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18-04-19郭仲先
郭仲先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立足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要求,不断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革新,许多学校也开始主动结合教育转型这一重要的社会背景,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将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真正地实现教师团队的有效转型。作为教育实践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为了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的应用型人才,民办高职院校以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为依据,将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相结合,通过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打造真正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团队,更好地体现双师教师的作用和优势。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立足于我国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分析新时期背景之下该工作的落实要求,以及为实现我国综合软实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引言
结合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民办高校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同时实际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但是在推动教学实践改革的过程之中,这类院校还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体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排,现有的整体设计水平不容乐观,所开设的学科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另外,我国在教学改革中对民办院校的支持力度非常的有限,该类院校的师资团队建设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存在许多的薄弱之处,这一点不仅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自身的稳定建设和发展,还导致大量的教育资源被浪费。为了能够有效地通过这一不足,我国民办院校需要积极地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立足于时代转型的相关要求,通过教师队伍的有效革新来真正的培养优质的双师教师团队,更好的体现师资力量的作用和价值。
一、双师教师
民辦高职院校在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之中主要以双师教师为切人点和依据,其实早在二十世纪双师型教师就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一类教师拥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高校教师的基本资格,能够结合个人的生活实践情况以及专业学习素养获得一定的从业资格证书。从目前来看,在推动双师教师建设的过程之中,与民办院校所持有的观点有所区别,因此最终的建设质量差异较大。有一部分民办院校在双师教师建立的过程之中实际的效果比较好,同时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教学改革实践运作的过程中,不管是科研能力还是实践动手能力远远超于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学校在对这些教师进行培养时除了对他们的科研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之外,还明确提出老师必须要是讲师级别,同时还能够获得职业特许资格以及中级职称,积极地参与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其中双师型教师除了需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之外,还需要在不断实践运作的过程之中,积极的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态度能力以及知识的全方位融合和发展。除此之外,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有一部分院校在双师型教师建设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服务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对这一方面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学习,然后积极的传授给学生。
二、转型背景之下民办高校进行双师教师团队建设的意义
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社会各界对教师队伍的构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技术应用人才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开展不同教学实践环节的过程之中,现有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许多的差距,民办高职院校必须要以应用技术类型的学生人才培养为依据,与其他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民办高校在教育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生源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如果只关注简单教学模式的重复以及应用,甚至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那么就无法真正地体现自身的优势,同时还会面临许多的困境以及压力。对此,民办院校必须要立足于目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条件,以实现自身的稳定建设和生存为依据,不断的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对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以及趋势进行深入的判断和分析,结合社会各界对技术应用类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完善现有的教学培养模式,积极地建设一批具有较强专业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的双师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自身在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和桎梏。
三、当前民办高校中师资团队的状况及现存问题
(一)校企合作程度较低
校企合作不仅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还能够更好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从目前来看,在培养高校教师队伍的过程之中,学校积极的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系,许多民办高校请的老师主要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其中研究生所占有的比重较高。不可否认这种以内部循环为依据的师资培养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但是,无法更好的保障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水平,为了大力突破这一不足,民办院校需要关注校企合作,通过这种形式来更好地解决目前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极少有企业能够为民办高校的老师提供实习和提升的机会,老师在企业生产之中的参与程度较低,难以保障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极少有老师能够获得顶岗实习的机会。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民办院校还没有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老师的实习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这一点对于民办院校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民办院校的资金实力十分有限。
(二)人才引进和培养能力较差
首先,与其他学校相比,民办院校的企业性质比较明显,因此大部分主要以自身的稳定运作为依据,保障自身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政府财政在现有资金来源之中所占有的比重偏低,民办高校老师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尽管我国积极的推动民办高校的发展并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我国的运动环境相对比较复杂,这些政策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同时国家所出台的配套文件难以符合民办企业发展的相关要求,最终导致民办企业在生产运作的过程中无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严重影响了自身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其次,在促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忽略了教师社会地位,福利待遇以及工资的有效调整,与公办院校之间还存在许多的差距,外加上我国现有的政策影响,导致许多民办院校在追踪评比时还没有积极的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严重影响了人才竞争力水平的稳定提升,无法更好的吸引能力强以及素质高的双师教师队伍。
(三)民办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
双师教师的培养以及师资队伍的构建对民办院校自身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学术界和理论界也对双师教师进行了深入且长时间的研究,大部分的研究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依据,极少有人能够站在民办院校的角度对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操作策略进行研究和界定。除此之外,民办高职院校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立足于这一类型教师建设的实质要求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现有的奖励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另外民办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不足,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优化传统的培训体系,外加上在对教师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处罚非常的不明显,导致民办院校教师缺乏一定的认同感,参与积极性不足,无法更好的接受学校的引导,难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有一部分的高校老师无法意识到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出现了许多盲目实践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师资力量的提升,导致大量的教学资源被浪费。
四、关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民办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不容乐观,如果以双师队伍的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对于我国民办高校来说,必须要结合目前师资力量建设的实施情况,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积极性,保障其能够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首先,学校必须要充分发挥社会以及政府的作用,积极地寻求政府的帮助,这两大主体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关键的推动作用。其中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如果能够获得社会和政府的支持,那么就能够为老师提供更多岗位实习的机会,积极的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政策支持。其中政府需要公平对待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将这两所院校教师的培养放在同等位置,积极的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优惠政策,从整体上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福利待遇及工资待遇水平的稳定提升,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地位。
其次,对于高校自身来说,要想实现顺利的转型还必须要以教师队伍的稳定建设为依据,明确这一重要问题的相关要求,将灵活多元的办学策略与现有的师资力量提升相结合,充分的体现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上级主管部门必须要以目前的人力资源使用情况为前提,了解自身的人才优势,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积极地发挥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作用和价值。其中学校在不同教育阶段以及建设阶段中所产生的实质教育需求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之上所产生的双师型队伍贡献要求差异较大,学校管理者以及参与者必须要了解双师型队伍建设在不同时间段的具体表现,分析各个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及队伍建设的标准,真正地实现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
最后,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还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高校需要转变对教师队伍的认知,站在宏观的角度对双师型教师的内容和体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界定,更好的体现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优势和价值意义。教师个人需要结合学校目前的发展现状了解自身的地位,树立终身奋斗的目标,将不同的教学模式与学习理念融入主题教学之中,以提高个人的专业理论基础水平为依据,在主动实践和运作的过程中关注理论与实践水平的综合培养,积累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加强与同行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保障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能够符合双师教师队伍的相关要求,以此来为民办院校自身的稳定发展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环境以及竞争模式越来越复杂,学校需要以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依据,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構建的相关要求,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将师资力量的有效提升作为最终的依据和目的,真正的结合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更好的体现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作用和价值,不断地实现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