心理护理干预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护理效果评价
2018-04-20黄艳萍
周 焰,周 军,黄艳萍
(十堰麻风防治中心,湖北 十堰 442200)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特征性皮损的慢性及易于复发的特点。研究数据表明,我国该疾病的发生率在0.12%~0.15%左右,其中约有58%的患者集中于20~30岁[1]。研究证实,由于银屑病的症状外露,易影响患者外观的特点,大多数患者在患病后心理精神压力会增大,而由此带来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可能加重病情,使疾病迁延、复发。目前,人身心疾病类已将该疾病纳入。我中心为86例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进行观察探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01月~2017年10月我中心收治的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有精神疾患、语言表达障碍、理解能力障碍而不能很好配合护理研究的患者。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19 ̄66岁,平均(34.6±10.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9例,中专及高中34例,大专、大学及以上13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方法一致,借助紫外线光疗仪进行窄谱中波进行治疗,将起始照射剂量控制在0.3~0.5 J/cm2,若照射后患者未出现明显的照射效应,通常增加前一次照射剂量的15%~20%。每两天照射一次,1疗程=10次,光疗仪治疗同时服用药物,如消银颗粒[2]。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例如告知患者不可饮酒、饮浓茶、咖啡,禁食有刺激性、辛辣的食物,不摄入灰灰菜、无花果等容易造成皮肤光过敏的食物,嘱咐患者多进食新鲜蔬果及高蛋白质、低脂的食物,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处理并发症。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条件下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认知角度干预:通过沟通交流、倾听、调查、评估等方式了解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情况,并且采用易懂得方式告知其银屑病为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治疗难以达到根治目的,但是能有效控制病情。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对患者的疑惑及时解答,纠正其错误认知,讲解治疗的大体过程、疗效、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疾病,以缓解其焦虑、抑郁等情绪,鼓励其战胜疾病,调动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2)行为角度干预:科学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憧憬未来、培养兴趣,教会患者主动想象以增强信心,并且采用肌肉放松训练,让患者体会肌肉的放松,从而促进心理的放松[3]。此外,护理人员应耐心与需要剪短头发的患者沟通,由于该类患者通常病变部位在头部及四肢暴露部位,为了避免其产生不适应、无助感,护理人员可建议其戴假发、穿长长裤,以免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3)集体治疗:让同是银屑病的患者同住一病房,便于他们互相交流、讨论、分享治疗过程中的体会,消除患者的被孤立感,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缓解心理负面情绪[4]。(4)社会支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嘱其多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告知其密切配合患者治疗,以便让患者得到更多情感支持,与此同时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及重视,收获社会归属感,从而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评测项目包括焦虑、抑郁、敏感等9项,1~5分代表症状从轻到重。(2)疗效判定[5]:借助PASI评分(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进行评定,治愈:PASI评分下降不小于90%;显效:评分下降60%~90%;有效:评分下降25%~60%;无效:评分下降不足25%。(3)护理满意度:发放本科室自拟的满意度评价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等级,嘱患者根据真实意愿填写完毕后统一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理状态
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项目评分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组,除了偏执、精神病性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干预对疗效的影响,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
比较两组的护满意度,观察组有33例(76.74%)非常满意,满意度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心理状态(±s,分)
表1 心理状态(±s,分)
注:与对照组比,*P<0.05。
分组 焦虑 抑郁 敏感 强迫 偏执 躯体化 精神病性 恐惧 人际关系对照组(n=43) 1.93±0.38 1.97±0.42 2.23±0.51 2.37±0.56 1.42±0.38 1.96±0.52 1.47±0.41 1.46±0.42 2.06±0.46观察组(n=43) 1.21±0.32* 1.20±0.31* 1.56±0.42* 1.59±0.47* 1.06±0.30 1.23±0.42* 1.02±0.29 1.01±0.28* 1.52±0.33*
表2 疗效观察(n,%)
3 讨 论
寻常型银屑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其主要与遗传、免疫、感染、内分泌等因素相关。头皮、四肢伸侧为主要发病部位,发病时典型症状为皮疹,皮疹又通常具有白色鳞屑、点状出血、发亮薄膜三个特点,称作“三联征”,在银屑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6]。本研究针对银屑病患者常出现的心理进行分析,认为其负面心理状况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1)银屑病治愈不易,通常迁延复发,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Pakran等的研究中曾证实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易使病情恶化,形成恶性循环。(2)病损部位常为体表暴露处,会影响美观、引起周围人注意,对外人看法敏感的患者易因此而躲避、自卑。(3)多数人对银屑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它具有传染性,使患者及其周围人都会有意识的减少交往,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被孤立感,变得更加敏感。(4)银屑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费用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对于不太富裕的家庭,患者常产生内疚、负罪感。本研究针对银屑病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认知和行为干预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并在其自我调节下放松身心,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在集体治疗、加强其社会归属感的情况下,消除患者的孤立、自卑感,使其更加乐观、自信的面对和战胜疾病。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SCL-90评分均比对照组低,除了偏执、精神病性外其他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心理不良状况。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疗效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的干预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在为银屑病患者提供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继而有利于提高疗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推广。
[1] 王玉萍.心理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5):774-775.
[2] 黄金俐.心理护理干预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右江医学,2014,42(4):503-504.
[3] 甘永梅,唐卫民,陈 华,等.系统护理干预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73-74.
[4] 杨海平,顾 恒.银屑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8):603-606.
[5] 周 沂,陈 金.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10):1745-1747.
[6] 谢学慧.银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护理干预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284-3285+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