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琴读本小说对明清小说的借鉴与创新

2018-04-12颜景义

关键词:读本水浒传老虎

颜景义

(大连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水浒传》是中国明清白话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它脍炙人口,流传极广,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水浒传》在江户时代初期传入日本,其故事情节新奇跌宕,英雄形象个性鲜明,叙事风格贴近生活,深受日本读者喜爱。通过翻改《水浒传》催生了江户时代后期读本小说的产生。读本小说研究家李树果曾指出,“后期读本的发生和发展与《水浒传》有着血肉不可分的密切关系”[1]。后期读本小说作家曲亭马琴模仿《水浒传》的构思与情节,创作了多部读本小说作品,并最终以《水浒传》为蓝本,创作了毕生大作《南总里见八犬传》(以下简称《八犬传》),将读本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高潮。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情节是马琴借鉴较多的。“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不顾店家的劝阻和官府的告示,天黑之时强上景阳冈,凭借着酒劲和天生神力,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伤害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的吊睛白额老虎。作者将老虎描写得活灵活现,将人虎搏斗描写得栩栩如生,更将武松超人的神威和高强的武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塑造了武松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打虎情节的逼真和英雄武松的完美形象给马琴留下了深刻印象。马琴在其读本小说处女作《高尾船字文》(以下简称《船字文》)中就借鉴了打虎情节,在之后的《朝夷巡岛记》(以下简称《巡岛记》)等作品中也均有所借鉴和创新,并最终在《八犬传》中将打虎情节的借鉴和创新演绎到顶峰。

马琴在创作过程中,还能够结合当时的日本社会现状和文化传统,注意情节构思的日本化,使得读本小说能够从中国明清小说的平民文学,蜕变成为武士阶层所阅读的高雅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文学。

本文沿着马琴的创作轨迹,分析马琴在众多作品中对《水浒传》打虎情节的借鉴和创新情况,阐述在以《水浒传》为代表的中国明清小说的影响下,马琴高超的读本小说创作手法,以及为读本小说日本化所做的创新努力。

一、《船字文》对打虎情节的借鉴与创新

《船字文》(1796年出版)是马琴的第一部读本小说作品,也是最早出现打虎情节的作品。其主要情节如下:

绢川谷藏行经丹羽国岩手山一酒家,因山上有白狼出没,伤人性命,酒家老板劝说绢川谷藏留宿酒家,待次日集合多人,共同过山。谷藏怀疑酒家老板有谋财害命之嫌,一番豪饮后,强行过山,途中果然遇到白狼。谷藏手持棍棒抵御白狼,岂料棍棒从当中折断,于是谷藏赤手空拳,左手摁住狼头,右手猛击其额头十五六拳,白狼终于气绝身亡。这时,受官府之命,身披狼皮,欲捕恶狼的五六名猎人出现,见到死狼,立刻禀告官府。谷藏被誉为是万夫莫当之勇士,并被封为近侍[2]。

分析《船字文》中的谷藏打狼情节,可以发现其和《水浒传》第23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中的武松打虎情节是很相近的。马琴明显借鉴了《水浒传》第23回的情节。主人公为了消饥解乏歇脚于酒家,并一番豪饮,因猛兽出没害人性命,店家善意劝阻主人公继续赶路,却被怀疑要谋财害命的情节,二者几乎一致。主人公遭遇猛兽后,手中所持棍棒折断,赤手空拳打死猛兽的情节,二者也很相似。主人公打死猛兽后,身披兽皮的猎人出现,以及主人公的勇敢行为受到褒奖被授予官职的情节,二者也是相同的。《船字文》中谷藏打狼的主体情节虽然较忠实于原著,但马琴在《船字文》的情节中是做了精心改编的。

首先,马琴将原著中的猛虎改换成了恶狼。关于《船字文》中这部分的情节改编,丹羽谦治曾指出:武松在《水浒传》中因打虎闻名,《船字文》中则将这一情节演变成了绢川谷藏在岩手山上击退恶狼[3]。但丹羽谦治仅指出了由“打虎”到“打狼”的情节变化,并未说明其原因。本文对这部分情节改编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主要是因为日本没有老虎,而日本人普遍相信狼是存在的,这样的改编就能让读者更容易相信打狼情节在日本是可能真实发生的。另外,《水浒传》中说武松身长八尺[4],大概有1.8米左右,并且很魁梧,这样的身材和体型打死老虎,可信度是很高的。但古代日本人由于食物来源不充足以及宗教信仰不太食肉等原因身材普遍矮小,传说源义经只有1.3米多,丰臣秀吉1.4米多,德川家康也只有1.5米多。从一百多年前日本人留下的影像资料看,到了近代日本人的确也很矮小。矮小的身材能够打死老虎,可信度是不高的。即使马琴设定一个身材如武松一样魁梧高大的绢川谷藏,也会给日本读者造成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没有太高的可信度。因此,将老虎替换成恶狼,成为打虎情节日本化的较好的选择。

