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岩头”的乡村改革图景

2018-04-19文丨

遵义 2018年8期
关键词:院坝红岩风水

文丨 全媒体记者 谭 冰

酝酿中的变革

正值春耕时节,桐梓县风水镇红岩头村民组的村民们却把自家地里种的玉米、胡豆、菜籽、豌豆等作物都拔掉了。记者看到,这个坐落在山沟沟里的村民组,山地间稍微平整的连片的土地里都是光秃秃的,不少地里还残留着枯黄的玉米叶,心里泛起了嘀咕:这不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作物吗?他们怎么舍得都拔掉呢?

风水镇木艾村的科技副镇长邹景乾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这是村民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收拾出来的,算是红岩头最好的土地,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整地起垄上土,为葛根的种植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大家下大决心拔掉自己地里原来的作物,就是为了种葛根!”

葛根,一个当地农民极为陌生的作物,怎么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事情的起因还得从邹景乾的到来说起。

偏居桐梓最西南面的风水镇是该县九个贫困乡镇之一,而木艾村又是风水镇九个贫困村之一,“贫中贫”“困中困”的现实窘境让曾经的木艾成为典型的后进村。

“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民对村支两委意见很大,曾经两次选村委会主任都没有成功,究其原因,是村支两委没有凝聚力,老百姓思想分散、不统一。”风水镇党委书记李元生回想着木艾的曾经一脸凝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风水镇党委思考着要让木艾走出一条有别于以往脱贫路,让年轻的科技副镇长邹景乾帮扶木艾村,把村里有能力有干劲的群众组织起来,加强村级组织能力建设。

这一头,风水镇党委在为木艾的发展出谋划策,那一头,木艾村村民们盼发展的念头也日渐强烈。

陈显高,是木艾村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毕业于县委党校,外出务工十年,因为父母年事已高,家中的地几乎都已撂荒,决定回家干干。

看着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土地要么种的还是那“老三样”,要么就已杂草丛生,穷怕了的陈显高更是着急:“不是提倡农业结构调整吗?木艾要怎么转变呢?”陈显高找到了邹景乾,非要这个科技副镇长给个说法,邹景乾想到邻村江岩村发展葛根种植村民们挣了钱的消息,建议陈显高可以了解了解葛根种植,两人一拍即合,便和葛根较上了劲……

说干就干,邹景乾找到了葛根专家杜青组建的隆风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陈显高所在的木艾村红岩头组争取了2017年年末广西梧州藤县和平镇的粉葛基地考察学习。

“葛根全身都是宝贝,杆、叶、花、果、根均可入药,杆还可用来编筐编椅子,叶还可用来做茶、饮料,根还可制成粉末后用来做面条。就连葛根的烂根根烂叶叶拿来喂猪,猪肉都要管钱点。和平镇的葛根随便一株都有十多斤,亩产能达到一万多斤,产值能达到一万余元,相比我们种苞谷亩产不到一千块,价值多出十多倍,真是太震撼了,要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敢相信那样的景象。”至今,陈显高回忆起那次学习的场景,还是异常兴奋。

深冬的红岩头山风凛冽,却吹不冷陈显高那颗想要发展的火热之心。打铁要趁热,学习归来的陈显高在院坝里升起了一堆柴火,邹景乾召集全组村民开了场红红火火的“院坝会”,会上一同去广西学习的同组村民拿出从广西带回来的葛根,给大家现场讲解,大家好奇地盯着这个形似超大号马铃薯的家伙,忍不住摸了又摸,看了又看。

那场村民会后,“葛根”就成了红岩头出镜率最高的词汇,村民们干活的时候讨论,走路的时候讨论,吃饭的时候还在讨论。从陌生到认同,一次次的院坝会,入户会,让红岩头谋划的变革呼之欲出。

李元生说:“以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模式,是由大户流转农民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而红岩头要探索的模式,是‘村社合一’,让有能力的村民成为合作社的带头人,带领村民在自己的地里种葛根,抱团发展产业,提高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也让他们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起来。现在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参与热情高涨。下一步我们还要探索建立自己的育苗基地,进一步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

找了个空闲的傍晚,村民陈显光专门跑到陈显高家去看从广西带回来的葛根,看着这群年轻人轰轰烈烈干事的热情,这个75岁的老人也深受感染:“虽然我长到七十多岁从没见过这个,但看到村里的年轻人信心足干劲大,都是一个组的,不是亲戚,也是朋友,他们也要拿出土地,参与葛根种植,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们老了,但老点也可以慢点种,我家那一亩多的土地就要自己种葛根!”陈老也是下了决心。

