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同课异构的经历
——以幂函数为例
2018-04-14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郑海萍
☉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 郑海萍
近期参与了一次《幂函数》同课异构活动,笔者全程参与了本次备课、磨课和研讨活动,对幂函数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也产生了新的困惑.就具体的教学设计而言,情境引入构建概念、寻找研究方法、幂函数性质探究几个节点是不容忽视的,或者说,处理好这几个节点(片断)的教学,将成为本节课教学的关键.通过分析教材意图,把握学情,思考育人价值,尝试给出本课教学设计路线图.基于此,选择上述几个重要环节,回顾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过程(片断),分析对比,对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通过同行的指点、磨课,笔者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有了更多的认识,将这些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
一、如何设计情境——情境引入,建构概念
(一)W老师的引入
师: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1)回收旧报纸每公斤1元,某班每年卖旧报纸x公斤,所得价钱y是关于x的函数;
(2)正方形的边长为x,面积为y,这里的y是关于x的函数;
(3)正方体的边长为x,正方体的体积为y,这里的y是关于x的函数;
(4)一个正方形场地的面积为x,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y,这里的y是关于x的函数;
(5)某人x秒内骑车行驶了1千米,他骑车的平均速度为y,这里的y是关于x的函数.
师:我们发现这样的函数在生活中大量存在,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性.
问题1:以上这些函数你熟悉吗?它们是指数函数吗?
生1:有些熟悉,不是指数函数.
问题2:这些函数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2:指数都是常数,底数都是变量.
问题3:这些函数的统一结构是什么?
生3:都是xα的形式.
(二)L老师的引入
Q1:对数是怎么定义的?
生1:ab=N⇔logaN=b.
Q2:上述恒等式中,涉及了三个量:a,b,N,如果以其中的一个量为常量,另外两个量分别为自变量x和应变量y,你可以得到哪些式子?
生2:(1)xb=y,yb=x;
(2)xy=N,yx=N;
(3)ax=y,ay=x.
师:观察上述3组式子,(3)式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指对数函数,(1)式呢?
Q3:你学过类似的函数吗?你能再举一些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3:y=x,y=x2,y=x-1.
(教师引导补充:y=,y=x3,以下同W老师的处理)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数学,数学活动的核心价值是为了思考.两位老师分别从现实生活情境和数学内部提出问题,引入幂函数的概念,两位老师的引入各有特色.现实生活情境与数学内部情境,二者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现实,自然地,也都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来源.从课堂效果来看,W老师从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自然、亲切地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引入注意知识的系统与联系,强调学生生活经验的作用,从而明确“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学习的自觉性得到提高.W老师本意是想从代数式ab=N出发,三个量:a,b,N,如果以其中的一个量为常量,另外两个量分别为自变量x和因变量y,分别得到不同的函数,数学内部辨析,进而得到本节课想研究的问题,但是老师设置问题的指向不明确,比如说,学生对问题1就颇为困惑,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受前面指、对数函数学习的深刻印象,学生比较容易往对数函数方向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好不容易回答了对数式的定义.这样的引入学生对于“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如何学”等的感知都不充分,要学的内容与已有经验的衔接不够自然.
数学问题的提出并不容易,而问题又最好由学生提出,就更加困难了.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难题.数学问题情境类型多种多样,比如,“以旧引新”情境,“数学问题”情境,“实际生活”情境,“趣闻史话”情境等.问题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笔者认为情境要直观明了,简单易懂,源于生活,贴近学生,利于揭示数学本质.本节课的情境引入笔者认为W老师的处理方式更胜一筹.
二、如何研究问题——研究过程问题的设置
(一)W老师
Q1:遇到一类新函数,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稍作停顿)
生1:性质.(板书)
生2:图像.(板书)
Q2:结合已有经验,你觉得我们该按怎么样来研究幂函数?
生:先作图,再研究性质.
