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策略例谈

2018-04-14赵雅萍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计算教学策略

赵雅萍

【摘 要】 数学课堂的问题需要老师进行精心设计,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围绕教学的预定目标展开,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以学生为出发点,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更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能够激发学生理解问题的指向,使学生具有积极回答的愿望,问题的难易要考虑到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实际需要,触及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不同类型的问题要分配得当。本文就计算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列举了一些实用性策略,以飨读者。

【关键词】 计算教学;问题设计;有效隆;策略

数学课堂的问题需要老师进行精心设计,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围绕教学的预定目标展开,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以学生为出发点,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更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能够激发学生理解问题的指向,使学生具有积极回答的愿望,问题的难易要考虑到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实际需要,触及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不同类型的问题要分配得当。

一、结合学生错例,进行问题设计

小学生在进行计算练习时出现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我们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科学对待自己已经发生的错误,如果是比较普遍性的错误,据此设计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了新问题之后,再回头看原来的错误,学生往往会有恍然大悟之感,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了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之后,很多学生会出现下面这样的错误:900÷400=9÷4=2……1,针对这一比较普遍的错例,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谁发现了刚才这个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错了?怎么订正?”当学生真正能够解决这三个问题之后,那么他们就理解了错误的根源,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问题设计

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思维的“发展区”,从而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主动权。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应用数学的信心。

比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中“按比例分配”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王云的爸爸和他的朋友叔叔一伙投资了一个生意,王云的爸爸投资了8万元,他的叔叔投资了6万元,结果这笔生意一共赚了7万元的利润。如果让你来帮他们俩分配这个7万元的利润,你认为怎样分配才合理?他们每个人应该能分到多少万元?你是怎么思考和计算的?这一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也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很好地渗透了“数学即生活”的数学思想。

三、激励学生探究,进行问题设计

数学教学的较高境界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猜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与验证,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我们提倡设计探究性比较强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从教材中获取,也可以來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可以来源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同时,我们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容易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数学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

比如:在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习的时候,我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不完整的算式:( )÷12=( ),然后设计了以下六个从不同角度思考的问题:

问题1:如果老师要求在商的中间有0,你知道被除数可以是多少吗?

问题2:你是怎么想的?

问题3:符合条件和要求的商与被除数你能够想到多少个?

问题4: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能否找到最大的被除数?为什么?

问题5:能不能找到符合条件与要求的最小被除数?是多少?

问题6:如果老师要求保证在商的末尾有一个0,你能很快地知道被除数是多少吗?

这些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被除数和除数以及与商之间的关系,并且,这些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认知冲突”中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运用旧知探究问题,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针对不同层次,进行问题设计

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教材中不少问题的设计,没有条条框框,本身就是开放性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让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作答,教师只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其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就可以做到最后的升华。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尽可能安排多层次、有梯度地做到一题多问,讲课时步步为营、诱导深入。

比如:我在教学“圆”的练习课时,出示: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那么圆的直径会扩大多少倍?周长又会扩大多少倍?面积又可能扩大多少倍?这一系列问题既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圆里面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又能够促使学生抓住每一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实质性联系,深入理解问题的特征及知识间的联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的一种艺术,课堂问题的设计又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我们老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尊重学习的主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营造适宜的学习气氛,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计算教学策略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