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疑·细节·主题·风格:《网络迷踪》叙事解码

2018-04-20

电影评介 2018年23期
关键词:悬念

悬疑电影作为美国类型电影中的一种,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进程,因其一以贯之的悬念布局、丰富多样的主题立意,在世界电影市场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并在世界电影生产中具备了重要的领导话语权。而欧美悬疑电影之所以前仆后继地涌现,则同主流商业电影受众的审美取向和价值理念息息相关。在美国商业电影大片中,悬疑电影因其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充满神秘性的叙事基调以及电影制作者精心策划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口碑与票房兼得,并牢牢把握住了电影观众的注意力。从悬疑电影的角度来说,若要保证电影的票房业绩和制作水准,就必须要从剧情的设定和叙事的技巧方面多下功夫。本文以美国悬疑电影《网络迷踪》为例,从悬念技巧、细节呈现、主题立意、风格创新等不同的层面,对欧美悬疑电影中的叙事策略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更进一步了解欧美类型化电影创作的独到之处。

一、一以贯之的悬念布局

对于悬疑电影创作而言,一以贯之的悬念布局是其核心价值所在。针对欧美悬疑电影中的叙事策略,悬念更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内在情绪和视觉注意力。所有悬疑电影故事情节的推进,都是以悬念为基础进行起承转合的布局和叙述的。同其他类型电影相比,悬疑电影更讲究的是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从一开始就设定引入潜藏的伏笔,而最关键的布局在于悬念创意。首先,在影片的起始阶段设定悬念,能够由始至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参与到影片的真相求解过程中,破解重重迷雾。其次,悬念设定有助于将电影创作者的创作理念更好地传递给观众,从而实现影片的双向交流。影片中所设定的悬念总会产生激烈的碰撞与冲突,对观众的主观想法重新进行调整和修改,并对影片铺展的故事情节欲罢不能。所以,同一般的类型片相比,欧美悬疑电影在设定故事情境时,会尽量避免情节和人物塑造的平铺直叙,转而采用多种叙事策略激起受众的广泛参与,呼吁全民寻找真相的过程。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分析,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是欧美悬疑电影较为常用的叙事手段,同时也在主流商业电影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采取这种严谨的叙事结构,严格按照影片的因果逻辑讲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更易于让观众去理解。著名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则是践行和发展这一创作理念的重要代表,此后便被更多的电影创作者所接受。从情节架构的角度来分析,欧美悬疑电影往往会在开头调动起观众的紧张情绪,营造恐怖、诡异的叙事氛围,随着剧情的抽丝剥茧,真相也会在之后水落石出。起承转合的剧情变化过程,实际上也意味着观众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过程,所有谜团在结尾之处一一揭晓,受众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得以尽情释放,这就是悬念布局的价值所在。正是通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悬念设置,使得剧情更加扑朔迷离。让观众获得这种悬而未决的恰当刺激,从而对影片中人物的命运保持高度的兴趣。因而,对于悬疑电影创作而言,故事情节的架构、精巧悬念的布局能够对影片起到相当重要的影响。

电影《网络迷踪》海报

《网络迷踪》之所以在悬疑电影领域获得较高的反响,离不开它较为精巧的情节安排和一以贯之的悬念设定。《网络迷踪》讲述的是父亲大卫为寻找离奇失踪的女儿,通过接触女儿玛格特的社交软件真正融入到女儿生活的故事。在影片开始,通过电脑屏幕的点亮、社交账号的输入,向观众呈现出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状态。10分钟的剧情交待,却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理震撼。电脑中密切记录了有关这个家庭的所有日常活动,观众随着影片中父亲打开电脑之时,也会从主人公的主观视角出发,一一体会这个家庭过去的所有生活经历,更容易调动起观众的内在情绪。《网络迷踪》是以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作为电影的叙事背景,在互联网极度笼罩和控制下的今天,社交软件更是成了影响人类私下交流的糖衣炮弹。影片采用希区柯克式的悬念布局,一层一层揭露事情的真相,并尽可能地简化了故事的叙事步骤,所有起承转合都是通过桌面网络呈现出来。电影中的父亲仅仅借助网络系统就能够找到离奇失踪的女儿,这种反传统反套路的叙事方式,成为当前欧美悬疑电影创作的亮点,并紧紧契合当下的时代痛点,引发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从开始的剧情设定导演将影片的部分真相进行隐藏,到影片发展至结尾故事的人,所有潜藏的真相和盘托出,导演在影片的创作技巧上省略了若干元素,更为注重影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反转跳跃,并融合了一以贯之的悬念手法,从而为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能够发现,美国悬疑电影不仅结合了希区柯克式的电影创作方法,新好莱坞商业电影更加强调的是开放式的电影结局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理念,进一步增加了悬疑电影的偶然性和传奇性。通过编剧的巧妙设置,一个个鲜明的角色油然而生,一段段起承转合扑朔迷离,通过此起彼伏的悬疑张力将气氛推到了高潮。创制者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悬疑电影进行双重把控,不仅提高了电影的审美能力,也拓展了悬疑电影的意义空间,这种悬念式的电影创作模式赋予影片更为深刻的价值内涵。

