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课堂口语互动教学研究综述
2018-04-19肖兰芳
肖兰芳
【摘要】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师生互动是语言课堂教学的主要環节,也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针对参考的10篇文献做一个对外汉语课堂口语互动教学的研究综述,以期为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更好地实施口语互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互动模式;对外汉语课堂;口语教学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课堂口语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对对外汉语课堂口语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主要针对参考的10篇文献做一个研究综述。
一、对外汉语课堂口语互动教学的研究成果
李丽丽(2005)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必须参照以结构一功能一文化为思路的语言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做到:分段要求、有所侧重;口语教材突出口语语体和口语语法体系;适当培养学生对常见汉语方言的适应能力;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实行科学的口语测试。
杨华梅(2009)以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一文中指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的种种问题,认为汉语作为二语的口语教学应以交际法为主要手段,通过问答式互动法、情景式互动法、“文本重建”互动法、联想猜测互动法、趣味活动互动法来组织汉语课堂教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习文(2010)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基于情感的师生口语互动研究》一文中提到,师生口语互动能为学生提供情感环境及语言环境,师生互动有一对一互动、一对多互动、一对组互动这三种形式。基于情感的师生互动强调用爱的方式去感化学生,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口语互动课程教学。
王初明(2010)在《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一文中指出互动需要相互合作,合作需要相互协同,协同发生在情境模式层次和语言结构层次,语言结构的协同能够引发情境模式的协同。反之,情境模式的协同也能促进语言结构的协同。互动协同理念还告诉我们:教学中过度改错不该提倡。
孙雁雁(2010)在《“激发输入
互动输出”模式在多媒体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基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出了“激发输入
互动输出”的教学模式,并将切人点放在“输入”上,强调借助多媒体制造时间差,加大输入数量、提高输入质量以及借助多媒体进行多样化输入,使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互动中加深学生对输出内容的印象,以期最终实现学生口语输出自动化。
二、对外汉语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方法
刘勇(2011)结合三套口语教材分析了口语教材及口语教学的阶段性特征,进而探讨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Krashen“输入假说”、Swain“输出假说”、vygotsky“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理论、Long“协商互动”及Piaget“图式理论”与“文本重建”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提出应通过替换练习实现文本重建,扩大信息差使交际活动成为有意义交流。
祖晓梅(2009)通过分析汉语课堂师生互动的三个主要环节:教师提问、意义协商以及教师反馈,提出在课堂上应减少教师的话语量,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话;教师的提问应具有真实性、相关性、多样性;对不同类型的错误应采取不同的更正策略,不能有错必纠。
郑权(2012)对初级汉语口语课堂互动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全方面调查了课堂互动教学的直接影响因素: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教学的间接影响因素:教材、教室、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材料。并根据课堂观察和调查分析结果,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三个角度提出了对初级汉语口语课的教学建议。
洪佩慧(2011)以泰国艺术大学为例,探讨了影响泰国课堂互动活动的因素,分析了造成泰国大学口语互动活动欠佳的原因。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是制约学生开口的最重要原因,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局限,学生普遍热情不高,这也直接影响了其开口的积极性。因此他得出结论,在这几个原因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解决的。
房鑫妍(2013)针对韩国真景女子高中学生汉语口语课上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电影主题《不能说的秘密》为例设计了一个互动式汉语口语教学,以期通过教学设计来改善并提高汉语口语教学。在设计中,她强调对话要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多维性以及文化性。
结语
课堂口语互动既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又要使教师的引导得以充分的发挥,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情况下问答、互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很有益。但是,课堂教学毕竟不是真实的语言环境,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一个成功的课堂口语互动,还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