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肌玉红膏对面部圆形皮肤肿瘤环切术后创面恢复的疗效观察

2018-04-20张抒朱金土卞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肌圆形瘢痕

张抒 朱金土★ 卞英

面部皮肤肿瘤,包括色素痣、血管瘤、基底细胞癌等,存在一定的恶变可能性,且对外貌有较明显的影响。传统治疗一般采用梭形切除缝合法,但会产生比原病变直径更长的线状瘢痕,且有需缝合、拆线及缝合牵拉造成周围组织变形等不足,难以完全满足患者的需要。作者采用环钻切除法去除面部圆形或近圆形皮肤肿瘤,不作创面缝合,本资料在此基础上观察配合给予术后创面生肌玉红膏外涂后的临床疗效。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资料比较(±s)

组别 n 性别(n) 年龄(岁) 病程(年) 切口直径(mm)男 女A组 40 12 28 34.5±10.3 15.8±9.5 4.97±1.18 B组 40 11 29 34.6±10.5 14.7±9.8 4.88±1.3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面部圆形或近圆形皮肤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男23例,女57例;年龄18~55岁,平均(34.5±10.4)岁。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良好,排除瘢痕体质后,均采用环切法切除肿瘤。术后创面直径3~7mm,平均(4.92±1.27mm)。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手术方法:体位消毒:患者取仰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局部皮下浸润麻醉;操作要点:环切专用圆规测量病变最大直径后,选用相应环钻(环钻直径>病变最大直径1~2mm,以保证病变部位全部切除);术者用手指将病变部位皮肤绷紧,环钻孔套垂直于皮肤表面并对准病变,缓慢来回旋转环钻并均匀施加压力;切至皮肤全层后,用精剪从真皮下进行剥离,电凝充分止血(切除后的皮肤病变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术后碘伏棉球清理创面周围,生理盐水脱碘,隔无菌纱布压迫手术局部15~20min,待确认无出血后暴露创面。上述手术均由同一整形外科医师完成。(2)术后处理:A组:碘伏棉签消毒创面周围,每日早晚各1次,直至创面愈合; B组:在A组基础上,第2天起加用生肌玉红膏外涂创面。取生肌玉红膏(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生产,主要成分:当归、白芷、甘草、紫草、血竭、轻粉、白蜡、麻油)每日早晚各1次薄涂,直至创面愈合。注:嘱患者注意保持创面清洁,避免碰水;如创面内出现凝血块,及时取出;术后恢复期间避免日光暴晒,忌烟酒,忌辛辣刺激食物。

1.3 观察指标 由专人负责对所有患者进行创面观测,在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及4周后分别评估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1];随访3个月,对两组患者皮肤创面情况、有无复发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创面愈合率: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依靠肉眼观察创面完全上皮化所需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创面愈合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创面愈合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复发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复发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复发率比较(±s)

组别 n 愈合率(%) 愈合时间(分)复发率(%)治疗前 1周后 2周后 3周后 4周后A组 40 0 61.78±24.50 80.78±17.48 94.05±8.30 100 16.03±4.37 0 B组 40 0 86.05±16.97 93.45±9.76 98.78±2.68 100 11.76±4.29 0 F值 10.05 14.12 30.14 32.83 P值 0.01 0.00 0.00 0.00

2.2 随访 80例创面均未出现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愈合后创面中心遗留直径约为原皮肤病变面积1/2的圆形瘢痕,色红、质地稍硬,不高于皮面;随访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瘢痕颜色接近正常肤色,触之局部组织质地与正常组织无异,创面周围皮肤均平整无变形,美容效果满意。其中创面越小者,愈合时间越短,遗留瘢痕越小。病理检查返回1例基底细胞癌,示切缘均阴性,无需行二次手术。

2.3 典型病例 见图1-2。

图1 5mm上唇皮肤色素痣术前后图(A:环切联合生肌玉红膏外涂,B:术后3个月)

