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国家高新区经济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2018-04-17郑明亮

城市观察 2018年6期
关键词:潍坊高新区转型

◎ 刘 伟 郑明亮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呈现历史交汇。全球进入“工业3.0”“工业4.0”时代,“十三五”时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关键五年,决胜全面小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节点,以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窗口期在2020年(迟福林,2016)。[1]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是产业结构变革。从全国来看,我国工业化进程进入中后期,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趋势,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导产业向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加快转型,是“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变革的战略选择。同时,生产结构也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进行转换,消费结构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进行转型成为新常态(郑明亮,2015)。[2]把握住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实物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的新时代大趋势,就能抓住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赢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权。

高新区作为我国高端人才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很好地起到了极化作用,因此高新区的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新一轮高新区转型发展,一些学者进行了探讨。战炤磊、韩莉(2015)认为转型发展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转变:实现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体制机制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实现竞争优势从政策环境向综合服务转变;实现产业形态从制造业集群向创新产业集群转变。[3]一些研究则是从某一个领域提出相应高新区转型对策,林玮(2013)认为科技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加速器,因而应把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促进高新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来推进。[4]陈君(2012)则认为产业集群是创造竞争优势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是推动高新区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5]一些学者总结了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等地方发展过程中的转型经验(Rosenberg,2002;陈翁翔、林喜庆,2009)。[6][7]

一些学者对高新区转型发展的研究建立在构建高新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依据评价结果的分析,对指标体系中一些指标提出改进方向,作为转型发展的思路。滕堂伟(2013)根据构架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创新创业环境、创新要素集聚度、创新能力、产业能力、全球竞争力等5个方面的国家高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8];Lai、Shyu(2005)则应用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构架评价张江和新竹高科技产业园的指标体系,并据此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公司战略和竞争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转型发展路径。[9]沈伟国、陈艺春(2007)构建评价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指标体系,包括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能力、国际竞争能力、产业升级能力4个方面,从这4个方面提出转型路径。[10]这些研究构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也会提出不同的改进方向。

前面都是宏观总体性的研究,一些学者则将高新区转型发展研究具体到某一个地方。陈家祥(2012)对南京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由单一功能的产业区向综合化的城市功能区转型发展的策略。[11]张雪梅等(2013)对兰州高新区的转型发展进行研究,从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互动机制的视角提出转型路径。[12]谢守红、苏成真(2012)构建指标体系对苏州、无锡、常州三地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能力进行评价,并据此提出提升对策。[13]周莹、洪世键(2014)对厦门高新区转型发展路径进行探讨[14],杨永春和李建新(2017)以成都高新区为例对西部典型高新区转型发展路径进行研究。[15]

不断涌现的研究能够反映出各地高新区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后都在进行转型发展的探索,潍坊国家高新区发展至今,已经基本实现了从最初的初级要素集中到产业集聚发展,再到集约集群发展的起步新阶段。但从产业具备的比较优势看,无论是动力机械产业还是光电产业,其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没有形成本行业产品的绝对竞争优势,距离国外同类产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不能安于现状,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应该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下,积极主动推进高新区的经济转型发展,实现高新区的全面提升。潍坊高新区如何转型也值得研究,既需要参考其他地方的路径,也应该结合潍坊高新区发展实际量身打造适当路径。因此,本文选择对潍坊国家高新区的经济转型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对潍坊高新区相关行业、企业和部分政府部门的走访座谈,了解目前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转型升级的路径,不仅可以为潍坊高新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而且潍坊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23个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其转型发展路径也可以为我国众多国家高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一、潍坊高新区转型发展现状

潍坊高新区转型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机遇,一是“十三五”规划带来的机遇,二是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带来的政策机遇。国务院批复包括潍坊高新区在内的山东半岛国家高新区示范区建设后,山东省也出台相关文件建设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这都为潍坊高新区转型发展带来新的政策机遇。在这些机遇面前,需要认清潍坊高新区具备的发展基础,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路径。

1.产业基础雄厚。近几年来,高新区已经将汽车装备制造业、声光电子、生物医药、软件信息和新材料五大产业发展成全区的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中的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现代金融、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也充满活力,新兴产业中的职能硬件、海洋科技、文化创意、生命健康等也在加快发展。《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提出的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突破领域中,潍坊高新区企业已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四个领域开始产业转型实践,具有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