二、环环相扣的细节呈现

不同于其他商业化影片的叙事策略,悬疑电影更加注重的是叙事逻辑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并从环环相扣的细节描述中埋入潜藏的伏笔,吸引更多观众的热情参与,从浅层的表象当中去探求深层的真相,让每一步悬疑电影都从深入的细节刻画和严谨的叙事逻辑中发挥出想象的空间,给观众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所以,悬疑电影的细节呈现,一方面是为推动剧情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会调动起观众的内在情绪,发挥出巨大的审美价值。这也是悬疑电影区别其他类型电影的重要特性。观众在欣赏其他类型影片时,无暇顾及电影的叙事策略以及情节演变方式,但对于悬疑电影的创作而言,其具有大量的用武之地。细节描写给悬疑电影带来巨大的发挥空间,让观众主动参与到情节发展的脉络之中调动思考能力,并从不同的关键线索中挖掘故事的真相。

对于《网络迷踪》而言,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在环环相扣的具体细节中所潜藏的真实信息。例如,在影片中父亲大卫和女儿玛格特长期处于缺乏沟通的状态,玛格特只能将内心的所有想法都吐露给自己的叔叔皮特,并且陷入到吸食大麻的黑暗人生当中。尽管皮特多次提醒大卫,但大卫始终无法了解女儿的抑郁情绪和主观感受,直到女儿消失之后才幡然醒悟。其实影片从一开始就刻画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即父女二人始终无法提起大卫过世的妻子,即使是到了母亲的生辰,大卫仍旧在故意转移话题,让女儿玛格特的心里十分受挫。这一重要线索贯穿了剧情发展的全过程,也是造成父女二人产生矛盾冲突的根源所在,并对接下来的真相搜索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除了注重人证和物证的关键线索,影片中不经意的细节刻画更能够产生出相当重要的情绪感染力。尤其是在影片的发展部分,将新闻报道的视频短片重点呈现出来,画面中淅淅沥沥的雨水则是在暗涵玛格特得以生还的契机,正是借助这些雨水,让处于荒野之中的玛格特拥有一线生机,给影片画上了大团圆的结局。《网络迷踪》属于典型的本格派推理的悬疑作品,观众通过猜测和抽解一步步找到事情发生的真相,并将所有的真相都铺垫在环环相扣的细节刻画中,使得整部影片更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欣赏价值。

三、悬疑叙事深入意识形态

美国悬疑电影一贯擅长从多元的影像编码和曲折的故事情境中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并透过恐怖、悬疑的叙事外表,深入到人物的意识形态领域,抒发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以及对道德伦理的主观感受,作为带有强烈道德批判意味的类型化商业电影,欧美悬疑电影始终致力于对人性的贪婪和欲望进行揭露,表现出个体生命的悲剧性色彩,并将个人的悲剧上升到对现代社会的哲理思考层面,使整部影片带有强烈的真实性色彩。通常而言,欧美悬疑电影会以某一突出的社会问题作为故事情节的切入点,表现出普通人在特定的情境社会中所面临的生存状态,揭示出主人公在物欲横流的城市丛林法则中产生的精神危机、面临的社会压力以及所处的家庭地位,从而带有明显的集体批判精神。悬疑电影在营造恐怖诡异的叙事基调时,也加入了当下的社会热点信息,让观众和影片之间产生共鸣,将电影创作者的批判理念更好的传递给观众。除了强调影片的英雄主义情结和个人主体意识,也会带有对社会的审视和思考。尽管欧美悬疑电影融合了较多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具有明显的意识流表现形式,但这种创作风格更多的是为影片的主题立意服务,以隐秘的价值取向完成对世界的主观建构,让整部作品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效果。

《网络迷踪》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只是将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人口失踪案件架构到社会群众赖以生存的社交软件之上,从而让整部影片带有十明显的讽刺意味和教育内涵。影片擅长用另类的叙述视角来编织故事情节,驱动观影者的内在情绪。透过人类最自然的想象力和最原始的情感状态来讲解家庭伦理关系,并对当下扭曲异化的网络时代进行反思和抨击。首先,影片中的父亲和女儿玛格特在和解之前,二人都奉行的是典型的个人主义,不会将内心真实的想法传达给对方,只能够将所有的消极情绪都抱怨在对方的行为动机之上。这个家庭是新时代被网络软件和自我意识所异化的突出代表,导演阿泥什·查甘蒂也试图通过这部悬疑影片将家庭伦理的责任道德意识更好的传递给观众;其次,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社交软件带来极大的发展契机,人们的线下交流机会越来越少,线上的沟通时间越来越多。人类最基本的相处之道和沟通模式都被日益崛起的社交平台所控制,主人公不再是观察事件的旁观者,而是参与事件的知情者。尤其是网络舆情的反转跳跃,让事实的真相进一步扭曲,人性在冰冷的软件面前暴露的一览无余,所谓的事实真相并不像是自然的真情流露,反而更像是被大众舆论裹挟着前进,这是属于影片的悲哀,也是关于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哀。

