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甲亢应用放射性治疗的护理对策分析
2018-04-20章敏
章 敏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肾脏内分泌科,江苏 沭阳 223600)
甲亢的全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过多所引发的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和代谢亢进疾病,是较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甲亢患者会出现多食、体重降低、心悸、失眠、焦虑和便次增多等临床症状,患者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便有可能导致甲亢性心脏病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造成威胁。在当前阶段,对于甲亢的治疗一般有三种方式,分别为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相关研究表明,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促进甲亢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以在我院应用放射治疗的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部分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基础护理干预措施与综合护理在甲亢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放射性治疗的青少年甲亢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诊断确诊为甲亢,并均采用放射性疗法进行治疗。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病史、沟通障碍、甲状腺眼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及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13~22岁,平均年龄(17.6±1.8)岁;观察组男9例,女17例,年龄14~20岁,平均年龄(16.9±2.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放射性131I治疗,并予以常规药物治疗。
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护理人员在治疗前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放射性治疗方式原理、过程的讲解,疏导患者的紧张情绪。并通过沟通的方式向患者告知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患者在进行放射性药物的服用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和常规副作用,并叮嘱患者多饮水,减少放射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并且,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服药后安排独立单间,在保证患者充足休息的同时避免放射性药物的辐射,并叮嘱患者在服药后1个月内远离孕妇和幼儿。最后,护理人员还应当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每日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材为主,并鼓励患者多吃蔬菜。严禁患者摄入辛辣刺激性质的食物,并限制高碘食物和碘盐的摄入。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在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1个月内不可参加重体力劳动,并保持心理状态的良好。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出院半年内每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出院半年内两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对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2]。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放射性治疗后呕吐、皮疹、放射性甲状腺炎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放射性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放射性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放射性治疗甲亢是一种破坏性治疗方式,其利用甲状腺细胞对放射性131碘的亲和性进行治疗。其原理在于,当含有131碘的药物被人体吸收后,甲状腺与碘化物特殊的亲和力就会大量吸收131碘,当碘在甲状腺组织中衰变为131氙后,就会放射出大量的β射线和Y射线,从而杀死甲状腺腺泡上皮,从而降低抑制甲状腺素的分泌作用,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相关研究表明,利用放射性治疗方式对青年甲亢进行治疗,具有安全、高效、复发率小等优势特点[3]。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采用放射性治疗的部分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知,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6.716,P<0.05)。得出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并通过生活指导和病情观察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利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应用放射性治疗的青少年甲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疗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黄春瑜,陈 红,叶 娟.青少年甲亢应用放射性131I治疗1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5,14(3):292-293.
[2] 赵莹莹.放射性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应用意义及护理方式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107-108.
[3] 刘安敏,陈 枫,程锦楠.多因素护理行为在甲亢性心脏病病人放射性131I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9):8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