其次,《水浒传》和《船字文》中都描写了在进山路口处的树上贴有禁止随便过山的告示。《水浒传》中只是简单地交代了是一棵“大树”,而在《船文字》中,则具体描述为一棵“杉树”,这是由于古代日本官府的告示都是写在杉木制成的告示板上的缘故。

另外,在描写猛兽袭击人时的动作方面,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水浒传》中用了“一扑一掀一剪”等一连串动词,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老虎的捕食动作。而《船字文》中只是简单地交代了“但凡恶狼捉人,只是猛蹿一两次,咬住猎物”。这是由于马琴将“老虎”改为“恶狼”后,对于狼的捕食习性,只是一种空想而已。

《船文字》中谷藏击退恶狼的情节虽然比较忠于原著,但马琴还是在细节方面做了改编,使得其读本小说的情节更加日本化。马琴在读本小说初始时期的这种情节借鉴与创新的手法,为其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巡岛记》对打虎情节的借鉴与创新

继《船字文》后,马琴在读本小说《巡岛记》(1815—1827年出版)中再次借鉴了《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情节,在《巡岛记》第6编卷之一·后辑第49《诹访岭之豺狼·照射山之狒々》中也有“打狼”的情节,其主要内容如下:

众人行至密林深处,忽闻狼啸之声,从四周窜出七匹恶狼,众人遂围作一圈。恶狼欲逃不得,遂如人般立起身来,从腋下拿出明晃晃的尖刀欲袭击众人,却最终为众人所杀。众人猛然想起,此七人乃身披狼皮袭击路人的恶贼[5]。

《巡岛记》中的这段“打狼”情节是马琴活用了《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情节,将武松打虎的场景与猎户身披虎皮的场景结合在一起而创作的。马琴受到《水浒传》中猎户身披虎皮的启发,将《水浒传》中的老虎改换成了身披狼皮拦路抢劫的七个恶贼,再一次解决了打虎情节真实性的问题,也凸显了马琴为情节日本化所做的努力。如此《水浒传》中的人虎之战、《船字文》中的人狼之战,也就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打斗。并且,比起《船字文》中人狼之战场景的空想,《巡岛记》中人与人打斗的情景的真实性就大大提高。而且恶人有七人之多,由人虎、人狼的单打独斗变成了人与人的群战,很大程度地增强了这段情节的艺术效果。另外,通过身披狼皮的恶贼的设定,也增加了这部分情节的怪异色彩,可以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巡岛记》中马琴已能够活用原著的情节创作出全新的日本式情节,显示了马琴在读本小说创作过程中,对情节借鉴和创新所做的努力和不断成长的创作历程。

三、绘本《倾城水浒传》对打虎情节的借鉴与创新

马琴在读本小说《船字文》和《巡岛记》中为使打虎情节日本化,增加其可信度,分别将猛虎改为饿狼和披着狼皮的恶贼。但为了使日本读者能够接受老虎,马琴还是下了很多功夫。马琴曾将《水浒传》中的男性人物转化成女性人物创作了长篇绘本《倾城水浒传》(1825年出版)。《倾城水浒传》虽不是读本小说,但在第5辑中马琴第一次沿用了原著中的老虎形象,将老虎设定为朝鲜进贡的幼虎,其主要内容如下:

后白河天皇时期,朝鲜进贡一头幼虎,由领主远近十郎兼道负责在笼中饲养。老虎渐渐长大,已不能在笼中饲养,就在院中用栅栏围养。老虎长到小牛般大小,并要咬人。见此情形,后白河天皇下令不再给老虎投食,饿死它。饥饿的老虎冲出栅栏,后来盘踞于碓冰山,时常咬死路人[6]。

而后由老虎作乱引出了打虎的情节,可以说这是马琴的一次大胆的尝试,解决了老虎的来源问题和打虎情节的真实性问题。因为当时的日本人深信,临近中国长白山的朝鲜是有老虎存在的。《倾城水浒传》虽不是读本小说,但其对打虎情节的设定,为马琴其后的读本小说创作拓展了思路。

四、《八犬传》对打虎情节的借鉴与创新

对《水浒传》打虎情节借鉴的集大成者,当属马琴读本小说代表作《八犬传》。在《八犬传》第9辑下帙第27卷第142回至第146回(1840年出版)中,有义士犬江亲兵卫打虎的情节,其主要内容如下:

细河政元一次召见犬江亲兵卫,二人畅谈文武之道,兴起之时,政元说道:唐朝张僧繇曾于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白龙,不点眼睛,常说“点睛即飞去”;人们以为他这是妄想,执意要其为一龙点睛,须臾狂风四起,雷鸣电闪,点睛之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未点睛三龙现仍在。后来政元要将一副古画送给东山大人,画上的老虎未画眼睛。政元就请竹林巽给画上的老虎画了眼睛,结果顿时一只白额斑毛老虎从画中咆哮而出,咬死竹林巽,逃之夭夭。义士犬江亲兵卫在林中遇到这只老虎,一箭射中老虎左眼,因用力过猛,箭头深深地扎在了树干中。老虎欲从箭上挣脱下来,亲兵卫又一箭射中了老虎的右眼,箭也深深插入树干,老虎毙命[7]。

