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讨
2018-04-18林楠
林 楠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 合肥 230000)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该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体温升高、四肢肌张力升高、全身抽搐、痉挛、口齿紧闭、嘴唇发绀等。该病会造成患儿脑部神经受损,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1]。因此,采用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有资料显示,在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2]。为此,笔者对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6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126例患儿中,有男76例,女50例;其中年龄<1岁的患儿有32例,年龄为1~3岁的患儿有74例,年龄>3岁的患儿有20例,其平均年龄为(2.3±0.3)岁;其中惊厥发作时间<10 min的患儿有98例,惊厥发作时间>10 min的患儿有28例;其中为首次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有78例,再次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有46例。
1.2 方法
对这126例患儿使用地西泮、地塞米松及氨基比林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这126例患儿进行优质护理。进行优质护理的方法为:1)为抢救患儿进行准备。为急诊室中每个分诊台均配备氧气面罩、氧气袋及急救箱。在急救箱中配备压舌板和牙垫。保证在患儿发生惊厥时,及时协助其吸氧,并使用舌板和牙垫防止其咬伤舌头[1]。2)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对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的方法、进行吸氧操作的方法、进行穴位按压的方法、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缓解患儿家属不良情绪的方法等。培训完成后,对每个护理人员进行考核。3)为患儿建立三级分诊制度。由于到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人数较多,为了合理安排患儿就诊的先后顺序,保证对其进行护理及治疗的质量,护理人员制定了三级分诊制度。将护理人员分为分诊台护士、二级分诊护士及三级分诊护士。分诊台护士根据就诊患儿的病情,筛选出其中有发生高热惊厥危险的患儿。将患儿安排在离分诊台较近的区域,以方便对其病情进行观察。引导患儿家属带领患儿去二级分诊护士的工作地点。二级分诊护士向患儿家属询问患儿的病史,并为患儿测量体温。二级分诊护士与三级分诊护士进行交接,告知三级分诊护士患儿的具体情况。三级分诊护士首先安排有惊厥史或病情严重的患儿进行就诊。4)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讲解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使患儿家属知晓高热惊厥患儿的早期临床症状包括寒战、精神萎靡、肢体发凉、呼吸加快等,并教授其对患儿进行物理降温的方法[3]。5)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当高热的患儿或有惊厥前兆的患儿进入急诊室后,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安慰,对其产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以使患儿家属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5)对患儿加强巡视。在患儿就诊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精神面貌、四肢末梢血液循环的情况、有无寒战、对外界的反应等。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前的临床表现多为体温升高、脾气急躁、哭闹。对有惊厥先兆的患儿,护理人员要每隔20~30 min对其进行巡视一次,并将其临床表现进行记录。若患儿高热惊厥的发作时间较长,护理人员要警惕其发生颅内高压、颅内水肿等并发症。在患儿停止抽搐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其体温、神态、瞳孔的变化情况,防止其再次发生惊厥。高热惊厥患儿的年纪一般较小,不会用言语进行表达,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态度鼓励其通过肢体来表达自身的感受。6)对患儿进行降温。若患儿的体温持续>39℃,护理人员要立刻对其进行物理降温,使用酒精和冰块擦拭其身体。在对患儿使用药物进行降温前,护理人员要与其家属进行充分的交流,确认患儿是否有惊厥史、药物过敏史、肛门疾病史等。对于有惊厥史的患儿,若其体温>38.5°且年龄>6个月,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对其使用退烧药物进行降温[2]。护理人员对患儿采用降温措施后,若其体温并没有下降,应及时告知医生。嘱患儿家属让患儿多补充水分,鼓励患儿多饮温水及果汁,从而促进其新陈代谢,使其多排尿,促进其发汗,达到降低其体温的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护理后,在这126例患者中,发生第二次惊厥的患儿为6例,其第二次惊厥的发生率为4.76%。我院的病例资料显示,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的第二次惊厥的发生率为14.82%。与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者相比,这126例患儿第二次惊厥的发生率下降了10.06%(P<0.05)。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患者多为6个月至4岁的幼儿。该病是由于患儿的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导致其大脑细胞异常放电所致。该病的发病因素有患儿的年龄、体温、遗传、病史等。该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有研究资料显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体温及惊厥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后,与去年同期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相比,这126例患者第二次惊厥的发生率较低。综上所述,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很好,可降低其二次惊厥的发生率。
[1] 翟明媚,邱爽,周红艳.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门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0(08):134-135
[2] 李复华,汪锴.综合物理降温在手足口病高热患儿体温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6):984.
[3] 余桂健,陈卓莲,杨艳英.ICU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与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6):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