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核心,智慧生成
——数学“题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8-04-14江苏省扬州市汤汪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平分线本题解题

☉江苏省扬州市汤汪中学 宫 明

智慧数学的创立者陈士文先生认为,当我们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给这个数学问题起名为“本题”,解答完“本题”后,我们接着想:“本题”是从哪演变而来的,它的祖先是谁?也就是寻找“本题”的“祖题”.追根溯源,解答完“祖题”,我们再继续想和“本题”相似相关的题目是什么?并给和“本题”相似又相关的题目起名为“胞题”(如同胞兄弟,相通而又相异).解答完“祖题”、“胞题”,知道了问题从何处来,同类的问题是哪些?那问题又将往何处去呢?“本题”还能衍生出什么新问题呢?由“本题”再到“子题”.在此,笔者把“本题”、“祖题”、“胞题”、“子题”的教学过程简称为“题族教学”,以陈士文先生所编著的《智慧数学——从知识走向智慧》一书中《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夹角计算》一讲为例,阐明“题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本题呈现

本题 (1)如图1,BD、CD是∠ABC和∠ACB的平分线且相交于点D,试说明∠D与∠A的数量关系;

(2)如图2,BD、CD是∠CBE和∠BCF的平分线且相交于点D,试说明∠D与∠A的数量关系;

(3)如图3,BD为∠ABC的平分线,CD为∠ACE的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D,试说明∠D与∠A的数量关系.

图1

图2

图3

本题中呈现了三角形角平分线夹角计算的3种解题模型,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以归纳为“内加外减内外分”“.内加”是指两条内角平分线的夹角为90°+“外减”是指两条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为90°-内外分”是指一条内角平分线和一条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为.对这些解题模型的理解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本题的教学思考:本题主要给学生呈现解题模型、典型例题、公式推论等需要积累的知识,以便学生遇到新问题可以展开联想.这些需要积累的知识,从心理学角度说就是一种图式,头脑里图式储存的多少也是判断数学水平的标准之一.据说国际象棋冠军头脑里储存着几万个棋局,因此他能够面对复杂局面迅速作出反应.

二、祖题追溯

祖题 如图4,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1)若∠ABC=40°,∠ACB=50°,则∠BOC=______°;(2)若∠ABC+∠ACB=116°,则∠BOC=______°;

(3)若∠A=76°,则∠BOC=______°.

追溯本题的由来,祖题以两条内角平分线的夹角计算为例,第(1)小问已知两个内角度数求解,第(2)小问已知两个内角度数和求解,第(3)小问已知一个内角度数求解.在解答祖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结论的形成过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祖题的教学思考:祖题是对本题本质的追溯,它不是一堆题目中单一的个体,它是一个题族变式和衍生的根祖.在教学中,遇到固定程式的题,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祖题要体现有效的算法,指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遇到没有固定程式的题,如几何证明题,祖题应总结出一些规律,指导学生先考虑什么,再用什么方法,使之有方向可以探寻,让解题经验显性化.

图4

三、胞题变式

胞题 如图5,∠ACD是△ABC的外角,∠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A1BC的平分线与∠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An-1BC的平分线与∠An-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n.设∠A=θ,则:

(1)∠A1=______;

(2)∠An=______.

图5

胞题呈现给学生的是解题模型的n次应用,学生可以定性地感觉到当n无限大时,∠An的度数接近于0°,但绝不能为0°;在定量计算时,极限思想的无穷概念将会在学生的脑海产生朦胧的定义,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萌生出极限的概念.

胞题的教学思考:孔凡哲教授认为,人的认知形成与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通过不断建立图式,进行同化及顺应,最后达到平衡的过程中实现的.“题族教学”中的本题是图式,而胞题则为图式的同化、顺应及平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本题变式出的一系列胞题,实现对本题中的解题模型有机的串联,既能覆盖解题模型的诸多方面,又有助于理解本质和关键.胞题变更本题中的非本质属性,即变换条件和结论,转换形式或内容,配置应用环境或背景,让学生体会到,不管怎么变化,原来万变不离其宗.胞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一个个阶梯,循序渐进而不重复,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子题衍生

子题 如图6,已知∠MON=90°,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BE是∠ABN的平分线,射线BE的反向延长线与∠BAO的平分线AC相交于点C.当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移动时,试问∠C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C的度数;如果∠C的大小随点A、B的移动而发生变化,请求出∠C的度数的变化范围.

图6

子题的教学思考: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子题为学生的“再创造”提供了平台.动态思想的渗透衍生出子题,与本题属性有着很较大的区别,需要学生能够在诸多条件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它有别于“就题论题”的胞题变式,是对本题的拓展.在子题教学中,我们要“有意无意”地外显子题的衍生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能知道子题是如何形成的,与之前的本题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在中考、高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日,很多学生面对着老师、家长布置的教辅材料,整日陷在题海之中不能自拔,学习过程是被动的、机械的、低效的.题海中存在大量的简单重复,如让学生不加选择地完成任务,没有能理解题目的来龙去脉,数学能力也很难有提升.“题族教学”由本题开始,再向学生提出祖题、胞题、子题这3个问题.尝试追问问题的本原,尝试寻找问题的变式,尝试创生问题的未来,使学生达到“解一题,通一类”的教学目标,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数学成绩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可以从知识到问题,由问题生智慧,结构化,问题串,创变中……从知识走向智慧.

参考文献:

1.陈士文.“智慧数学”的内涵及特质[J].江苏教育,2011(4).

2.石树伟.回归本色:从导学案到导学笔记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下),2015(1).

3.陈永明.数学习题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F

猜你喜欢

平分线本题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玩转角的平分线
用“同样多”解题
角平分线形成的角
多用角的平分线证题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折叠莫忘角平分线
今天是几月几日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