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2018-04-12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白血病循证口腔

陈 雁, 宋 斌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湖北 十堰, 442000)

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采用化疗方式,通过化疗将病变细胞杀死,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1]。但化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口腔感染等常见并发症,且患者因化疗会出现体内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现象,进而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系统均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实施恰当的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及减轻对免疫系统的影响[3]。本研究探讨了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预防效果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7例; 年龄10~68岁,平均(38.95±2.68)岁; 病程4~15个月,平均(8.36±1.28)个月。对照组中,男32例,女24例; 年龄10~70岁,平均(39.02±2.04)岁; 病程3~15个月,平均(8.47±1.33)个月。纳入标准: ① 患者经临床确诊为急性白血病[4]; ② 接受化疗治疗; ③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 ① 自身合并其他系统严重性病变的患者; ② 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③ 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及时提醒患者服用药物,同时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若口腔感染较为严重,可予相关药物干预,此外告知患者及家属及时清洁口腔的重要性。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⑴ 组建循证护理小组: 由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护理小组组长,对所有成员进行急性白血病循证护理的相关培训。⑵ 循证支持: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总结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护理中出现的不足,针对出现的问题及不足制定相关护理方案。⑶ 实施护理方案: ① 护理人员按时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观察口腔黏膜的性质、颜色及溃疡的大小,是否存在出血现象,每隔14 d对患者口腔黏膜细菌及真菌进行检测。对于已经发生口腔感染的患者,可应用含漱法,以3%碳酸氢钠、朵贝氏液及2%洗必泰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 3~5 min/次, 3~5次/d; 若患者未发生口腔感染,则可采用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 1~3 min/次, 3次/d。② 患者饮食以半流质或软食为主,切忌不可食用刺激性、辛辣、过热、粗糙、生硬食物,应以清淡、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 食物需在高压锅内蒸熟后食用,可有效保证食物的清洁度。③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化疗后需加强口腔黏膜的保护,吃饭前后及临睡前均需漱口,刷牙时使用软毛牙刷,避免过硬的刷毛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 此外,嘱患者多饮水,保证口腔黏膜的湿润度,避免口腔干燥。④ 护理人员还需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绪,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并强调口腔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及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① 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口腔感染发生率,根据WHO标准,将口腔感染分为5度。0度: 表示患者口腔黏膜无异常; 1度: 表示患者口腔黏膜出现充血、红肿,但不影响正常进食; 2度: 表示患者口腔黏膜充血严重,且伴随红肿,出现明显的红斑及溃疡,无法进食固体状食物,可食用半流质食物; 3度: 表示患者出现大面积溃疡,已严重影响进食; 4度: 表示患者口腔黏膜已破损严重,出现溃疡大量融合,患者表现出严重疼痛感,无法正常进食[5]。② 对比2组护理前后免疫系统变化,分别于护理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 对血液标本进行处理后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进行CD3+及CD3+CD8+水平测定[6]。③ 对比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采用SAS及SDS评分表评估患者心理状况[7]。SAS总分<50分表示患者情绪正常, 50~<59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焦虑, 59~<69分表示中度焦虑,总分≥69分表示重度焦虑; SDS总分<53分表示正常,总分53~<62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抑郁,总分62~<72分表示中度抑郁,总分≥72分表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口腔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为10.71%, 低于对照组的3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免疫系统

护理前, 2组患者免疫系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CD3+及CD3+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口腔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免疫系统比较 个/μL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心理状况

护理前, 2组患者心理状况(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发病时骨髓中出现大量增殖的异常原始细胞及白血病细胞,且聚集于骨髓内,并具有抑制骨髓正常造血的功能,对患者的肝、脾、淋巴结等髓外脏器造成侵犯及影响[8]。感染、出血、贫血等是急性白血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将导致严重的不良预后,甚至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9]。在化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对于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具有重要作用。

循证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护理模式,将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为临床的实际护理制定了指南并指明方式,较好纠正了护理人员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及习惯做出护理举动的不足[10]。此外,在循证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提升了护患间亲密度,维护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亲切体会到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11]; 护理人员在充分了解患者想法及病情后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具有一定针对性,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恢复[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给予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13-14]。分析原因,循证护理在工作开始前由组长组织对各组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日常临床实践寻找到患者化疗后出现口腔感染的原因,对此展开系统的针对性护理,在大大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避免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15-16]。护理后,观察组患者CD3+及CD3+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化疗会对患者T淋巴细胞造成明显影响,即在化疗后T淋巴细胞水平会明显下降,免疫功能降低,但采用循证护理后,患者免疫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提高了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17]。此外,观察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循证护理下患者的情绪较为稳定,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了解其情绪变化并进行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以积极态度面对疾病及治疗,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18]。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的口腔感染,降低口腔溃疡发生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预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王桂云, 阎丽华, 陈兆红, 等. 急性白血病患儿与血清 IL-10、IFN-γ水平的相关性[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5, 12(2): 91-93.

[2] Wennstrom J L, Tomasi C, Bertelle A, et al. Full-mouth ultrasonic debridement versus quadrant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as an initial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J]. J Clin Periodontol, 2015, 32(8): 851-859.

[3] 寇丽红, 张淑青, 苏琳. 成人白血病病人化疗期间高渗盐水雾化预防肺部感染的循证护理[J]. 护理研究, 2017, 31(17): 2108-2111.

[4] 纪娜. 护理干预对进行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8): 2044-2046.

[5] 黄伟, 李芹, 周文, 等. 中西医治疗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诊, 2016, 25(4): 672-674.

[6] 孙丽, 牟扬, 徐向平. 3种药物联合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效果[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23): 3281-3282, 3286.

[7] 葛楠楠, 傅瑛华. EPO加入亚叶酸钙溶液中含漱对预防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效果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19): 1818-1819.

[8] 陈慧.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临床护理, 2016, 8(6): 478-450.

[9] 邓满贵, 罗丽群. 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护理[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 36(9): 1074-1075.

[10] Haffajee A D, Torresyap G, Socransky S S. Clinical changes following four different periodontal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1-year results[J]. J Clin Periodontol, 2017, 34(3): 243-253.

[11] 任乐. 程序化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感染中的临床价值[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17): 2728-2731.

[12] 卢锦萍, 林丽敏, 王鸿武, 等.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分析[J]. 吉林医学, 2016, 37(11): 2618-2621.

[13] 孙旋, 杜秀平, 韩正祥.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化疗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J].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5, 27(4): 263-265.

[14] 郭妍妍, 张春霞, 张称心, 等. 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治疗并发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分析[J]. 癌症进展, 2017, 15(1): 97-99.

[15] Sivina M, Hartmann E, Vasyutina E, et al. Stromal cells modulate TCL1 expression, interacting AP-1 components and TCL1-targeting micro-RNAs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J]. Leukemia, 2012, 26(8): 1812-1820.

[16] 骆宜茗, 刘庭波, 谢泗停, 等.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住院化疗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5, 36(12): 1020-1024.

[17] 任伟, 石彩晓, 赵喜兰, 等.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期疲乏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7): 922-925.

[18] 胡婉梅, 牟庆云, 田继书, 等. rhGM CSF 雾化吸入及漱口治疗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所致口腔炎的疗效观察[J]. 护理研究, 2016, 30(8): 1016-1018.

猜你喜欢

白血病循证口腔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