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8-04-17赵伟
赵伟
所谓融合式教学是指建立起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调动起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化学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应用的一门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繁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运用融合式教学法,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吸引学生关注度;整合多元方法,提升学生认知品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化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融合科技成果,增添化学教学趣味性
化学是自然学科,是没有止境的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兴事物敏感度较高,教师为增添化学教学趣味性,以学生个性为教学契机,依据教材内容特点,融合先进科技成果。这样的化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探究欲望更加强烈,教学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这节课学生将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课堂展开后,教师展示2016年最新最受关注的化学成果,特别强调人工光合系统,运用仿生叶转化二氧化碳,形成液态燃料,比自然光合作用高10倍,对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有调节作用。最新研究成果激起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意愿,教师给每组学生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物理性质。为说明二氧化碳的其他形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干冰及人工降雨动画,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气态、固态和液态三态变化。接着在讲述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时,教师利用flash动画配合微课展开引领,使學生观察到很多奇妙的变化,掌握基本实验步骤,为深化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先用最新化学动态,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用多媒体动画和微课,将复杂枯燥的化学反应变成生动有趣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大大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
二、融合生活元素,提升化学教学实用性
化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该融合身边元素,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或生活现象,寻找到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
在学习《燃烧与灭火》这一课时,针对不同燃烧情况,采取不同灭火方法,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一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燃烧条件和基本的灭火原理,使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有关灭火的问题,增强消防意识。九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着的篝火提问:怎样才能使燃烧发生?在学生思维启动时,教师用三组实验演示燃烧三个条件,让学生去总结归纳。接着教师询问学生,如果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该怎么办?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讨论,这激起学生探究灭火的兴趣,教师提供仪器,让学生去验证,从而获得灭火的基本原理。
教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展开广泛联系,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教师在引起学生共鸣之后,再引入实验,学生参与意识强烈,收到较好效果。
三、融合方法策略,提高化学教学科学性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千差万别,在化学课堂中,教师不能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而应该经常反思,依据学生差异、教学内容变化,使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学习《氧气》这一课时,这节教材注重学生体验和探究,除了教师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学生团结、互助。教师使用小组成长档案,鼓励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先让小组课下搜集氧气的物理性质,上课时展示,对整理系统和科学的小组给予加分。课堂中,小组成员一起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小组展开木炭、硫磺、铁丝、蜡烛的4组实验,用列表格的方式做好记录,实验之后总结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实验期间,教师点拨时观察各组情况,根据综合表现,给每个小组评分,激励各小组集中全力,共同奋进。
教师利用讲授和成长档案的方式,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融合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与新课改精神相一致,为学生创造更多探究发现的机会。老师通过对化学教材的深入解读,立足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活经验,挖掘可以用到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特别是教师融合先进科技成果,贴近学生生活,升华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