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

2018-04-17丁蔚

法制与社会 2018年9期
关键词:不良资产互联网金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不良资产 处置模式

作者简介:丁蔚,浙江冠森律师事务所,研究方向:刑事、金融不良资产、电子商务与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263

金融的运行是由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相互作用推动的,任何环节出现的问题都将由其关联环节递减吸收,问题环节就是不良资产,递减吸收就是处置过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部分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由于企业自身的产权与金融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使得企业无法申请破产保护。同时,由于社会各层面的金融联系极为紧密,因此某一企业的信用违约都将会影响到上下游行业的利益。

一、我国不良资产的主要类别与产生过程

(一)盈利能力差的企业

在我国数目巨大的不良资产项目中,缺乏盈利能力的企业规模极为庞大。我国建国初期成立了众多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对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改革开发的进行,我国的私有企业蓬勃发展,在未加入WTO之前,国内的产能严重过剩。同时由于国家战略的转变,众多的军工企业面临着转型。在转型与竞争的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亏损较为严重。在此背景下,朱镕基总理提出了相关政策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处置。但在处置的过程中基层的管理较为混乱,使得大量的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导致处理不良资产的工作被迫中止。

(二)闲置土地

随着近年来基础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土地使用权与功能发生了变更。但由于不同的原因部分土地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土地闲置的问题。在闲置的土地中,部分农业用地的使用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变,因此无法实现大面积耕种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在基建类项目中,银行信贷往往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闲置的土地占用了银行的大量资金,使得银行的金融风险增大。

(三)烂尾工程

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由于体量极大也同时出现了一些烂尾工程。部分工程是由于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从而中断了施工进程。这部分项目相对易于处理,政府可联合银行通过转换所有权的方式推进工程的进行。另一部分工程烂尾的原因是由于施工质量问题,这一类工程,由于牵涉到损失界定与赔偿的问题,因此处理过程较为复杂。再有极个别的工业项目由于环保测评未能通过,使得项目延缓或迁址,也造成了少量工程烂尾的现象。

(四)实物类不良资产

在企业贷款或支付的过程中,常常将部分闲置的设备进行抵押。这部分闲置设备往往需要较高的维护成本,同时由于其冲抵的资金较多,考虑到责任承担的问题,其出售价格通常较高,因此这一部分设备较难处理。再有在部分国有企业中,考虑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国资委对于设备的审查较为严格,因此国有企业中的闲置设备转让的过程较为复杂,使得部分企业领导对于处理闲置设备的意愿不够强烈。

二、传统处理方式的问题

(一)不良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在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对其进行管理,而最佳的结果是提升该资产的盈利能力从而提高资产的估值。但在实践中,由于不良资产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差,使得管理公司常常难以提升其盈利能力。同时部分管理人员存在以权谋私的问题,这些管理人员,常常利用资产的剩余价值换取自身利益,使得不良资产持续贬值。

(二)不良资产出售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土地价格的升高,部分拥有土地产权的企业或闲置土地得到了较高的估值。但在出售的过程中,由于产权争议的问题,使得出售过程难以有效开展,从而使持有人错过了处理不良资产的时机。同时,在对闲置设备的处理过程,由于估值的限制使得出售过程较为困难。还有在部分银行对不良資产拍卖过程中,由于信息公开不及时,使得参与的买家较少而无法形成竞争的态势,以致出售的价格难以符合预期。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问题

处利不良资产的核心问题时谁承担损失的问题。但证券化是商业投资行为,其目的是要是投入的资金产生经济效益。这两者之间的目的不同,造成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实施的困难。持有不良资产的通常是国有企业或国有银行,考虑到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不良资产不会以较低的价格实现证券化。同时参与证券化过程中多数是持有资金的私人企业或是将进入证券市场的国有企业员工,这部分投资人不会在难以见到直接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参与到不良资产证券市场中。

(四)不良资产重组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呼声愈发强烈。在这一背景下,众多国有企业开展了兼并重组的工作,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在兼并的过程中,企业的负担随之加重,多数的国有企业每年会有巨额的社保支出,这一部分成本自然被收购的企业所负担。再有由于产能过剩等原因,收购的企业并不会带来盈利,反而增加企业的纳税成本。还有被兼并企业的设备大都老化严重,其估值超过了实际价值,因此兼并重组给部分优质的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运用互联网金融处置不良资产的前提条件

(一) 明确相关法规

在当前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于依靠互联网金融处置不良资产的呼声不断提高,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中,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最为重要的相关法规与政策不够明朗,使得这一过程的发展方向不够清晰,参与投资的企业将面对未知的风险。这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破产法》的修改与实施,由于众多亏损严重的企业拖欠较多债务,如果其破产将彻底失去偿还能力,同时考虑到众多国有企业肩负着许多社会责任,因此国家对于破产企业的要求与实施要求较高。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得许多不良资产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压力,收购方通常难以背负债务风险。