四、推陈出新的桌面电影

悬疑电影《网络迷踪》最值得称道的创新之处在于它的视觉设计。它是从观众的观影体验出发,对过去的摄像媒介技术进行重新调整,让观众以主人公的视角参与到剧情发展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严密的逻辑体系架构了故事的起承转合。《网络迷踪》中采用的是第一视角的叙述方式,巧妙的建立起观众和剧情的双向反应,除了让观影者及时接受到电影所要传送的信息,同时也能够跟随剧中父亲心理情感的变化而做出恰当的情绪反馈。特别是恰到好处的闪回镜头,又将观众带入到对过去信息的捕捉当中。画面中忽大忽小的若干个视频短片以及网页切换所产生的不同景别,都是在告知观众真相底下所潜藏的各种重要信息,为影片接下来的搜索和寻找工作埋下了大量的伏笔。这种身临其境的桌面体验,也可以侧面反映出社交形象背后的各种情绪反应。主人公虽未露脸,却可以根据鼠标移动的速度、画面切换速度、文字编辑呈现来判断他的心理变化过程,使得影片在紧张刺激的悬疑氛围之下,进一步增强观众和主人公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也是桌面电影所营造的巨大感染力。

《网络迷踪》不同于一般的悬念电影,其文本的叙事主要借助各种电子产品的银幕化形象进行呈现。在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中,从电脑到平板再到手机,以及潜伏在电子产品背后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都可以通过银幕上所呈现的摄像头记录所反映出来。在《网络迷踪》当中,很少涉及到实景拍摄,都是网络设备再次加工后的视觉呈现。电脑桌面就是我们所观看的大银幕,用电脑的摄像头来代替银幕的摄像机视角。整个观影过程中,观众只需要根据电脑桌面的画面呈现来猜测事情的真相,并一步步地解开迷团。影片的推理过程都是由父亲在电脑上的信息搜索得以完成,并借助电脑视频的硬盘来交代这个家庭过去的人生经历,玛格特的社交账户信息,在多次反转之后,案情的真相会在电脑桌面中一一浮现出来。《网络迷踪》的叙事模式虽脱离了真实的人物环境,但却从另一层面重新塑造了影像编码。这种“伪记录桌面电影”的叙事手法,转移了观影者的想象空间,从银幕外深入到电脑屏幕前,随着主人公的搜索查找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的脉络,从电影的外在视觉呈现,更加深入到故事的内核,凸显了电影文本的巨大功底。但实际上,对于《网络迷踪》而言,观众并非完全相信电影中的所有镜头,这种“桌面电影”的创作模式更加强调的是观影者冷静客观的观赏态度,从迷离驳杂的影像叙述中脱离出来,对影片背后的真相进行推理和思考。这种独特的电影视觉化呈现,或许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启迪未来类型片的进一步发展。

美国悬疑电影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虽然不同的类型影片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却都致力于同样的叙事基调,即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者都希望突破希区柯克所强调的封闭式的悬疑电影创作方法,以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创新悬疑电影叙事策略,并对欧美悬疑电影赋予更多更深刻的价值蕴含。例如以英国和加拿大为首的欧美电影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其在创作悬疑电影的过程中,也在试图学习和借鉴新好莱坞类型电影创作手法,包括《恐怖游轮》在内的一些悬疑惊悚影片,都开始致力于强调结局的开放性特征,其实质上亦符合了商业电影受众群体的审美理念和价值倾向。而从悬疑电影创制者的角度来说,由于其在宏观层面能够对悬疑影片进行恰如其分的把控,让影片更契合当下的时代主题,继而引发全体受众的审视和思考。尤其是美国悬疑电影是以时下观众的观影爱好和特殊心理机制为创作导向的,如此便保证了悬疑电影继续迈向了商业化的发展道路。《网络迷踪》继承了美国悬疑电影类型化的创作手法,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创新了桌面电影的叙事手段,以伪纪录片的创作形式,使得影片的纪实性和戏剧化得以完美地融合,这是欧美悬疑电影在商业化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有效探索。这种主观意义上的积极创新,赋予了电影文本多样化的商业属性和文化属性,让导演的艺术创作才能在影片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并对今后的悬疑电影创作模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悬念
中学语文课堂“悬念教学法”初探
悬念,悬起读者的心
巧设悬念增魅力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后来呢?后来发生什么了?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