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8-04-15于杰
于杰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和提升。然而仅仅依靠课本上有限的数十篇文章,很难满足现代教育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的阅读量作出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旨在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各种现代媒体的冲击,学生的自主閱读倾向日趋变弱,很少有学生能够达到课标对阅读量的要求。教师在这个问题上也是煞费苦心,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教学悄然兴起。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应以课内文章为基点和抓手,选择相关的课外文章,对教学的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探究。这样,既实现了课外阅读的拓展,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教育价值
1.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阅读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识字数量剧增,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开阔眼界,获得新知,体验读书的快乐。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选择大量的课外优质文章作为阅读篇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一个多彩的窗口,使学生从中看到一个更为丰富的语文世界,吸引他们由此走向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并爱上阅读,从阅读中自主吸取更多的文学养分。比如,在学习《走月亮》这篇课文时,教师会选择舒兰的现代诗《乡色酒》、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季羡林的散文《月是故乡明》(节选),通过不同朝代、不同体裁的作品,让学生品析月亮带给人的感受,以及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教师还会向学生推荐一系列与“月”有关的诗文,让学生继续体会人们在面对明月时的感触。这种单位时间内密集的信息刺激,会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对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教学要求一节课读数篇文章,这意味着教师讲解、分析的时间大大缩短,要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小学生喜欢读新鲜有趣的文章,不喜欢斟词酌句,不喜欢老师“微言大义”式的探究,更不喜欢在某个点进行深入探究。这种群文阅读恰好迎合了小学生自主阅读、自我选取切入点的喜好。学生在阅读中,虽然也会带着教师布置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围绕一个“议题”设置的粗线条类型的问题读,学生很容易就能解决,因此有了更多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正如余秋雨儿时对《朝发白帝城》中“白帝”的理解:一位身穿“缟白银袍”的青年,“神情忧郁而安详”,晨风中衣带飘飘,“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水”。这种充满童真的、梦幻的想象,能为学生的阅读增添无穷的趣味。
3.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有明确的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群文阅读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精读精讲”“吃透学会”的学习方向,将“定点深挖”变为“多面采撷”,要求学生在课堂的单位时间内完成数篇文章的阅读。此时,学生惯用的指读、点读、出声读显然跟不上群文阅读的节奏。教师自然会指导学生采用新的阅读方式,如默读、浏览、速读、扫读、跳读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当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教师还会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式阅读、批判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他各类阅读。这也就是所谓的“授人以渔”。有了这些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不再吃力,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加以取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忽略文中的细枝末节,领略文章的精彩之处和主旨要义。
4.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读”是课堂的基础,但是其教学重点并不在读,而是在读的基础上交流合作、探究问题,解决课前确定的阅读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合作和交流,如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分享成果、成果展示等。学生会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对文章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见仁见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开阔自己的思维,丰富各自的感悟。学生的见解也会发生碰撞,在互相质疑或争论的过程中达成共识或各持己见,这就从更高层次提升了学生的领悟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这种开放式、多面向的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
群文阅读教学既是语文课堂的综合教学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在群文阅读教学前,教师会为每次阅读定下“议题”,即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自我监控,即学生对自身阅读活动的认知、监控和调节。教师会指导学生纠正阅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指读、字读、音读、回读、不正确的阅读姿势等。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下,会逐步消除一些不良的习惯,并接受一些正确的阅读方式,加快阅读的速度。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数个主题阅读,让学生逐步形成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提出新的问题,形成一个连环的良性推进,增加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密度,做到读与思的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1.循序渐进,追求长期效果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致力于学生长久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长远的教学计划,推动群文阅读教学有序发展。第一个阶段,教师要以课本为主,强化单元整合,培养学生群阅读和横向思维的习惯。第二个阶段,适度增加课外阅读,以一篇带多篇。这个阶段选择的课外文章篇幅短小,且与课文联系明显,防止学生出现思维跟进困难。第三个阶段,在第二个阶段的基础上,把课外阅读范围由单篇文章扩大到一本书,也可以一本带多本,把阅读由课上延伸到课外。第四个阶段,教师围绕教材确立一个阅读核心,即阅读主题。这个阶段,阅读的开放性明显加强。第五个阶段,打通课内外阅读,建立各种读书会,实现自主阅读。
2.选好议题,防止教读分离
群文阅读不等于主题阅读,但是群文阅读须有明确的议题。这个议题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主题,而是师生从文章中共同确立的“议题”,答案具有不唯一性、不确定性。这个主题可以是表达方式、体裁、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人文主题等。比如,《草船借箭》主要赞扬了诸葛亮的智慧,教师可以选择一系列与诸葛亮有关的文章,如《空城计》《借东风》《火烧赤壁》《舌战群儒》《孔明巧布八阵图》《七擒孟获》等,让学生分组自主选择一篇阅读,然后全班分享各组的阅读收获,并探讨整合,让学生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有更加丰富的认识。
主题的选择要依据文章内容、特点和课标的要求而定,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和表象,以至于舍本逐末,使得群文阅读教学呈现泛娱乐化,脱离语文教学的轨迹。
3.多元答案,落实开放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绝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这是教育理念巨大变革的外在表现。群文阅读不仅打开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解放了传统课堂的封闭思想。教师选择的文章各有特点,学生对同一“议题”的理解或阐述各不相同,这就打破了阅读教学的僵化模式,实现了学生对文章的多元理解和独特精神构建的目标。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全面思考问题,准备开放性的答案,甚至超越文本内容的思考和质疑。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另类”问题进行预设,促使阅读教学不断随着课堂情况变化而形成新的生成,实现阅读的开放性、收获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当然,这不等于一味地迁就和赞美学生,对于原则性错误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纠正,比如,“三观”出现问题时需立即给予纠正,以保证学生认知的正确。
4.学生主体,注重交流探究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群文阅读教学正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首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去体会、去感悟。其次,教师要为自己恰当定位——课堂的主导者,问题的设置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涵盖性,能够提纲挈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减少教师占用的时间。最后,采用多种形式的交流探究,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和独特认知。
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學生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积极的心态去阅读,群文阅读才能落到实处,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
5.培养思维,注重能力提升
思维能力包括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六种,前三种被称为“低级思维能力”,后三种被称为“高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正是遵循着从低级向高级的原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高年级的群文阅读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议题来发展学生某种思维能力,并兼顾其他。比如,在学习“送别诗”时,选择《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赠汪伦》,让学生通过对比“题目”“离景”“情感”等方面,体会诗歌表达的不同的心情和情感,深切感受“一样送别,几多离愁”的议题。
阅读教学还可以与写作训练相结合,让学生依照文中的人物或景物仿写一个熟悉的人或景,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