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2018-04-19梁淑蓝
摘要:有效的数学练习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可以让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的练习;减负提质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布置的练习内容往往以考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的练习模式,机械、重复的较多。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的练习设计应能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发挥,让练习成为学生的乐园,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全面的发展学生和发展全面的学生。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性的练习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 有效的练习应具有趣味性
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重要。平时布置的练习要将数学知识融入活动当中,让练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趣味的数学联系能够让学生感到有趣,不仅能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还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每次的练习变成一幅幅艺术作品。如学习了“表内乘法”后,遇到解决问题要用乘法计算时,有部分学生不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为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这种数量关系,我让学生尝试根据自己画的图,提一个用乘法计算的应用题并解答。通过画图编乘法应用题这种练习,提高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往的数学练习中,总有部分老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就可以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其实这样只会使学生更加厌倦数学。因此,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老师可以将练习添加到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当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边玩边学,实现高效率的练习。如学习了“2至10的分与合”后,可以让学生用“猜拳游戏”“拍手游戏”记住“2至10的分与合”。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后,为了使学生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可以布置学生从若干套1~9的数学卡片中选两张,要求是选出的两张数字卡片要凑成10,并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练习与游戏活动的完美结合,有效地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更加让学生乐于学,充分彰显了数学练习的重大价值。
二、 有效的练习应具有操作性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因此,练习的形式更要多样化。设计更要具有操作性,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更加的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果学生认识到了平面图形后,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平面图形剪、拼成一幅画;学生在剪、拼的过程中,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进一步感知它们的特征,体会了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了“认识时间”后,让学生制作一个钟表,自己拨动时针和分针,并把时间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练习的设计既让学生动脑思考,又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 有效的练习应具有实践性
实践能够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更加生活化。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们做课本练习,期待考试中能够得到高分,这是一种短视行为。在大教育的指导下,练习应体现在实践性,让学生们可以学以致用。可以在实践中学得轻松,学得更加有意思,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产生对数学的浓厚的兴趣,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如,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到附近的商店调查并记录各种商品的价格,回家后挑一些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让学生量一量父母和自己的身高或家里的生活用品;课余时间做“我是小裁缝”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游戏规则测量出同学的衣长和肩宽,并做好记录,看哪个小组量得准。学习了“千克和克的认识”后,老师可布置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如一袋大米、一个苹果、一袋洗衣粉等。学习了“分类与整理”后,让学生把书包里的学习用品分好类;让学生在家里把自己的衣服分类,去找不同的标准,进一步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就会多样化。通过这样的分类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也让他们更了解什么是多样化,更提高了学生动脑的积极性。这类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实了生活,给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
多彩的练习设计,产生多彩的数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愉悦,令人兴奋。这样的数学学习,才会产生出数学的生命色彩,有童真,利于培养个性。
數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效性的练习与实施应适合孩子天性,从生活中来,应用于生活,只有这样才使数学练习变得更加生活化、更加有应用性、更加令人兴奋!因材施教,才使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与愉悦,数学的教育就赢得了拂面的东风。
参考文献:
[1]陈华.创趣创味创实创效——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J].小学教学参考,2011(32).
作者简介:
梁淑蓝,广东省珠海市,珠海市三灶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