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用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的效果
2018-04-12唐春江胡财杰
汪 洋,刘 春,唐春江,胡财杰
(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 402289)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由于该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其股骨转子间骨折类型多为不稳型骨折。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一年内的死亡率为10%~20%[1]。使用内固定手术或保守疗法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治疗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股骨头置换术是指使用人工股骨头替代患者病变股骨头的一种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工股骨头的种类逐渐增多。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是一种带有股骨髓内固定装置的人工股骨头。为探讨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对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9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术,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龄为79~90岁,平均年龄为(84.2±2.1)岁;其中有右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6例,有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3例。在这些患者中,有28例患者因跌倒而骨折,有1例患者因发生交通事故而骨折。使用Jensen-Evans分型系统对这些患者骨折的情况进行分型。在这些患者中,有Ⅱ型骨折患者16例,有ⅡB型骨折患者5例,有Ⅲ型骨折患者8例。在这些患者中,有19例患者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15例患者合并有贫血,有12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有5例患者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有5例患者合并有电解质紊乱,有4例患者合并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4例患者合并有心律失常,有3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有2例患者合并有脑梗塞后遗症。
1.2 方法
1)进行术前准备的方法。为患者拍摄骨盆标准正位、患侧髋关节正侧位及患侧股骨正侧位DR片。对患者进行骨盆CT平扫和三维重建。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血管彩超检查。确认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为患者皮下注射适量的低分子肝素钙。确定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方法,评估其进行麻醉的风险。2)手术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在患者患侧髋关节后侧做切口,切断部分股方肌及外旋肌群,显露骨折端及髋关节后方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在小转子上方1.5cm处或股骨头下方1cm处对股骨颈进行斜行截骨。取出股骨头并测量股骨头的直径。将患者的患侧膝盖屈曲90°。将患者的患肢内旋至足底完全朝上。使用髓腔锉逐渐扩髓。以髓腔锉为支撑,将转子间骨折块复位,重建股骨矩,并使用钢丝捆绑固定骨折块。恢复周围软组织的结构。根据患者股骨头的直径、股骨的长度及髓腔的直径等选择合适的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将生物型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的柄置入髓腔,使其与股骨髁平面呈15°前倾角。冲洗术区。置入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3)进行术后处理的方法。在患者24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时,为其拔除引流管。为患者穿丁字鞋,防止其患肢旋转。为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其发生感染。对患者进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其发生深静脉血栓。治疗患者骨质疏松症。术后第2天至第3天,让患者在助行器的辅助下站立及行走。
1.3 观察指标
记录这些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对这些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使用改良的Harris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评价这些患者治疗的效果。优:患者的Harris评分为90~100分。良:患者的Harris评分为80~89分。中:患者的Harris评分为70~79分。差:患者的评分低于70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这些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为60~100 min,平均手术持续时间为(79±11)min;其术中的出血量为300~8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0±50)ml。这些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无患者死亡。术后对这些患者均随访1年,随访时发现,所有患者的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或下沉、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在这些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17例,为良的患者有9例,为中的患者有3例,无治疗效果为差的患者,其治疗的优良率为89.65%。
3 讨论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年龄较大,通常合并有其他系统功能不全的情况。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耐受手术的情况下,临床上主要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以便尽早恢复其肢体的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使用内固定手术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不佳,其易发生内固定不牢、骨愈合效果差及髋内翻等情况。股骨头置换术是指使用人工股骨头替代患者病变股骨头的一种手术。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能在术后2~3天下地进行负重行走。且人工股骨头的固定性较好,患者不易发生并发症[2]。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注意事项有:1)根据患者股骨头的直径、股骨的长度及髓腔的直径等选择合适的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过小易导致假体松动及下沉。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过大易导致患者发生骨折。2)术中要良好地恢复股骨近端骨和软组织的结构。3)重视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处理,促进其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3]。
综上所述,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生物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显著,其术后身体恢复的速度快,肢体功能较好。
参考文献
[1] 陈滔,朱美忠,周鹏程,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重庆医学,2009,38(1):60-61.
[2] 叶虹,邹飚,侯振海,等.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有稳定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1):38-40.
[3] 甄平,李旭升,周胜虎.股骨生物柄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2):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