……
(二)L老师
师:新的函数概念搞清楚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点什么?
生:画图.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因为前面学习指对数函数,也是这样的.
师:怎么画图?
生:列表—描点—连线.
……
不同处理方式的比较思考.
章建跃博士说:“数学具有抽象性或一般性特点,这使得数学更注重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即形成问题,构建概念,寻找方法,提出假设,验证猜想,语言表述的过程.这个教学环节笔者认为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着力点,遇到新问题探究学习所需要的研究方法,遇到新问题怎么想具有方法层面的意义,让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特别是“遇到新问题怎么想”,具有很好的数学育人的作用.显然,此处两位老师各有千秋.
三、如何探索性质——学从无到有的探究
(一)W老师
师:实际上我们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方法(.板书)但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幂函数,是不是都要画出来?
生:取特殊的研究.
师:很好,也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取哪些特殊值?
生:取互为相反数的,互为倒数的.
师:取特殊的就要找有代表性的,为了方便点,可以取一些简单点儿的,比如,a=1,a=-1;a=2,a=,为了有比较,我们不妨再取个a=3来研究.
师:取完这些特殊函数后,接下去我们做什么?
生:画图.
师:为了更高效地画图,我们在画图之前是不是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生:先求定义域.
师:出示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并分别指出它们的奇偶性(必修1P88例1).
……
师:准备工作做完,我们准备开始画图,怎么画?
生:列表—描点—连线.
师:是不是每一个都要这么画?有没有必要?
生:其中有熟悉的函数:y=x,y=x2,y=x-1可以直接画,重点画另外两个函数.
(投影学生做的图,学生阐述画图过程)
师:在(0,1)内的图形,你们分得清谁在上面谁在下面吗?怎么说明?
生:取(0,1)内的特殊值比较.
师:很好,图形只是一个粗略的直观,要严格说明的话还是得靠“数”来证明.
(二)L老师
师:怎么取?取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生:对α取特殊值.
师:取哪些?(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师:怎么样来画这几个有代表性的函数图像呢?(思考一下)这5个里面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函数呢?
生:α=1,2,-1.(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图像,教师投影并追问学生画图过程)
师:另外两个怎么画呢?在画之前,我们需不需要来研究一下它有什么性质?我们需要做点什么?
生:定义域、奇偶性、单调性.
师:知道了这些性质后,能不能大概估计一下图像的分布?
生:在(0,+∞)上单调递增,应该是一个曲线,增的幅度要小一点.
师:我们了解了图像的大致分布,再动手画的话,是不是要得心应手好多.
(学生分组分别画图)
探索问题是思考的源泉、探究的载体,解决问题是思考的动力.数学教学过程,应当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的问题引导学习的过程,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教学显得尤其重要.设置问题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其数学学习活动,深化其数学思考.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对数等具体的函数,对建立数学对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即研究过程也有一定的经验.幂函数是第三个具体函数,教学设计时我们立足于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线索,为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数学学习过程.这里W老师设计更为巧妙一些.笔者设想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索性质,寻找研究策略.得到幂函数概念后,提出问题1:接下来要干什么呢?问题2:面对一个陌生函数,对它了解多少,要做什么呢?研究它的性质;问题3:怎么研究呢?借鉴以前研究经验,可能要通过研究它的图像来研究性质;问题4:怎么研究图像呢?……
研究上述三方面的对比,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若能始终坚持探究教学,教学生学“提出”问题,学“建构”概念,学“寻找”思路,学“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让学生经历从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明白到明白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所有”去探索“所无”,通过学知识来学思考,学创新,学创造,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是超越数学知识技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吴成海.高中数学创新教育应着力于创新思维培养[J].新课程(中),2011(7).
2.周湖平,李阳华.从指数函数设计看数学教学[J].中学教研(数学),2014(11).
3.王珂.从一个教材问题思考课堂教学的深度[J].数学教学研究,2015(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