2.企业基础稳固。2015年,在高新区所有的536家企业中,高新技术制造业有155家,高新技术服务业有163家,合计占比到达59.3%,产值占比达到67%,已经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创新企业,建成10个国家级、17个省级特色产业化基地,拥有14家上市或挂牌企业和15只股票,新兴产业发展的企业群已经形成,具有较为稳固的企业基础。

3.创新基础夯实。潍坊高新区作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要素不断集聚。目前,已建成生物医药、光电测试、IBM智慧软件等9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个国家或行业归口的研究院所,11个院士工作站,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8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0家专利服务机构,1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养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8人,具备较为坚实的创新基础。

4.园区基础牢固。潍坊高新区已经建成的潍柴动力高新产业园、福田汽车工业园、盛瑞自动变速器产业园、先进制造园,聚集51家企业。潍坊光电产业园设有国家电声及固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入驻200多家企业;潍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建有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和山东省首个公益性生物医药中试平台,已经入驻130多家企业。潍坊高新区具有牢固的园区基础,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全国首批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的23个国家高新区之一。

二、潍坊高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

潍坊高新区转型发展尽管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也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但通过走访发现,转型发展也遇到很多问题,可以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创新生态层面进行梳理。

(一)微观层面

1.企业组织形式滞后,多数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高新区市场主体数量不少,但结构不优,到2016年潍坊高新区市场主体已经发展到1.8万户,规模以上、限额以上企业仅有429家,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仅有14家,占比太小。而且很大一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原来初创期的规模和经营范围,还没走出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当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人才、缺资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一些有意向风投、创投机构因对企业缺乏信心而望而却步。

2.企业人本文化尚未形成,高端人才流失严重。知识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具有人力资本的高端人才。通过走访和调查企业获得的信息看,高新区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严重,招聘高层次人才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我国各地区条块分割严重,市场化起步较晚,产业结构的趋同性明显,即使创新层次较高的众多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也是如此,各地区避免不了区域间的竞争。据有些高新技术企业人员反映,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投入性、高成长性、高风险性和高回报性,一些地区依靠其区位优势和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的诱惑,将其人才挖走,而企业人本文化尚未形成,一些新招进来的技术人员,经过企业上岗和外出培训、干中学获得了一定的专业特长,就会主动跳槽或者被猎头公司挖走。为此,很多企业不敢进行培训,生怕替别人做嫁衣。

3.战略型企业家人才缺乏,多数企业安于现状。盛瑞传动和歌尔声学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是不安于现状而成功的榜样,但是潍坊高新区很多企业安于现状,创新意识不够,整体上仍然缺乏战略型企业家,所以要培植由技术专家成长为战略企业家的沃土,从心理上、资金上、政策支持上给予更多的帮助。

4.阶段性融资信息不对称,社会资金难以撬动。从高新技术产业生命周期来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往往要经过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大小不一的多个阶段,不同阶段的融资手段和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马晓娜,2008)。[16]调查发现,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包括处于成长期的盛瑞传动、歌尔声学等大企业都存在一定程度发展资金不足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社会上资金缺乏,很多社会资本正在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只是资金供需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中观层面

1.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整个潍坊高新区而言,无论是从产品吸收高新技术的能力、产业附加值的高低、产业市场份额、行业发展潜力、对潍坊市经济的贡献看,高新区六大园区中能够称得上战略主导产业的主要还是装备制造业和光电产业,而且其产品中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重偏低,多数为中低档产品。以潍柴生产的内燃机为例,车用柴油机的B10寿命作为衡量汽车类产品可靠性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美国柴油机使用寿命基本在150万公里,欧洲柴油机基本为120万公里,我国柴油机使用寿命仅平均为80万公里。发动机可靠性已经成为我国汽车行业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性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其主要表现在整个行业缺少诸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从而缺乏对共同存在的关键技术与功能部件的联合开发与创新研究。许多企业技术创新仍停留在成本低、见效快的引进甚至仿制上,很少有企业能研发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独创、原创的技术和产品。

2.部分产业产品市场萎缩,亟须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歌尔声学为例,公司在2015年以前一直保持较高的收入增速,但是之后,主要产品电声器件受电子产品发展趋势影响,逐渐进入瓶颈,收入增速下滑。从目前看,公司很难再以声学技术上的积累支撑自己的高速发展,必须通过围绕声学主题进行升级改造,外延上未来形成“大声学”,通过转型朝着“大声学、可穿戴、传感器、精密制造”四大产品方向进行战略布局实现二次起飞。很多企业面临类似的困境,但并未像歌尔声学一样实现转型,亟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3.产业集群外部性初显,潍坊高新区洼地效应有待提高。潍坊高新区内起步较早的产业已经由创建初期的“集中”迈进到二次创业的“集聚”阶段,甚至三次创业的产业“集群”阶段,而生物医药园、软件信息产业园尚处在产业“集聚”阶段。