马琴在《八犬传》中活用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画龙点睛”的典故,设计出“画虎点睛”的故事,又一次巧妙解决了老虎来源的问题,提高了打虎情节的可信度,并增强了其读本小说的怪异色彩,同时也显示出马琴深厚的汉文学素养。《水浒传》中武松因打虎而成为英雄,《八犬传》中马琴则塑造了武士犬江亲兵卫的英雄形象。但《水浒传》中只是单纯地塑造了武松的英雄形象,而《八犬传》中马琴塑造英雄形象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在《八犬传》中马琴要宣扬“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的儒家信义,而持有“仁”字水晶珠的犬江亲兵卫正是“仁”的化身。马琴通过其战胜恶虎的英雄形象的设定,来宣扬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这体现了贯穿在马琴读本小说中劝善惩恶的意图,也反映出江户时代文教治天下的时代特点。同时,马琴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情节,改为亲兵卫射死老虎的情节,也是马琴为了适应当时的日本社会现实所做的改编。如前所述,《船字文》中绢川谷藏赤手空拳打死恶狼,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但要亲兵卫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对于当时身材矮小的日本人来说,可信度还是较低的,而射死老虎的可信度就大大提高。

马琴在《八犬传》中将打虎情节多角度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并在其中融入中国的典故,创作了非常日本式的打虎情节。马琴对打虎情节的创新,使其成为《八犬传》中的高潮情节之一。可见马琴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实践,已经能够灵活运用原著情节,创作出极具日本风情的新奇情节,并能够努力提高读本小说的品位,以契合武士读者层的阅读需求,适应江户时代文教治天下的时代特点。

马琴在《八犬传》中将《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情节的借鉴和创新演绎到了高潮,这并非偶然。马琴在之前的众多作品中,已对武松打虎情节有所借鉴和创新。读本小说处女作《船字文》的打狼情节处理较为简单,比较忠实原著,但已经可以看到马琴为情节日本化所做的创新努力。在读本小说《巡岛记》、绘本《倾城水浒传》等作品中则多层面地利用原著的打虎情节设计出新奇情节,显现了马琴在情节借鉴和创新方面的巨大进步。在这些作品中,马琴已经能够将原著的情节运用自如,具有极高的情节创新能力,这些都为马琴完成大作《八犬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琴的演绎创作手法也不断完善成熟,将《水浒传》的老虎逐渐演绎成恶狼、披着狼皮的恶贼、朝鲜进贡的老虎、画师所画之虎。通过这种演绎,凸显了情节的怪异性,而怪异性正是读本小说的特点之一,同时马琴也致力于情节日本化和提高读本小说品位。马琴在情节借鉴与创新、创作手法方面所做的努力,最终使他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成为读本小说作家的第一人。

五、结 语

马琴对以《水浒传》为代表的明清白话小说中新奇的情节进行了多角度的借鉴和创新,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读本小说作品。从创作初期开始,马琴就能够对中国小说的素材进行活用转变,并加入自己的创意,创作出可与原著相媲美的全新的日本式情节。同时马琴非常注重情节的日本化,舍弃了原著中日本人难以接受的因素,新加入极具日本特色的因素,以满足武士读者层的阅读需求。马琴通过选择、移植中国明清小说的文学精神,使其与日本固有文化相结合,演变出具有浓厚日本社会文化特征的崭新的读本小说。马琴所做的这些努力最终使他创作出场面宏大细腻、情节波澜曲折、令人惊叹的传世作品《八犬传》。

马琴创作读本小说的源泉,正是以《水浒传》为代表的中国明清白话小说。相对于故事平淡、情节单一的日本古代小说,明清白话小说则具有结构复杂、情节完整、人物鲜明、题旨明确等特点。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马琴,他极力进行借鉴和创新。马琴这种对中国明清小说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态度,使得“读本小说”突破了日本固有小说的局限,将日本古代小说创作推向了高峰,并成为日本近代小说的先声。

以《八犬传》为代表的马琴读本小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是中日交流史上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中国传统文化以博大深厚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文化,而日本文化在接受中国文化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引进、消化到创新,形成了开放性、融合性的特色文化。古代中日间友好的文化交流,对于当下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吸收外来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也大有裨益。中日两国人民也应该遵循着古代友好交流的轨迹,增强彼此的文化认同感以及互信,加深友谊,共同走向21世纪和平友好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读本水浒传老虎
躲描猫的大老虎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老虎不在家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老虎变成猫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