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峰会”时期高职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
2018-04-15朱尧平
◎ 朱尧平
提 要:G20峰会后,杭州加快了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在杭高职院校应在人才培养上跟上杭州国际化建设要求,以不负城市发展目标的重任。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在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意识与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出国际化人才展开了研究,旨在分析在杭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
2016年9月,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标志着杭州进入了 “后峰会”时期。这场峰会,不仅让城市完成了国家使命的担当,而且超常规地推动了城市的有机更新。借助G20峰会,杭州城市格局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揭开了国际化再造之路。随着城市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与日俱增,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杭州城市建设人才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然而,在杭的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杭州城市建设和发展所需的高素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其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相差甚远。在 “后峰会”时期,调查和研究在杭高职院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培养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技能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助于高职院校及时调整培养模式,对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杭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具体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职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特征与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十分复杂。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交际、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中外专家各持己见,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说法。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将跨文化交际能力概括为: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能够运用恰当合理的语言、态度和方法等来达到沟通目的的能力。它涵盖两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即跨文化交际过程的中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运用环境中的文化意识与处理能力。
然而,当前在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呈现出 “重专业技能、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特点。高职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低下,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和处理能力缺失,严重制约了高职人才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能力的提高。尤其在杭州市举全力迈向国际化城市的 “后峰会”时期,高职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显得既重要又紧迫。
(一)提升高职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增加在杭企业所需的人才储备
杭州市人才服务局联合市统计局编制的 《杭州市2017年度 “1+6”产业国际化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以下简称 《需求目录》)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杭企业急需健康、信息、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健康、高端装备、综合性高管等6类国际化人才。就专业方向来看,这些专业与在杭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相当吻合。从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来看,83%的岗位对国际化人才有外语语种要求,其中91%的岗位需要掌握英语的国际化人才。显然,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所有专业人才必备的重要技能。可以说,只要高职人才具备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能成为在杭企业所青睐的人才候选人之一。
(二)提升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提升高职人才的岗位竞争力
根据 《需求目录》,在杭企业目前的国际化人才大多为受过国际化培养的国内人才,占52%,海外工作和海外留学人员的比例仅为24%。也就是说,没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或者较低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无法满足杭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人才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高职院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准的重要体现
高职院校办学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直接体现了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内涵,反过来也推动高职院校的国际化走向更远、更深的层次。
二 高职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研讨等方法,对来自在杭各大高职院校,包括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同济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大学的511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在杭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杭高职学生在语言运用环境中的文化意识和处理能力,以及在杭高职院校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情况三个方面。同时,随机选择15名在校生和15名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在杭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下为本次调查的具体结果与分析。
(一)在杭高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1.在杭高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主要应用语言是英语
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511名学生中,90.8%的学生认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用的主要语言是英语,而在实际与外国人沟通中,74.95%的学生使用英语,22.31%的学生用的是中文。
2.在杭高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外语(英语)4项技能均偏弱
本次调查要求参与调查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自己的外语 (英语)4项技能的水平 (见表1)。
表1 在杭高职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英语技能自评 单位:%
从数据可以看出,在杭高职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普遍偏低,阅读能力较其他三项能力略好,口语和写作能力较其他两项更弱。
3.词汇和技能是在杭高职学院语言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
研究组从语法句法、词汇、技能和语言文化四个方面,调查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最注重的学习内容和限制学生与外国人沟通的内容。分析数据得出:67.51%的学生认同语法句法、词汇、技能和语言文化四个方面都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学生最注重的是词汇和技能的学习,分别占33.27%和41.88%;而在实际沟通中,学生认为限制他们沟通的也是词汇和技能两项。
(二)在杭高职学生在语言 (英语)运用环境中的文化意识和处理能力
1.在杭高职学生在语言(英语)运用环境中的文化意识模糊
根据调查,94.33%的学生对于 “跨文化交际”这个词和概念不是很清楚,其中26.0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到过这个词。85.13%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太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其中从不重视的学生占15.07%。但是,当被问到在与外国人沟通时是否关注文化差异时,51.66%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关注;而当被问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时,23.29的学生表示基本了解,60.86%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还有9.9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说明学生对 “跨文化交际”这个术语接触很少,对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认识模糊。
2.在杭高职学生在语言(英语)运用环境中的文化处理能力低下
根据数据,85.72%的学生在遇到自己的文化与所沟通的外国人的文化存在差异或者矛盾时,不清楚具体如何处理。但是,83.37%的学生倾向折中处理,采用合理方式处理文化差异问题。这说明高职学生在文化处理方面,绝大多数立场比较清晰,但是对于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算合理恰当并不清楚。
(三)在杭高职院校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情况
1.在杭高职院校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活动较单一
本次调查以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活动为选项,要求学生选出自己认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所在高校开展的活动,自己参加最多的活动以及自己首选的活动 (见表2)。
表2 在杭高职院校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活动情况 单位:%
续表
从表2可以看出,有46.77%的学生认同所列的所有形式都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其中与外国人交流被认同的比例最高,达82.97%,其次是提供课外阅读资料或者观看影视作品和开设外语课程学习,占比分别为79.06%和70.06%。而目前在杭高校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开设外语课程、提供课外阅读资料或者观看影视作品两个方面,学生参与最多的与学校提供的活动占比一致。从学生希望的首选活动来看,开设外语课程学习、提供课外阅读资料或者观看影视作品和与外国人沟通成为选择最多的三项。
而实际上,在杭高职学生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不多。调研数据显示,48.53%的高职生表示从不曾有机会接触外国人,31.9%的学生偶尔能有机会接触到外国人,经常性能接触到外国人的在杭高职生只占总数的19.57%。
2.在杭高职院校学生外语水平是限制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的第一大因素
