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活动过程 凸显教学价值
2018-04-17刘小庆
刘小庆
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策略,应用情境带入等教学探究活动,坚持将学生的学习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活动实践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凸显教学价值,进而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时,可以先引入一个有趣的情境:有一位老奶奶,今年已经83岁了,可是她只过了20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有些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老奶奶今年83岁,一年过一个生日,现在至少也应该过了82个生日,可怎么只过了20个呢?老师是不是弄错了?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每四年是一个闰年,闰年的二月有29天,原来老奶奶的生日是2月29日。年、月、日的知识这么有趣!一个有趣的课堂引入,让学生在快乐中发现数学的奥秘,激发学习兴趣。
二、引用开放性问题,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与成人不同,会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有趣、新奇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年级的同学更注重实用性的数学知识;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敢于挑战有难度的知识。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对同一问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往往拥有多种解题思路,答案不唯一,可以促使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小明要买一本书,价格是8元6角,他带了8个1元、1个5元、6个1角、1个5角,那么小明可以怎么付钱呢?这是一道典型的开放性试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解答:①8个1元和6个1角;②8个1元,1个5角,1个1角;③1个5元,3个1元,6个1角;④1个5元,3个1元,1个5角,1个1角等。教师在得到这些不同的答案之后,可以让同学们讨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如第一种方法所用的人民币张数最多,但比较清晰,不容易出错;第四种方法率先使用整钱留下零钱,用的人民币张数最少,这些解决方法都是可行的,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性思维,让他们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促进个性化发展。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上课前要为学生提供或者让学生自行准备学习材料,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将教学转化成一种可观、可感的学习过程。
例如:《认识线段》这一课,让学生们准备一根棉线,通过把棉线拉直来感知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通过一根棉线让学生通过具体事物来感知抽象的知识。
四、营造轻松氛围,加强互动交流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想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启发、促进,共同进步。在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通过互相比较,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及时表达鼓励和肯定,对学生表达信任和期待,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每个小组四名成员,1号、2号负责测量,3号、4号负责记录数据,合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将数据填入表格。
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从上往下,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左往右又能发现什么?通过互动讨论可以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越来越多,長和宽所含的厘米数也越来越多;长所含的厘米数×宽所含的厘米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五、注重对知识的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对学生生活实际的帮助,应该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解决“卡车运货”问题时:一辆载重5吨的卡车运24吨煤,需要运几趟?解答24÷5=4(趟)……4(吨),剩下的4吨需要再运一趟,运用“进一法”,一共需要运送5趟。这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结合现实问题,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数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当具备完善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优质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让教学的效果实现最大化,充分凸显教学的价值。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洋河镇洋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