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材中的“生本”体现例析

2018-04-14江苏省苏州吴江区平望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章节栏目教材

☉江苏省苏州吴江区平望中学 王 薇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一直是广大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所努力追求的,但我国社会普遍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现象使得课堂教学越发功利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更是如此,本文结合圆锥曲线这一章节的内容,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体性的体现和实现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与思考.

一、知识的排序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都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主观学习能力而排序的,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也都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教材知识的排序上来看已经得到了体现.

例如,圆锥曲线这一章节中所有的内容是这样呈现的:通过直线和圆的介绍使得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得到了体现,然后又将求曲线的一般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并为后续标准方程的推导打下基础,而且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后续空间解析几何的学习来说也是必要的前提和保障.这种前后知识都能关联的编排令学生内化知识脉络变得更加富有逻辑性.

二、阅读材料的设置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阅读材料这一教材正文的补充与延伸一般都是针对数学背景、数学前沿、数学新知识理解不到位等问题而专门设置与编排的,集科学性、思维性、教育性于一体的阅读材料所涵盖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但其在考试大纲中一般是不作要求的,因此,大多教师也会将此部分内容布置给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但实际上,阅读材料的内容之所以被编写进教材也是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的,教师如果能够在这部分内容上进行挖掘与研究,并引导学生体会与思考,必将能使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知识建立更好的认知与理解.

例如,圆锥曲线这一章节中的阅读材料就是对这一章节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深入,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涉及内容广泛

圆锥曲线这一章节的阅读材料涉及了圆锥曲线的历史发源、证明方法的介绍、正文内容的拓展、科学技术的介绍、几何画板作图的介绍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2.完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所设计的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与应用是与物理学科紧密关联的内容,“焦点”的现实含义在光学的角度得到了很好的解释,不仅有效帮助了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与理解,而且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了圆锥曲线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因此重新认识了圆锥曲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价值,这也是考虑学生主体参与性而设计的版块.

第二部分所设计的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与统一方程这一内容则是教学内容有力的延伸与补充.

3.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空间

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并不仅仅局限于发言、讨论、活动的积极与否,更多深层次的表现则会在学生对于抽象性与逻辑性极强的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中体现,阅读材料的设计与编排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例如,教材在圆锥曲线这一章节的内容设计与编排中就为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索设计了以下三个“探索与发现”栏目:截口曲线为什么会是椭圆呢?为什么的渐近线呢?二次曲线y=ax2+bx+c(a≠0)的图像为什么是抛物线呢?这所有的内容都是与知识点相关的数学推理证明,学生如果能够正确对待这部分内容,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必然会在有效的阅读与探索中大大增强.

4.紧密联系生活

学生在教材正文内容的学习中一般无法体验其与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但教材中情境设置的版块却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感受,圆锥曲线这一章节的内容中涵盖了天文、物理、爆破、隧道等诸多方面与生活背景相关的习题,这完全能够说明丰富生活背景相关的内容编写很好地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另外,现在的教材编写还会穿插很多的图片,一些生活图片的还原、直观的数学示意图等也使学生的主动探索得到了更好的激发.

三、教材的整体编排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教材各栏目的编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思考”、“探究”等栏目的设计虽然在感官上可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如果教师不进行一定的引导或强调,学生往往会比较忽视,事实上,这些栏目中的内容设计往往正是促进学生对主要知识吸收与理解的,因此,教师应对教材中各栏目设计的内容进行关注与挖掘,使学生在这些内容的阅读与探索中获取更深刻的见解.

例如,椭圆这一内容中的一个问题:

上述思考结束之后,还有一个问题:

如图2,如果F1、F2这两个焦点在y轴上,F1、F2的坐标分别是(0,-c)、(0,c),a、b的意义同上,则该椭圆方程是怎样的?

数学知识再发现的探索过程正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各字母所代表的几何意义的揭示而设计的,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给予一定的重视并进行适当的解读,学生在诠释问题、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也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学习的主体性.

图2

2.利用阅读材料设计情境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力探寻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各种途径,情境的设置与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虽然说情境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受到教师的知识广度、学习经历与教学经验的极大影响,但很多来源于丰富阅读材料的情境却也是广大教师可以直接选择使用的.

例如,教师在椭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就可以使用教材“探究”栏目中的铅笔画椭圆这一情境,在常规的几何画板演示或者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其设计成一个小小的探究活动.

活动1:学生将两根大头针进行固定并使其之间保持15cm的距离,然后将弹力十足的橡皮筋两端固定在大头针两端并用笔尖将橡皮筋拉紧后画图形;

活动2:将一根长度为20cm且没有弹性的细绳替换下橡皮筋并重复上述作图步骤;

活动3:将两根大头针之间的距离调整至20cm后再重复活动1的步骤进行作图;

活动4:将两根大头针之间的距离调整至22cm后再重复活动1的步骤进行作图.

教师在学生的具体操作中尽量以一个接近旁观者的身份参与进活动中,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发挥出来.

3.利用实践性任务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

数学作业的单一形式往往会令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教师如果能够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适当的选择与编排则会使学生在作业完成时增添更多的操作性.比如,教师在概率问题的教学中就可以布置一些收集数据之类的实践性任务供学生操作、探究与解决;在排列组合相关内容的作业布置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排一排,再进行探究与计算;同样的,教师在本章内容的作业布置上也可以这样设计:

已知抛物线y2=2px(p>0),其焦点为F,过F作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A和点B,现以AB为直径作圆并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观察其与抛物线准线l的关系,你有何结论?相对于椭圆和双曲线是怎样的?你的结论可否证明?

这是一道主张学生实践的练习题,学生在技术工具的使用、结论的探索与证明中能够展现出积极的主体参与性.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内容而进行的,而学生则是所有活动进行的主体,因此,教师在不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应始终围绕教材这一最根本的教学依据展开细致的分析与思考,吃透教材编写的意图并选择恰当的方法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不能片面而极端地追求教学中的创新而置教材中出彩的地方于不顾,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知识编排、创新栏目所要表达的意图进行深入的揣摩和研究,将教材中的丰富事例设计成尤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或者实践性任务,更加广泛而鲜明地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F

猜你喜欢

章节栏目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