研究组从外语能力、文化差异、受教育程度、专业知识和其他五个方面调查目前限制在杭高职生与外国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外语能力是最主要的因素,占比为71.82%,文化差异虽然排名第二,但占比不高。这说明,当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主要矛盾还是外语能力不能满足沟通需要,其次才是跨文化交际知识。
3.在杭高职院校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
课题组随机选择的在杭高职院校的15位学生和15位教师开展的访谈数据显示: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的情况基本与问卷调查一致,而教师们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认识也比较模糊,极个别教师能说出一二;在参与访谈的教师中,绝大多数表示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涉及最多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就是西方文化背景和知识的介绍,一般放在相关主题介绍的引入部分,也有个别教师表示英语教学比较注重词汇和技能的培养,忽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 高职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在杭高职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与“后峰会”时期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要求相差甚远
根据课题组调研得出的结论,“后峰会”时期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除了具备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以外,还需要有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文化意识和处理能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在杭高职学生最普遍学习的一门外语。就目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在杭高职生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等级考卷面水平,尚未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根本无法达到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所需国际化人才的要求。
2.在杭高职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是当前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首要因素
调研数据显示,在杭高职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依旧是限制学生进行国际交流的首要因素。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过程中纷纷感到自己的词汇量太少、语言技能不扎实,无法开展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文化意识和处理能力是基于一定外语水平的才能显现的能力。显然,目前的在杭高职生,无论在外语水平方面,还是在跨文化交际文化意识和处理能力方面,都相当欠缺。
3.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堪忧
从高职英语教师维度看,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但普遍认同跨文化交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培养。教师最为认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是知识,特别是语言和文化知识,说明他们依旧把知识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首要组成因素。
从高职学生维度看,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对高职英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感到陌生,认为英语课程主要就是词汇和技能的学习。部分学生听说过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无法解释。此外,在杭高职院校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提供的资源和培养活动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日常参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活动就是外语课堂以及自主阅读和欣赏相关资料或者视频。
(二)原因分析
课题组通过研讨,从政府职能部门、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三个层面得出导致以上几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1.政府职能部门层面
虽然教育部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以下简称 《基本要求》)对于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早已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在具体实施层面并没有对高职院校开展高职英语教学提出规定性要求,使得 《基本要求》中的内容一直停留在口号上,真正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
2.高职院校层面
在杭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实行 “重专业技能、轻通识文化”的办学策略。据课题组了解,目前在杭高校基本弱化高职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大多数高校只开设一个学期的高职基础英语,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取消了高职英语课程。这一举措导致英语基础课程和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在高职院校彻底被弱化。高职英语课程被弱化,教学改革难以实施,教学质量水平难以提升,使得英语水平本来就不如重点和本科院校学生的高职学生面对跨文化交际,连最基本的英语交流技能都无法应用,更何况是基于英语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展示。
在杭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意识的引导,使得本身英语基础薄弱的高职生降低甚至放弃了自身英语水平提升的要求。面对城市国际化建设的新局面,部分高职生空有一身专业技术,却因为自身英语应用能力薄弱早早被淘汰。
在杭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不够。近年来,虽然也有不少高职院校一直努力开展国际化交流活动,但是覆盖面较窄,无法形成较大影响力,绝大多数学生得不到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
3.高职教师层面
高职英语教师团队整体专业水平和培养能力不足。由于高职英语教师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参与国内外各类专业技能方面的进修机会较少或者没有,同时很大一部分英语教师降低甚至放弃自身提升专业技能的要求,导致高职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学能力较弱,无法给予学生较好的指导。
四 高职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与对策建议
(一)政府职能部门层面
根据城市国际化建设需要出台相应政策,推动高职院校提高对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加快高职院校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和水平以满足城市国际化建设的需求。①高职院校开设规定数量的基础英语课程,满足学生提升英语水平的具体需求。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的先天不足,在高职阶段更要增加学习的时间,建议每个学生至少进行四个学期的英语课程学习。②每年固定投入经费支持高职英语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满足高职课程发展的实际需要。③加强对高职院校人才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质量监控,出台鼓励性政策,推动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项目。
(二)高职院校层面
1.加大对在杭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
英语应用能力是目前制约高职生开展国际交流的主要因素,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才能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①学校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②开展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加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英语基础能力培养的课时投入。已经取消高职基础英语的院校或者专业应当及时重设高职基础英语课程,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③在培养模式上,要一改过去大班、混合班的模式,采用小班化分层次教考分离模式。④建立和健全英语应用能力评价体系,提高培养质量。⑤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⑥引入国内外优质外语学习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
2.增设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类模块和项目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跨文化交际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文化意识与处理能力两个部分。高职院校在增强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意识与处理能力的培养。①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增加跨文化交际文化意识与处理能力培养模块。②编写优秀外语教材,加强对原版经典教材的引进,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和视频等教学资源。③增加高职生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开设外教英语课,扩大交流生、交换生和留学生等项目的覆盖面,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④专设跨文化交际实训项目,鼓励学生带项目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等。
3.提高在杭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水平和能力
高职院校外语教师是目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力军,教师的自身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为此,建议高职院校外引内培,加强对在杭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队伍的建设。①向外引入优质的外籍教师作为英语教师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外教师团队的融合,协同培养学生。②对内加大对外语教师培训的投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提升英语专业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研修培训,增加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机会,定期选派外语教师赴海外进修等。
(三)高职教师层面
高职教师在实施具体的课堂教学和指导时,也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处理能力的培养。①尽快厘清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②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③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④开发和利用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创建优质课程。⑤优化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