3 讨论

环钻切除法治疗面部圆形或近圆形皮肤肿瘤是基于创伤愈合时创口自然收缩和创缘上皮组织爬行共同发挥作用的原理[2]。环切后遗留的创面为规则的圆形,创缘向圆心方向收缩,愈合终点为在创面圆心形成约为原皮肤病变面积1/2的点圆状瘢痕。该法与传统采用的梭形切除缝合法均能够完整、彻底切除皮肤肿瘤。其中,后者具有不受皮肤肿瘤形状、部位及大小限制的优点。但因缝合牵拉会造成病变周围组织变形,且会产生比原病变直径更长的线状瘢痕,影响美观。而环切法则无需分离病变周围皮肤,且不会造成手术周围组织变形,故具有组织损伤小、美容效果好的优点,尤宜于眉、眼、鼻背、鼻唇沟及口唇周围。但由于环切法不作创面缝合,创面早期渗出物较多且开放性创面感染几率增加,因此对术后护理要求也更高。且对皮肤肿瘤形状、部位、大小的选择也存在局限性,更适宜运用于与衣物接触少且血运较为丰富、抗感染及愈合能力强的面部。出于对愈合时间及感染可能性的考虑,直径>5mm或其他部位的皮肤肿瘤仍被建议沿用传统的切除缝合方法[3-4]。作者将环切法普遍运用至直径8mm以内的圆形或近圆形面部皮肤肿瘤上,最大应用直径达13mm,在术后给予生肌玉红膏外涂,取得较好疗效,符合本研究结果。

面部皮肤肿瘤在中医学中涉及范围较广,属于“黑子”、“黑疔”、“血瘤”及“恶疮”等范畴。多因气滞血瘀或毒邪结聚,致使局部络脉经年瘀阻所致。而经外科手术后的创面,属“金石外伤”范畴,《证治准绳》有言:“所以损伤一症,专从血论”。可见面部皮肤肿瘤无论术前术后,在中医角度均应从“血分”论治。生肌玉红膏方源自《外科正宗》,是中医外科生肌敛疮之首药,作为传统中药软膏制剂,沿用已久。方中当归养血活血、散滞生肌;白芷活血排毒、生肌止痛;紫草凉血祛瘀,祛血热毒;血竭散瘀定痛,止血生肌,通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愈合,四者均入血分;另有甘草解毒止痛、助新生肌、调和诸药;轻粉化腐提毒、收湿敛疮;白蜡生肌止血定痛,麻油清凉润肤,两者皆兼做赋形剂。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解毒、敛疮生肌之效。同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肌玉红膏可促进创面脓腐坏死组织脱落,改善创面渗出状况[5-6];可通过改善创面微循环且使创面PH值降低在7.5左右[7],以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8];生肌玉红膏还可调节多项生长因子水平,如双向调节bFGF含量[5]:在创伤初期能提高创面内源性bFGF含量,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合成纤维和基质,一方面加速创面的自然收缩,另一方面填充缺损,利于周围上皮组织的爬行,促进创面愈合。在创面塑型期又能降低bFGF水平,帮助过度增生的胶原降解,减少瘢痕形成。目前广泛运用于外科术后、慢性溃疡、糖尿病足及烧烫伤等的创面愈合中[9]。

本资料结果显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配合生肌玉红膏外涂与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治疗后相比,在治疗后各个阶段,在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上,B组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前者能有效促进创面修复,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且在患者满意度的比较上,前者也取得了更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环切法联合生肌玉红膏对于面部圆形或近圆形皮肤肿瘤是一种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的方法,尤其适合于缝合牵拉会导致附近组织变形的部位的皮肤肿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于直径过大的皮肤肿瘤,一般情况下仍建议沿用传统的切除缝合法或者切除联合转瓣的方法,以免愈合时间过长,出现并发症。

[1] 黄康, 陈玉林. 创面愈合评价指标进展.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1, 15(2): 126-129.

[2] Moulin V, Auger FA, Garrel D, et al. Role of wound healing myofibroblasts on re-epithelialization of human skin. Burns, 2000,26(1): 3-12.

[3] 陈龙文, 胡捍东, 苏雪莲. 环钻切除在面部点圆状皮肤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 2003, 12(5): 478.

[4] 刘萍. 环切法治疗面部色素痣疗效观察. 中华医学整形外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 2011: 451.

[5] 许岩磊, 姚昶. 生肌玉红膏作用机制与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西部中药, 2016, 29(9): 134-139.

[6] 李婕.生肌玉红膏促进环行电刀切除术后创面愈合效果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 27(10): 710-711.

[7] 张晶, 姚昶, 尹恒, 等. 生肌玉红膏促进下肢慢性创面愈合257例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中医杂志, 2013, 54(1): 35-38.

[8] 董小鹏, 王丽娟, 易华, 等. 生肌玉红膏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1, 28(1): 10-12.

[9] 李刚.生肌玉红膏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11, 22(8): 1950-1952.

猜你喜欢

生肌圆形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生肌玉红膏在皮肤慢性溃疡中的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A Review on Treating Postoperative Perianal Abscess by the TCM External Therapy
Advances in the Study on "Simmering Pus and Forming Flesh" in Treating Anorectal Diseases by External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祛痘芦荟胶的抗炎、生肌及镇痛作用研究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