图1表现了产业集群效应的完整过程和自我增强机制(穆宏浪,2012)。[17]从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看,围绕着六大园区的“点、轴”布局已经基本形成,但还不具备产业集群的自组织耦合作用的网络生态布局高端阶段的特征;从产业集群效应分析,外部经济效应有了一定程度的体现,诸如集群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共享科技资源,部分园区形成了竞争、合作、互补和制衡,但交易网络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区域产业品牌效应没有得到体现。

(三)创新生态系统层面

1.创新保障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持续的内生性创新动力。潍坊高新区能够提供技术资本的机构有限,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数量少,研发能力受限,而且各高校与高新区企业之间在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合作和沟通较少,合作程度不高,没有形成模式化的技术资本保障。高校由于缺乏与企业的合作,研发脱离实践,对企业的吸引力小,距离企业要求越拉越大。一些企业选择建立自己研发机构,但是有实力建立自己研发机构的企业少,没有形成集聚,而且这些企业的研发机构多数设在其他城市甚至海外,也有一些企业的研发是与北京、上海等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合作,甚至是外包。这些“借鸡孵蛋”的形式只是其他地区创新生态环境的延伸,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的技术创新要求,但是无助于潍坊高新区的创新生态环境建设。

图1 产业集群效应

2.金融资本来源单一,无法满足技术创新转换过程中的融资需求。课题组通过走访了解到,目前园区内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银企信息不对称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难以获取银行信贷融资支持。资金支持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和可持续发展。二是风险投资不能满足科技创新创业需求,风险投资行业规范需要提升。当前高新区企业选择最多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形式单一。股权、债券等其他融资方式条件不充分,难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甚至出现企业家抵押自己房产为企业融资的现象。金融资本的缺失难以保障技术创新成功转换,也就难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更进一步的创新。

3.催化机制不健全,创新链条中的职能环节存在短板。产权市场不成熟,产权交易将会受到制约。潍坊高新区目前没有股权交易市场和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尽管已经出台鼓励上市、新三板挂牌政策,但是上市难度大、数量有限,新三板交易量少,这就限制产权交易市场为企业创业融资和股权转让提供便利。

创新链条中公共服务平台非常重要,调研中发现,当前潍坊高新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从短期的效益发挥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招才引智、集聚创新要素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更新换代,设备更新和折旧速度呈加速趋势,维护成本也大大增加,如何实现公共资源的市场化改革,是一个亟须研究的课题。

三、潍坊高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根据潍坊高新区问题分析,结合高新区面临的机遇和实际发展基础,提出了发展路径,包括总体目标、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

(一)总体目标

潍坊高新区的总体目标应该设定为:(1)在创新政策区域示范机制方面,探索政、经、产、学、研深度合作的以契约为纽带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以有限合伙制为突破口的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示范,使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引领全国。(2)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坚持“特色为主、产业协同”,到2020年,集中力量将光电和动力机械产业打造成为规模达2000亿元左右的区域性“名片产业”,使潍坊高新区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竞争力排名迈入全国一流高新区行列。

(二)战略定位

潍坊高新区战略定位: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化、国际化、法治化、生态化导向,在创新创业公用服务和金融科技创新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将上述先行先试创新模式精准主攻光电和动力机械区域性“名片产业”,同时,依托六大高新区的资源共享平台,培育壮大具有差别化的生命健康、软件信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把潍坊高新区打造成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增长极。

(三)路径选择

为实现战略目标,可以从以下4个路径进行选择。

1.高调推进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营造转型中的主体文化

(1)发挥多种文化载体工具作用,打造园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高新区应该树立品牌形象,也应该增加体现科技化、国际化、生态化和法制化的宣传内容,高新区需要去打造更多内容展示自身创新特点,包括开放互联网空间、以3D打印技术和VR三维空间体验为主旨的开放科技馆建设、以培养科技兴趣和知识的园区内小学教育的科技文化普及、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比赛、具有区域发展理念和人文特色的“Logo”等。