红岩头为葛根种植召开的“院坝会”(谭 冰/摄)

党员的力量

农历元宵节一过,风水镇党委政府就为红岩头送来了打土机,在邹景乾和合作社党员们的带领下,大家扛着机器,走遍了红岩头的18个槽弯。“哪家有年富力强的都搭把手,哪家是老弱妇孺,大家也就帮忙一起把地打理了。”

红岩头葛根基地(谭 冰/摄)

记者见到邹景乾时,他总是抬着自己的右手,手臂搭在左胸前,镇里的干部们招呼着:“好点没?你才是‘摸起良心干活路’哟!”话里虽有戏谑的成分,但也确实是邹景乾工作的写照……三天前,邹景乾在地里查看村民们的土地起垄时,不慎从两米多高的田坎上摔下,右肩红肿,到了镇里的医院照X光片才发现,有骨刺残留,必须手术清除。

“只是个小手术,这几天葛根苗就要下地了,关键时候我不能掉链子。还好只是摔了手,没摔到脚,只要脚能走,能到现场就行!”一路上,记者看到邹景乾的右肩到手臂都还有轻微的红肿,但这并不妨碍他走村串户。

为了不耽误进度,白天邹景乾都拖着受伤的右手在红岩头坚守着,帮忙协调葛根种植的各项事务,只有晚上忙完了,才到镇上输液。

在红岩头村民组修整的狭长土地上,有一块三角形的土地没有修整,格外惹眼。原来,大家考虑到葛根成熟后的运输问题,在规划修建产业路,需要腾出一块地作为汽车中转场。

“汽车中转场出不了效益,也没有收入,村民不愿意是人之常情,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做村民的工作。”邹景乾一晚上走进农户家十余次,这样的耐心和细心,让农户感动不已,终于同意了该方案,让产业路的规划得以推进。

几根条凳、一把开壶,是红岩头开院坝会的主要“道具”。村民们年纪大一些的坐在凳子上,其余的要么站着,要么就着路边的堡坎坐下……这样的院坝会不知道开了多少场,陈显高用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给村民们鼓劲儿:“我们要珍惜镇里给的这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好好跟着广西请来的技师学,不懂的每个细节环节都要问清楚,要做到种葛根和点包谷一样熟练。本事学到了,帮助组里面把葛根基地搞上去,我们就走在了全镇的前列,以后十里八村要想种葛根,都得找我们红岩头的师傅,那也是我们发展致富的一条路!”

几句话,听得全组人心潮澎湃,连连鼓掌。

“这些年,我们村民组里的经济发展都是靠年轻人外出打工支撑,好久都没有这样热闹了!要不是党委政府这么支持我们,仅仅靠种地就能致富的事情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陈显高对记者说,作为党员,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父亲陈明文在村里当了36年支书,一直稳打稳扎带领乡亲们勤劳耕作,陈显高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思想开放,2018年农历新年,爷儿俩天天争论是种包谷还是栽葛根。事实胜于雄辩,最终,现实让父亲陈明文让步。

从开始的犹豫不决到转变思路支持种植葛根,老支书陈明文思想在转变,行动也在转变,更让陈显高感动的是,父亲还拖着年迈的身体到村民家中做工作,陈显高的干劲儿更足了:“这不,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把村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大家齐心协力,要把红岩头的穷山恶水变成金山银山!”

村民们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说:“我们村民组好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这个个把月的时间,为了土地的翻新起垄,邹景乾、陈显高等年轻小伙儿都晒成了‘黑雀’,不怕苦不怕累,就为红岩头能走出一片新天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他们的想法呢!”

老人陈显光告诉记者:“县城里打工的儿子,知道我们要种葛根搞发展,主动打电话说,只要家里需要,他随时可以回来帮忙!这一下我们更能看到希望了!”说完,老人举着手机高兴地挥舞着像个孩子……

改革,让“沉睡”的山乡活跃起来;

改革,让乡民的增收渠道丰富起来;

改革,也必将让山乡蝶变……

猜你喜欢

院坝红岩风水
重庆白石:“院坝善治”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
院坝里说事 板凳上交心
川北院坝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新时代如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红岩英烈张文端:潜伏在敌营中的乡长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