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采用改良的单手送管法进行穿刺置管的效果研究

2018-04-15詹春梅魏文琼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5期
关键词:管法单手软管

詹春梅,魏文琼

﹝湖北省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武汉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湖北 武汉 430010﹞

静脉留置针又叫静脉套管针,其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导管和穿刺引导针芯。通过静脉留置针为小儿输液,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其血管,减轻反复穿刺给其带来的痛苦,还可大大降低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1]。过去,临床上在为患儿留置静脉留置针时,主要采用传统的单手送管法进行穿刺置管,但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不高。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和分析为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采用改良的单手送管法进行穿刺置管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20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按照置管手法的不同,将这2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62例(占62.0%),女38例(占38.0%);其月龄为6个月~18个月,平均月龄为(11.3±2.2)个月;其中,有腹泻患儿54例(占54.0%),有消化道出血患儿31例(占31.0%),有肠息肉患儿15例(占15.0%)。在观察组患儿中,有男59例(占59.0%),女41例(占41.0%);其月龄为5个月~17个月,平均月龄为(11.0±1.4)个月;其中,有腹泻患儿57例(占57.0%),有消化道出血患儿29例(占29.0%),有肠息肉患儿14例(占14.0%)。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1.2.1 使用的医疗器械 林华牌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Ⅱ-A型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6 cm长的医用胶布3段。

1.2.2 合理选择穿刺血管 评估两组患儿的病情及其预穿刺部位皮肤和血管的情况。若患儿在留置静脉留置针期间需要接受MRI检查,应避开其检查的部位进行穿刺。禁止在患儿皮肤的瘢痕处或损伤处进行穿刺。若对患儿进行头皮穿刺,应首选其头正中静、颞浅静脉、额静脉和耳后静脉进行穿刺。若对患儿进行四肢穿刺,应首选其桡静脉、大隐静脉进行穿刺。在对患儿进行穿刺前,需对其进行常规备皮,备皮的范围为8 cm×8 cm。

1.2.3 穿刺置管方法 排尽留置针内的空气,左右旋转针芯,松动留置针的外套管。注意不要上下旋转针芯,以防使针芯误穿过外套管或对外套管的内壁造成机械性损伤。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良的单手送管法对观察组患儿进行穿刺置管,方法是:将留置针的Y型软管座偏向左侧,使左手拇指、食指与其他三指呈“CE”形,即拇指与食指呈“C”字型,反方向固定并紧绷患儿穿刺部位的皮肤,其他三指呈“E”字型辅助固定其皮肤。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捏紧针芯的蝶翼部分,使针头与患儿的皮肤呈15°~30°角,缓慢进针。见到回血后降低进针的角度,继续沿着血管的方向向前滑行1~2 mm。左手始终保持绷紧皮肤的姿势不变,将右手轻轻松开,用右手的食指轻轻将Y型软管座向右旋转45°,并用指腹固定Y型软管的背侧,用大拇指的指尖顶住Y型软管的内侧(即分叉处),将食指的指腹置于针芯蝶翼前端的侧面。借助拇指的力量向血管的远端平行送入软管约2 mm,此时针芯会自动退回软管内。用右手的拇指、食指捏住Y型软管座,将软管和针芯一同送至预定的位置。最后用左手的大拇指顶住Y型软管的分叉处,右手缓慢地拔出针芯,用透明敷贴固定好留置针。采用传统的单手送管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穿刺置管,方法是:对患儿预穿刺的部位进行消毒,使针头与患儿的皮肤呈15°~30°角,缓慢进针。见到回血后降低进针的角度,继续沿着血管的方向向前滑行1~2 mm。用右手的拇指固定好Y型软管座,食指的指腹向后平行用力,使针尖向后退出2 mm。用右手的拇指、食指捏住Y型软管座,将软管送至预定的位置。最后用左手的大拇指顶住Y型软管的分叉处,右手缓慢地拔出针芯,用透明敷贴固定好留置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导管留置的时间和置管并发症(如渗血、静脉炎、渗液、导管脱出、穿刺点感染等)的发生率[2]。用自制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满意情况调查表”调查两组患儿家长对置管手法的满意情况。此调查问卷将两组患儿家长对置管手法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和导管留置的时间

观察组患儿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为97.0%(97/100),对照组患儿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为78.0%(78/1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导管留置的平均时间为(4.3±1.5)d,对照组患儿导管留置的平均时间为(3.4±1.7)d,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儿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观察组患儿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0%(其中,置管后发生渗血的患者有4例,发生静脉炎的患儿有3例),对照组患儿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0%(其中,置管后发生渗血的患者有8例,发生静脉炎的患儿有5例,发生渗液的患儿有2例,发生导管脱出的患儿有2例,发生穿刺点感染的患儿有1例)。观察组患儿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2.3 两组患儿家长对置管手法满意率的比较

在观察组患儿家长中,对置管手法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儿家长分别有53例、35例、10例和2例,其对置管手法的总满意率为98.0%(98/100)。在对照组患儿家长中,对置管手法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儿家长分别有34例、33例、20例和13例,其对置管手法的总满意率为87.0%(87/100)。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置管手法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P<0.05)。

3 讨论

小儿的血管管腔较细、血管壁较薄,因此在接受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易发生静脉炎。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过静脉输液的患儿中,有35%~55%的患儿发生过静脉炎[3]。另外,对患儿进行反复穿刺不仅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还会给患儿带来较大的痛苦,使患儿产生恐惧感,易导致其出现哭闹等不配合治疗的行为[4-6]。临床研究表明,采用静脉留置针为患儿输液,能显著降低其静脉炎的发生率,且能减轻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过去,临床上在为患儿留置静脉留置针时,多采用传统的单手送管法进行穿刺置管,但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不高。在本研究中,笔者及其团队为留置静脉留置针的100例患儿采用改良的单手送管法进行穿刺置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高达97.0%。采用改良的单手送管法对患儿进行穿刺置管,在见到回血后将软管向血管中推进2 mm,使针芯退至软管内,始终保持软管在前“导航”,可避免针芯的尖端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性损伤,从而可降低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7-8]。

综上所述,为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采用改良的单手送管法进行穿刺置管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及其家长对置管手法的满意率,延长其导管留置的时间,降低其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管法单手软管
MPN法检验大肠菌群的实验分析
软管式液压隔膜泵的研发与应用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案
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设计:软管传声筒
单手采药器
膜下软管微喷应用技术
能解放双手的雨伞
辐照橡胶软管实现中国制造
Seldinger置管法腹腔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于微根管法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直径分布、空间变异与取样数量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