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石油烃快速提取分析方法研究

2018-04-19武学端

山东化工 2018年6期
关键词:三角瓶二氯甲烷正己烷

武学端,王 卓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 天津 300270)

总石油烃是多种烃类(正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芳烃)和少量其他有机物(如硫化物、氮化物、环烷酸类等)的混合物[1]。石油烃中的剧毒性、致癌性的多环芳烃会严重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2]。对于石油烃类污染物的检测,目前常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重量法和气相色谱等[3]。无论采用何种检测方法,样品的前处理工作都是重中之重,本文采用超声萃取的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了两种混合溶剂的多次加标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1 实验部分

1.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土壤中半挥发性石油烃(C10~C40)含量的测定。

1.2 试剂与材料

农残级丙酮(品牌:德国 CNW);农残级正己烷(品牌:德国 CNW);石油烃标准物质(品牌:AccuStandard、编号:DRH-008S-R2、批号:217031066);超声波清洗机(品牌:鼎泰(湖北)生化科技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型号:DTC-33);平行浓缩仪(品牌:Labtech、型号:MultiVap-8);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品牌:ReeKo、型号:Fotector-02HT);弗罗里硅土柱:粒径在150μm~250μm之间(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水硫酸钠:550℃加热至少2h(优级纯、天津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硬脂酸十八烷基酯溶液(C36H72O2):100mg硬脂酸十八烷基酯溶于100mL正庚烷溶液(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分析步骤

称取10.0g准备好的样品置于研钵内,在研钵内加入3g硅藻土,将样品与硅藻土充分混匀,并转移至250mL三角瓶中,每个样品进行不同浓度加标,每个三角瓶加入50mL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液(1∶1),超声震荡60min,静置使固体沉淀,收集清液于三角瓶中,重复完成上述过程2次,萃取溶液待浓缩。

将萃取液转移至氮吹杯内,用正己烷润洗三角瓶三次,在平行浓缩仪上浓缩至约2mL,经正己烷淋洗,约10min浓缩至2mL,用巴斯德滴管移入净化管中,待净化。

将弗罗里净化小柱固定在固相萃取装置上,用5mL正己烷溶剂清洗样品通道,再用5mL正己烷溶剂活化小柱,经净化收集全部流出液,待再次浓缩。净化后的试液经再次浓缩后,定容至1mL,待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仪器条件

设备名称:PerkinElmer公司生产的 Clarus680型气相色谱仪;检测器类型:FID;检测器温度:300℃;色谱柱类型:DB-5MS、Length=30m,Diam=0.320mm;载气(氮气)流量:2.0mL/min;温度程序:初始温度:60℃, 保持3min;以11℃/min 速率升至300℃,保持 20min。

2.2 校准曲线

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取不同体积的市售石油烃标准溶液(500mg/L)至2mL进样小瓶中,制备成质量浓度为64.0mg/L、160 mg/L、320 mg/L、640mg/L、1280mg/L和1600mg/L 的标准系列溶液,由进样器按程序依次取样、测定,校准曲线见图1。

图1 石油烃校准曲线

2.3 精密度及回收率

表1 精密度数据分析表

表2 回收率数据分析表

精密度测试结果见表1,采用正己烷与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萃取土壤样品,精密度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其最大值为5.77%,再现性较好。

回收率测试结果见表2,采用正己烷与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萃取土壤样品,对测试样品分别进行低中高浓度加标,其回收率最低为76.3%,最高为93.6%,回收效果较好。

3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正己烷与二氯甲烷混合溶剂(1∶1)提取土壤中总石油烃的方法,采用超声萃取及FID检测器检测,采用弗罗里小柱净化样品。结果表明,方法精密度最大为5.77%,再现性较好,样品加标回收率最低为76.3%,最高为93.6,回收效果较好。

[1] 杨 青,孙从军,孙长虹,等.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的监测技术及管理对策[M].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2] 樊 鑫,赵欣达,杨大佐,等.优化超声萃取滩涂低质中石油烃总量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5,44(7):1206-1207.

[3] 姜 岩,伍 涛,张贤明.土壤中石油烃预处理及含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土壤,2015,47(3):461-462.

猜你喜欢

三角瓶二氯甲烷正己烷
超重力过程强化在废弃二氯甲烷回收精制中的应用*
正己烷在不同硅铝比HZSM-5分子筛上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
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含量的测定
香菇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效果探寻
正己烷-乙酸乙酯共沸物萃取精馏工艺模拟研究
氢氧化钠对二氯甲烷脱水性能的研究
葡萄酒人工催陈技术的新发展
基于传感器的正己烷检测与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
酿酒微生物的合理利用
食品的酸度对菌落总数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