(二)增强信息透明度

在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公开问题常常引起投资者的关注。我国的股票市场,长久以来被人诟病的问题就是信息监管不严,通过虚假信息坑害投资者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利用互联网平台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是投资人极为关心的问题。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投资品的产权明确,只有在产权清晰的条件下,法律才会对投资行为作出保护。再有关于不良资产的具体情况,投资人常常难以了解,例如对部分抵押汽车的处理过程中,投资人无法全面了解到汽车的真实状况,往往成为了阻碍投资的主要原因。

(三)增强网络金融投资人的维权意识

传统的投资人由于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并且拥有一定的运营经验,因此在收购不良资产的过程中通常较为强势。但网络金融的特点是将社会中较为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并通过投资平台进行投资,因此网络投资人的发言权较小并且较为分散。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散户投资人往往会受到氛围以及虚假消息的影响,使得投资行为背离理性。

(四) 正确面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不良资产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本身就造成了一定的不良资产。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时间较晚,同时相关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使得参与的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环境乱象重生。近年来大学生裸照门等事件的发生,就是这一乱象引发的结果。同时互联网金融中的资金较大部分来源于银行信贷,因此其对不良资产的收购过程,无异于左手倒右手的游戏,一但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必将导致银行的金融风险。

四、运用互联网金融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

(一) 以互联网思维管理不良资产

传统对不良资产的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同时国家对于不良资产管理企业的监管较为严格。在此背景下,管理企业可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首先针对土地、房产等不良资产,管理者可通过网络招标的方式进行对外租赁,这样的方式将有效减少灰色空间的存在,使得经营效益得以提升。其次针对闲置设备等资产,企业可运用共享思维,通过与网络平台的对接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通过共同使用减少维护成本。还有针对欠款或债券的,管理者可将其与企业信用捆绑折价抵押,从而获得部分现金。

(二)在网络平台出售不良资产

传统出售不良资产的过程存在许多问题,当下的资产管理者应当把握住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良机,通过改善自身服务,促进网络金融对于不良资产的收购。在这一过程中,资产管理企业应当为网络投资人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并为售出產品提供售后担保。之后可通过京东拍卖等第三方机构寻找潜在买家,对于资产较大的交易,管理方可考虑邀请投资方实地了解。网络平台是具有全球开放性的交易平台,部分寻求全球化资产配置的企业往往会受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而将对我国进行相应投资。在这些企业看来,所谓的不良资产往往可以转化为优质资产,管理者可通过互联网扩大交易范围,与这些跨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三) 以大数据视野实现不良资产证券化

在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由于双方的利益诉求难以达成共识,使得相关工作难以开展。针对这一问题,可在不降低企业估值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部分资产的证券化。首先管理者应当整理资产的详细账目,并作出电子表格。之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对行业内潜在买家进行跟踪分析,在潜在买家的经营过程中,一定会有某种需求超过了投资本身带来的经济回报,例如企业的上市需求等。针对潜在投资方需求的分析,资产管理者可将需要证券化的资产进行包装,并通过转换买点与投资方开展合作。这样的过程使得双商都已较低的代价获得了需要的收益。

(四) 通过线上收购线下的方式实现不良资产重组

在部分兼并重组的过程中,由于合并的企业生产性质往往相似,因此兼并行为难以为投资方带来现实收益。针对这一问题,管理公司可联系相关的互联网企业寻找合作空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许多电商正在寻求向生产领域发展的机会。不良资产管理者可抓住这一机遇,寻求与线上企业的重组。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首先应当寻找到合适的风投公司,结合线上线下联合经营的概念,往往可以获得风投企业的认可。之后管理者可寻找有实力的线上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其强大的营销能力,增强线下企业的竞争力。

五、结语

利用互联网金融处置不良资产仍然面对许多困难,具体有政策不明确、信息不精准以及投资人弱势等问题。传统的处置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难以重新估值、部分管理人员渎职以及信息数据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当转换观念,优化相关政策、规范互联网市场运用大数据、网络交易平台等工具,寻找到最优质的合作企业。

参考文献:

[1]王卓娅、刘源、王位洲.我国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7(10).

[2]袁满、何力军.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模式创新.南方金融.2015(12).

[3]何力军、袁满.“互联网+”背景下不良资产业务模式创新研究.浙江金融.2015(12).

猜你喜欢

不良资产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扬原因与处置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探析
烂尾楼资产证券化及定价方法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