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风》让我“遂了平生意”

2018-04-13孙渝烽

上海采风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前辈文联编辑部

孙渝烽

上海文联的会刊《上海采风》杂志改刊已满八年了。中国抗战八年多么漫长,可在和平的日子里,八年却一晃而过,回想自己和《上海采风》结缘也有整整五年了。

作为上海电影家协会的会员能享受到文联的恩惠,这本赠送的杂志每月定期寄到家,阅读它也成为我退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我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看个遍,即使不出门,对当前文化艺术的动态、热点等也能从中得到了解。文联涵盖上海所有文艺门类,所以从《上海采风》中增加了我对上海多种艺术的了解,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面,因此《上海采风》成了我值得收藏的一本珍贵杂志。更有趣的是我非常喜欢《上海采风》最后的几页,那是专栏版,常常会重复翻阅,给我带来极大的欢乐,老朋友见面也会常常聊聊这些趣闻逸事……一句话,我由衷地感谢《上海采风》编辑部同志们的努力,给我们这些老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这些年我除了能享受《上海采风》杂志带来的欢愉,真没有想到它还给我提供了一个“了却平生心愿”的平台:我于1999年提前一年退休后,应东海学院的邀请,在大学搞了六年的教育工作,后来又不间断地在电影、电视剧中过了一把戏瘾。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事玩不动了,就安于在家干干家务,看看书,偶尔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特别是有时地间去探望一些老前辈,如瑞芳、道临老师,译制厂的老同事苏秀、赵慎之等。我非常乐于和老朋友们一起聚聊,苏秀还封我“孙召”,让我定期召集老朋友相聚。

人过了古稀之年,会有很大的变化,往往会有一种怀旧感,回顾自己的一生,很多往事历历在目。我这一辈子能健康地成长,离不开很多前辈、老艺术家的关心和爱护,他们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学习榜样,为我树立了一个做人从艺的标杆,因此我有一种感恩的冲动,想把他们的人品艺德记录下来。

这给我的退休生活又增添了一个新内容。我曾给一些报刊发过这方面的稿件,可报纸由于版面的限制,发的文章常常被删改压缩,一些反映老艺术家的生活细节趣事往往被无情地砍去,剩下来只是一副骨头架子,没血肉了。我很不满足,有些刊物对往事不感兴趣,要赶时髦,要写当今的明星、小鲜肉,因此我就息笔了。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文联的活动,影协的朋友们对我说:“孙老师你可以给《上海采风》写点东西,这是我们文艺界自己的刊物。”这话让我听进去了,可是我对自己那点墨水,是否能在这样一个专业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心中没底。犹豫很久后,我写了一篇怀念瑞芳老师的文章《她心中永远装着人民》。2012年6月28日,瑞芳老師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一直怀念她,特别是1964年在她带领下,我们去安徽定远县搞四清运动的那些难忘的日子。没想到我这篇文章很快就在《上海采风》上发表了,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励,接着我又写了两篇关于译制厂的文章。由于我是电脑盲,不会打字,手写的稿件给编辑部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编辑部皮可先生非常认真,凡我去的稿件都由他打字,他对人名、地名、时间十分认真,这样我就常去编辑部校对稿件,有时到了午餐饭点,《上海采风》主编刘巽达先生热情地邀我在文联食堂用餐,这样一来二往和巽达交上了朋友。他是位极有创新意识能力的主编,又是“老文联”,由于工作关系,他交了很多文艺界的朋友,对老艺术家的人品艺德有更多的了解,养成了他对艺术家们极大的尊重和关爱。他为此在《上海采风》上开辟了一个栏目,希望一些艺术家们写写自己接触较深的朋友们的往事,这样会更亲切、更平和,会有更多鲜为人知的动人趣事。他希望我能接受他这个邀请,写我接触过的前辈、艺人们。太好了,这正是我的心愿,我开出了一张影界前辈和同事的名单,他很支持我的想法,从2013年到2017年的五年里,我不间断地写下了50多位前辈和同行的怀念文章。

有些文章是我有感而发写成的,比如我很长一段时间只看纪实频道,甚至常看《潮童天下》,我觉得孩子们的天真无邪让我十分欢乐。突然我想起了上影演员剧团的韩非老师,他可称得上是中国电影的喜剧大师,我有幸听过他两次谈喜剧表演,在我脑海中闪现出很多和韩非老师在一起的画面,我写下了对韩非的回忆。

有一段时间,我看了不少电视剧,一些年轻演员演了不少戏,可塑造的人物变化不大,都在演自己。我又想起上影演员剧团的李玮,我跟他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接触。他曾经跟我聊过,一个演员要有“活儿”, “活儿”就是指演员要有丰富的阅历、塑造人物的多种手段、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表演技巧的运用,这个“活儿”是演戏的真谛。我又闪现出很多李玮扮演的角色,写出了对他的回忆文章。

我也参加过一些剧组的拍摄,有个别年轻演员的表现实在让人不能容忍,拍了几部戏就有点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我就写了一些电影创作中各个部门的老前辈、老朋友如导演汤晓丹、谢晋、赵焕章,录音师刘广阶,剪辑师周鼎文,作曲刘雁西,摄影夏力行……电影、电视剧都是集体创作,只有在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才能拍出一部好作品。演员要有感恩之心,感恩这个创作集体,才能让你的人物出彩,才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我们很多老一辈的演员都知道这条真理,离开了这个创作集体,你算个啥?!

我在电影系统工作近四十年,上影厂有我的恩师,上译厂有我的恩师,一路走来得到同事们、朋友们的关心支持,所以我写下了这些为电影而生的艺术家、演员,也写了用声音造梦的译制厂的奠基人陈叙一和第一代的配音演员们。在回忆他们的工作、生活中融入了我的生活经历。人的一生就是尝遍酸甜苦辣的过程,所有的情绪都会在人生道路上出现,快乐、痛苦、兴奋、苦恼、愤怒、感恩、期待、希望……人生的阅历就是一本偌大的书,这一点不假。

所以我特别感谢《上海采风》让我有机会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我更由衷地感谢刘巽达主编,我的很多回忆文章都经他认真地审定,特别是那些我经历中遭小人报复的愤怒和激烈的文字,他都认真地和我商榷,作适当的表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我很感谢他的慎重以及对我的帮助。这五年里,我受到编辑部同志的爱护关怀,同时我也由衷地感谢文艺界很多朋友对我的鼓励。

五年,我在《上海采风》这个平台上积累下一些篇目,最近在三联书店的鼓励下,整理这些回忆文章,出了我的《银幕内外的回忆》一书,“遂了平生意”。书中,我把前辈们对我的关爱,把他们的人品艺德记录下来,把我们这代人如何走过来的足迹记录下来,这也是时代的印记。这一切都来源于《上海采风》和朋友们对我的厚爱。

猜你喜欢

前辈文联编辑部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安顺文联宝安文联 联姻共促两地文艺繁荣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能赢吗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