(2)引入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具有担当的政务文化。高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特点的“小政府、大服务”特点,领导配备和部门规格都比较高,多数部门单位都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首先是考虑大部制改革,实现管理资源整合;其次是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最后是建立管理人员动态绩效考核办法,绩效考核要做到科学合理,但又容忍失败。

(3)大力培植文化创意产业,挖掘文化资源的产业化价值。

2. 加快管理组织变革步伐,提升转型进程中的组织效率

(1) 探索“大部制”改革,构建扁平化行政管理组织。潍坊高新区尽管已经初步构建了“小政府,大社会”行政组织,但实施大部制改革,目的是打破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整合利益关系,最终实现进一步减员增效。

(2)加快园区科技服务中心产权改革,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目前潍坊软件园管理,无论是软件园、文化创意园的管理还是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管理运营,都是由国有公司负责,为实现软件园的良性发展,应尽快探索软件园去行政化的股份制改革步伐,政府只作为投资人而非管理者,加快市场化运作模式。

3.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规划,突破转型过程中的人才瓶颈

(1)对接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政策,制定更高层次的人才管理办法。高新区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应该简化评价认定程序,只要高新区提交报告申请,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研究论证,符合条件的直接入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

(2)由“项目用才”到“权益留才”,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访谈中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从外在因素看,因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市场存在很大的缺口,这种现状短期内只能以企业的内在主观因素来弥补。企业内部解决人才流失重点体现在由“项目”到“权益”的顺利过渡。要让人才通过多种私有资源(资本、技术、知识等)参与企业发展,从而产生较高的未来远期收益,达到与企业共荣的目的。

(3)对接山东高校高端人才培养计划,规划高新区人才储备。潍坊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少,高端人才缺乏。为此,潍坊高新区引进三大高端创新机构,但依然杯水车薪。因此人才计划可以倚重山东省内,尤其是作为近邻的青岛,青岛高校创新资源丰富。通过相应的配套措施,搭上青岛高端人才集聚的便车,将青岛作为潍坊高新区人才储备的“后花园”,及时对接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科研项目,强化高新区名校人才支撑,提速科研水平,实现潍坊市高端人才的突破。

4. 完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市场化创新创业自组织体系

潍坊高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社会、文化、政府、企业、高校、中介机构等多方面的默契配合,形成创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高新区作为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技术创新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因此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核心是技术创新,只有按照完善的创新链要求来优化产业链、营造创新生态,才能提供持续创新的有效动力支持,真正地实现多方共赢(欧光军等,2016)。[18]

(1)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创新链的角度来营造创新生态系统。技术创新活动是一根完整的链条,这一“创新链”具体包括产业集群的优势,打造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投融资、技术产权交易、成果转化、产业配套、法律服务、物流平台等各个环节(顾骅珊,2009)。[19]政府为推进技术创新而制定激励政策和不断地加大科技投入,应该重点围绕创新链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进行强化,提升整个创新链并使其活跃起来。而且从支持方式上来说,政府应该将配置创新资源的权利归还给市场,并从原来支持具体项目转变为支持整个产业创新链,让创新链的各个环节都能享受到政府支持(顾骅珊,2009)。[19]具体而言,对于创新链上游的公共科研机构、大学、民间创新等原创型创新活动,政府可以通过一些专项项目来精准扶持,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于创新链下游的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政府可以通过专项计划进行推动。

(2)培植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业态,使资本成为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成长的血液。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有效解决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一是要搭建政策性担保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二是要鼓励设立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平台,并且政府基金应该聘任专业化基金管理团队运作;三是要推动投贷联动模式应用;四是要组建创业银行;五是要建立集中的产权交易市场,创建创投资本对接平台;六是要建立政银企三方联动合作平台。

(3)补齐产业短板,从产业链的角度来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产业链的竞争力最终依靠的是各环节的高效整合。因而对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而言,未来应该加强上下游各环节的整合,把位于产业链环节上的创新企业由一个单纯的生产商转变为在产业链进行高速运行的运营商,确保创新生态系统融合于产业链中,实现共赢。

(4)挖掘当地高校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不同层次人才作用。作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制造业无疑是核心产业,而发展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除了高端人才还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技术工人队伍。潍坊市政府可以与驻潍高校合作,根据企业需求,修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将毕业生培养成合格的技术工人,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工人群体。

猜你喜欢

潍坊高新区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筝”艳潍坊四月天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