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治疗的效果探析
2018-04-14赵智勇
赵智勇
(新津县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1430)
多发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损伤。此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据调查,超过一半的多发伤患者可合并骨与关节的损伤。多发伤患者一旦合并骨与关节的损伤,可显著增加对其进行急救的难度[1]。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成立了损伤控制骨科和损伤控制外科,损伤控制疗法应运而生。研究发现,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治疗,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及残疾率[2]。为了探讨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治疗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新津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年龄为33~53岁,平均年龄为(42.28±6.36)岁;其中,有颅脑损伤患者17例,有血气胸患者18例,有肝破裂患者15例,有小肠破裂患者18例,有膀胱破裂患者10例,有尿道断裂患者8例,有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20例,有盆骨骨折患者25例,有脊柱骨折患者15例;其受伤原因为被重物压砸的患者有1例,为从高处坠落的患者有8例,为发生交通事故的患者有30例,为机器损伤的患者有1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龄为34~53岁,平均年龄为(42.59±6.14)岁;其中,有颅脑损伤患者16例,有血气胸患者17例,有肝破裂患者16例,有小肠破裂患者17例,有膀胱破裂患者12例,有尿道断裂患者9例,有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17例,有盆骨骨折患者22例,有脊柱骨折患者16例;其受伤原因为被重物压砸的患者有2例,为从高处坠落的患者有9例,为发生交通事故的患者有27例,为机器损伤的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这些患者入院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进行常规治疗的方法是:根据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的相关治疗指南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对其患处进行清理、包扎、固定,迅速完成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常规检查。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骨折、软组织损伤等确定性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治疗。依据患者不同系统受损的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损伤控制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合并不稳定性骨折,应对其骨折部位进行早期、确定性的外固定治疗,对其出血部位进行有效地控制,为其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其机体的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可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为其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择期对其进行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确定性手术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对血气胸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肝破裂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及肝脏修补术;对小肠破裂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及肠切除吻合术;对膀胱破裂患者进行膀胱造瘘术;对尿道断裂患者进行尿道下断裂修复术;为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使用胸带进行固定治疗;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后路复位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盆骨骨折患者进行盆骨外固定架手术、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介入髂内动脉栓塞术,同时,处理这些患者其他部位出现的损伤,待其身体基本恢复后对其进行二期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接受确定性手术的时间、入住ICU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确定性手术的平均时间为(8.35±2.26)d,其入住ICU的平均时间为(4.06±1.52)d,其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9.86±4.35)d。在这些患者中,死亡的患者有2例,其死亡率为5.0%。在死亡的这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有1 例患者因出现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在本组患者中,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有3例,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在出现并发症的这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1例患者出现腹部感染,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患者接受确定性手术的平均时间为(4.02±1.84)d,其入住ICU的平均时间为(8.12±2.30)d,其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5.94±7.52)d。在这些患者中,死亡的患者有8例,其死亡率为20.0%。在死亡的这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出现脑疝而死亡,有4例患者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有2例患者因出现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在本组患者中,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有10例,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在出现并发症的这1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有3例患者出现腹腔感染,有3例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入住ICU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确定性手术的平均时间晚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多发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此病患者受伤后,其病情变化的速度较快,其机体可出现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研究发现,在受伤的早期,此病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及失血性休克的风险较高,其死亡率较高[3-4]。20世纪八十年代,临床上提出了损伤控制理论。过去,临床上对腹部创伤患者常进行损伤控制治疗。近年来,损伤控制治疗被广泛地应用于对胸部创伤、骨与关节损伤及多发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5]。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的损伤控制治疗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对患者出现的多发伤进行处理,控制其病情的发展,以使其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同时,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治疗[6]。2)将患者转入ICU进行监护。ICU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低血容量、低体温、凝血功能异常的预防性治疗,以确保其生命体征平稳。3)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择期对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7]。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治疗的效果确切,可帮助患者稳定机体的内环境,为后期的手术治疗创造条件。观察组患者接受确定性手术的平均时间晚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的原因是:损伤控制理论认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多半不稳定,对其进行早期手术可进一步加重其身体的负担,可使其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因此,待此病患者的身体机能有所恢复后再择期对其进行手术,可有效地减轻其内脏炎症浸润的程度,进而提高其生存率。
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出血量较多,其机体可出现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此病患者机体出现的非特异性应激反应越强烈,其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风险就越高。该并发症的出现可使此病患者体内多个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导致其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8]。因此,临床上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病情,以改善其预后。研究发现,在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治疗的过程中,应先对其病情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及时地对其进行抗休克治疗,然后再针对其胸部、腹部及颅脑等部位出现的损伤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在为上述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时应遵循控制污染、控制出血、简单易操作的原则[9]。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