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窦弓神经对大鼠血管壁结构的影响
2018-04-17杨丽军张山起胡文洁
杨丽军 胡 庆 张山起 胡文洁
(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河北 沧州 061001)
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理教研室
2沧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3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压稳定。切断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称为去窦弓神经(SAD)〔1〕。SAD后,随喂养时间的延长大鼠毛色逐渐失去光泽,精神日渐萎靡,对光、电刺激的反应性降低,预计大鼠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波动性均显著增大。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SAD后大鼠大动脉管壁的结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2月龄SD大鼠30只,雌雄不限,体重200~250 g(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动物中心),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SAD 60 d组各10只。各组大鼠实验前血压及血压波动性无差异。
1.2SAD大鼠的制备和检验和血压检测见文献〔2〕。
1.3取材及切片制作每只大鼠以水合氯醛按300 mg/kg腹腔注射麻醉,迅速在无菌条件下取出颈总动脉,部分用来制作HE切片,另一部分制作电镜超薄切片。光学显微镜(奥林巴斯CX31),透射电子显微镜(PHILIPS TECNAI-10,荷兰)观察。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LSD检验。
2 结 果
2.1各组动脉血压及血压波动性(BPV)变化假手术组与对照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收缩压和舒张压波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D 60 d组与对照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D 60 d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波动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各组动脉管壁的变化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血管壁平滑肌、弹性纤维排列有序、紧密。SAD 60 d组平滑基层增厚并向血管腔微微突起、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疏松,胞间可能是脂类物质沉积。SAD 60 d组颈总动脉内皮细胞肿胀、局部脱落、可见胞质碎片(图1,图2)。
表1 各组24 h动脉血压及BPV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图1 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腹主动脉管壁(HE,×400)
图2 SAD 60 d组腹主动脉管壁及内皮细胞
3 讨 论
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是维持血压稳定的最关键因素,BPV是血压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然而BPV长期过大会导致靶器官损伤。
究其原因可能是:①血压剧烈波动使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忽大忽小,血管壁频繁张缩,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细胞间连接破坏,内膜对脂质的通透性增加,脂质分子经过细胞旁扩散、穿细胞通道等跨内皮转运〔1〕,进而沉积在平滑肌细胞间。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排列稀疏、紊乱,此为动脉硬化的开始〔3〕,虽然没有找到泡沫细胞,可能是因为大鼠饲养时间还不够长〔4〕。②血压的剧烈波动导致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频繁张缩,使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损〔5〕,造成血浆内皮素(ET)-1浓度增高、一氧化氮(NO)降低〔2〕。ET-1是目前所知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收缩作用最强的血管收缩肽,它通过激活钙通道,增加钙内流,促进血管平滑肌收缩。NO分泌减少,使NO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降
低或消失〔6〕。同时SAD抑制Na+-K+-ATP酶、Ca2+-ATP酶活性,使细胞内Na+、Ca2+超载〔7〕,进而使内皮细胞肿胀,甚至局部破裂,因为Na+、Ca2+超载,也可以导致细胞器尤其是线粒体肿胀。线粒体是进行有氧氧化产生ATP的重要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还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生理作用,甚至可以决定细胞的存亡,起调控中心的作用〔8〕,线粒体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内皮细胞损伤。随年龄的增长,人的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脉压增大,即血压波动性增大,类似于SAD的情况,即会对大动脉平滑肌和内皮细胞造成明显损害,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SAD引起的血压波动可导致血管壁平滑肌、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引起动脉硬化,因此,维持血压稳定是维持血管结构和功能正常的重要方面,对老年人尤其重要,但SAD对血管结构和功能损害的详细机制尚待研究。
1DulucL,Wojciak-Stothard B.Rho GTPases in the regulation of pulmonary vascular barrier function〔J〕.Cell Tiss Res,2014;355(3):675-85.
2胡庆,杨丽军,张山起,等.去窦弓神经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5):399-401.
3李玉林.病理学〔M〕.第8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0-1.
4江洁,王邦宁,郑慧,等.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室间隔厚度的关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5):489-91.
5Maede S,Zempo-Miyaki A,Sasai H,etal.Lifestyle modification decreases arterial stiffnes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men:dietary modification vs.exercise training〔J〕.Int J Sport Nutr Exerc Metab,2015;25:69-77.
6Ishida K,Taguchi K,Matsumoto T,etal.Activated platelets from diabetic rats cause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by decreasing Akt/endothelial NOsynthase signaling pathway〔J〕.PLoS One,2014;9(7):e102310.
7胡庆,杨丽军,张山起,等.去窦弓神经对大鼠脑细胞线粒体离子泵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2):227-8.
8郝婷婷,付于,邢箐,等.针刺对快速老化鼠线粒体钙离子浓度和活性氧簇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4):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