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
2018-04-20黄海娟
黄海娟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医医院 湖北 襄阳441000)
引言
牙周病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前牙移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降低牙齿外形美观,甚至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传统治疗过程中,将重心放在牙周病上,利用药物控制牙周病,但治疗前牙移位效果不明显。为弥补这些不足,我院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每组患者的前牙移位颗数各116颗,所有患者均存在牙周病,且都存在前牙移位现象。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在23~61岁之间,平均年龄(35±3.45)岁,病程在2至15个月之间,平均病程(5.6±1.3)个月。观察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在21~62岁之间,平均年龄(36±3.32)岁,病程在3至16个月之间,平均病程(5.8±1.2)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为患者讲解口腔清洁方面的知识,帮助患者漱口、刷牙,让他们使用牙线。重视患者牙周病的治疗工作,使用抗生素控制患者的口腔炎症,避免细菌滋生,保证患者口腔卫生。患者牙周病治疗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后用保持器维持,同时进行牙周夹板辅助保持。同时结合患者治疗具体情况,对保持器、牙周夹板定期调整。
1.3 疗效评估标准
评估患者治疗后的前牙移位恢复情况,前牙移位到正常位置,且咀嚼功能恢复为有效;前牙移位改善不明显,牙齿松动明显,咀嚼功能受损为无效。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的所有数据资料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卡方和t检验数据,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牙齿松动
如表1所示,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现有78颗牙齿松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达67.24%,远高于对照组的32.76%。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2 相关指数
如表2所示,观察组的出血指数为(25.28±4.33)%,远低于对照组的(98.52±10.03)%。此外,观察组的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等也得到明显改善,改善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牙齿松动情况[颗(%)]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时间 颗数 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mm)牙槽骨高度(mm)前牙覆盖(mm)对照组11698.52±10.035.51±0.665.38±0.496.33±1.37观察组11625.28±4.33*3.01±0.56*5.34±0.442.47±0.63*
3.讨论
3.1 牙齿在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具有咀嚼功能,对保持口腔美观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变化,牙周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旦出现这种症状,不仅影响患者饮食和咀嚼,还会降低牙齿外形美观,甚至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
3.2 目前治疗牙周病引起的前牙移位,常用药物治疗方法,效果不大明显。我院为弥补这些不足,采用口腔正畸治疗,首先治疗患者牙周病,然后对患者口腔干预,保持口腔卫生。本文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现有78颗牙齿松动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达67.24%,远高于对照组的32.76%,并且观察组患者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等也得到明显改善。有学者以79例患者,前牙松动228颗为例,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前牙移位,治疗后有效率为152颗,有效率为66.67%,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4.结语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满足治疗需要,能较好的治疗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有利于明显改善牙周病引起的前牙位移,纠正牙齿松动,改善牙齿咬合功能,提升患者口腔美观度,增强患者满意度。因此,牙周病导致的前牙移位患者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和应用该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宁.探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12):60-61.
[2]任易.急性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的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06):99-102.
[3]周佳卉.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59例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7(03):60-61.
[4]盛继英.口腔正畸治疗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6(2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