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名眩晕,原是“耳石”惹的祸

2018-04-16刘建仁陈伟编辑南溪

科学生活 2018年3期
关键词:九院眼震耳石

文/刘建仁 陈伟 编辑/南溪

小区里的王阿姨最近得了一种怪病。56岁的她平时总是有说有笑,就是近1周来,每晚躺下或者翻身时她都会感觉天旋地转,其中有一次还出现呕吐。头颅磁共振、颈椎片子都拍了,就是查不到原因。盐水也输了,药片也吃了,毛病就是不见好,一时间她变得茶饭不思、面容也憔悴了许多。经人介绍,她来到了九院神经内科眩晕(耳石症)专病门诊,医生诊断王阿姨的眩晕病是“耳石症”惹的祸。经过2次的手法复位治疗,怪病消失了,翻身时头不晕了,看东西也没有了摇晃感,认识她的人都说:“我们活泼开朗的王阿姨又回来啦。”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临床上的标准名称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指的是当头位快速移动到某一特定的位置时出现的短暂眩晕和眼震,严重时会伴有恶心呕吐。该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眩晕病,约占所有门诊眩晕患者的20%~40%,年发病率为0.6%,终身患病率为2.4%。耳石症本身不危及生命,但由于患者眩晕发作时容易出现跌倒及伴有焦虑、恐惧症状,身心健康均有可能受到影响。

耳石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耳石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1.起床、躺下、翻身等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眩晕;2.眩晕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1分钟;3.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头位改变数秒后才出现症状;4.一般不伴有耳鸣及听力下降。

耳石症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继发性的,如继发于头部外伤、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另一类为特发性的,即找不到明确继发因素。调查显示,骨质疏松、高尿酸血症及人体维生素D缺陷的个体中容易发生特发性耳石症。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

耳石症到底是身体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呢?原来,人体颞骨内部的内耳除了有听觉作用外,还起着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它包括前庭和半规管两个部分。其中,前庭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上有形状如石头的碳酸钙结晶(俗称“耳石”),可以感受直线加速度和重力的变化。三个半规管互呈90°夹角,可以感受角加速度的变化。若前庭的耳石由于外伤或局部结构退化等原因从原来位置上脱落,掉进了半规管,患者在头部变动时就会引起眩晕。向。耳石症一般中老年女性多见,近年来,该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我们诊治的耳石症患者中男女之比约为1∶2,平均年龄58岁,年龄最大的 91岁,最小的22岁。

得了耳石症该怎么办?

若患者的眩晕发作符合以上表现时,需要到各大医院神经内科或者五官科进一步诊治。然而,规范的耳石症诊疗中心在上海乃至全国仍较缺乏,误诊误治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九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开设眩晕(耳石症)专病门诊,至今累计服务耳石症患者近600多人,其中不乏有专程从外省市赶来就诊的。

耳石脱落的位置不同,可以表现为不同方向的眼震,这是进行耳石定位及后续复位治疗的依据,例如:水平半规管管石症主要表现为左右侧翻身时会诱发眩晕,但向一侧翻身时会更重;查体可见水平向地性眼震,向一侧翻身时眼震强度大,向另一侧眼震强度小。而后半规管管石症通常表现为后仰躺下以及坐起时眩晕,查体可发现顺时针或逆时针扭转性眼震。传统的位置诱发试验主要是通过医生肉眼观察,有一定的误差。为耳石检查专门设计的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可以清晰、客观地记录眼震的形式及强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耳石症检查仪器之一。九院神经内科现已引进这一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耳石症诊断的精准性。

有经验的医生通过检查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选用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方法,使脱落的耳石从半规管滚回到椭圆囊。一般患者经过1~3次复位治疗,患者的眩晕症状基本可以得到有效改善。治疗结束后,要求患者一周内要注意休息,体位变换应缓慢。部分口服药物(如敏使朗等)因可促进中枢代偿,对于复位后的残余头晕症状有一定帮助。对于没有正规培训的医生,错误的手法及粗暴的操作,有可能导致患者耳石异位,眩晕加重。

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有一定的复发风险。有报道,耳石症患者1年的复发率约为7%~23%,远期复发率高达50%。因此我们建议患者需定期来医院随访,一般每3个月一次。另外,在首次诊治时就需要开始筛查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如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等。

猜你喜欢

九院眼震耳石
耳石症复位后避免侧卧
头晕/眩晕的病史采集及眼震检查(续)
“九院”元勋周毓麟的数学人生
“九院”元勋周毓麟的数学人生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你了解耳石症吗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北斗闪耀中国芯--九院772所元器件国产化攻关纪实
后半规管并其他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