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矫治议论文写作弊病
——以因果分析为例

2018-04-12

学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战狼议论文逻辑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写的议论文常常重素材堆积、轻分析论证,多抒情咏叹、少理性深度。纵有分析,也流于肤浅,逻辑性不强。事实上,学生议论能力的高低,并不在于他的观点是否独辟蹊径,更多的在于他的议论过程是否有理有据,经得起推敲。

为了纠正问题,提高学生的议论能力,老师需要超越零碎的技巧指导,而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需要一个合适的起点,这个起点可以设为因果分析。

一、归纳推理与因果分析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常常采用的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即根据同类部分对象重复出现某一属性而未遇到矛盾的情况,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结论。例如“吸收和给予——绿树的启示”这样一个作文题,不少同学会这样构思全文:先亮出观点——我们应当向绿树学习,勤奋吸收才能给予;然后举出几个事例,某艺术家、某科学家、某文学家,如何在本领域深入研究,吸收各种知识和经验,最后取得成果。这样得出的结论,其可靠性是有限的。

为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应采用科学归纳推理,即通过分析一类中的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间有因果关系,从而推出某类对象全部都有某种属性。科学归纳推理深入分析了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后才得出结论,其结论有必然性。它能使人们的认识从特殊上升为一般,从现象深入到本质。如刚才的作文题,应当深入分析吸收与给予的因果关系。为什么吸收有助于给予?因为吸收时埋头深入,坚持不懈;因为吸收的营养全面;因为吸收后还有自己的加工过程……

二、因果分析的方法

第一,哲学上的内因和外因分析。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分析时要内外因全面看,高度重视内因,具体分析外因。

第二,逻辑学上的求同法和求异法。

求同法是指被研究的现象出现的若干事例中,只有一个共同的先行情况,这个共同的先行情况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如研究失眠的原因,多次失眠只有一个共同的先行情况——食用了大量的兴奋剂,这就是失眠的原因。

求异法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出现或不出现的事例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出现或不出现,这个先行情况是被研究对象的原因。求异法要控制唯一变量,通常用于科学实验。

还有一种求同求异并用法,所得结论的可靠性要比单纯的求同法或求异法大,并且不必像求异法那样控制唯一变量,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面更广。

第三,管理学上的“鱼骨图”。

“鱼骨图”由日本管理学家石川馨发明,它以思维可视化的方式帮助人们深入探究问题的原因。先画出鱼头(结果);再画出大骨,填写分析角度;然后画出中骨、小骨,逐层剖析原因。例如这样一个作文题:

乌鲁木齐市某挂面厂在日本花16万元人民币印制的挂面包装袋.由于一点之差全部报废。这一点就差在“乌”字错印成了“鸟”字。对于这一事件,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分析这一事件的原因,学生一般会提出“设计者粗心大意”“审查者不负责任”等,尚显肤浅。也有学生追问:为何要去日本印刷包装袋?抓住此问题再进行一次因果分析,学生的理解会深入进去。譬如日本的印刷质量比国内好,说明“中国制造”的技术升级需加快步伐;譬如厂方可能借机出国旅游,心思并未用在设计审核上,说明反腐败工作不可忽略细节。

这样步步追问、层层深入的因果分析,可以借助“鱼骨图”来表述。

三、进行因果分析的教学案例剖析

要学会因果分析,不仅需要掌握一些分析方法,更需要反复地训练。正如数学一般,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在一例一例的训练中逐渐增强的。

例如,电影《战狼2》创造了国产电影票房新纪录,并跻身全球影史榜前60名。笔者要求学生分析《战狼2》取得巨大票房成功的原因,写一篇议论文。

学生分析出的原因大致如下:

外因——上映时间巧妙;同档期电影无太强竞争对手;观众厌倦“小鲜肉+大IP”的模式;媒体好评、观众口碑形成全民宣传之势。

内因——展现爱国主题;填补英雄形象的空白;故事好看;制作精良;立足真实背景。

审视学生的分析成果,可见学生的思路较为开阔,对主要原因的把握较为准确,但仍存在问题:

第一,找到原因后缺乏深入分析。

例如,说“展现爱国主题”,只列举了影片中触动观众爱国情怀的细节,而没有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感人”。事实上,影片感人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情节有代入感。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海外生活的一员,也可能自己的亲人朋友正在国外。在国外,从未见过枪的国人第一次直面现代战争的迫害,最终得到祖国的保护,这样的情节设计很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又如,说“故事好看”,只是把故事情节复述了一遍,或说自己看得津津有味的感受,而没有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好看”。事实上,影片好看源于类型定位十分清晰,即军事动作片。它遵照类型片的方式设计情节,开场15分钟之内的第一场打戏(冷锋与海盗水下激战)就是全片的第二高潮,随后又有敌我悬殊、英雄救美、枪战飙车等一系列动作片的经典桥段,很好地迎合了观众的观影需求。

学生只停留在表层谈感受,一方面是因为只学会了因果分析的形式,而缺乏“想透说清”的意识,一方面也是因为缺少“类型片”等相关知识。要想做好因果分析,既需要将分析形式深化为思维方式,内化为理性精神,也需要拓宽生活视野,丰富知识积淀。

第二,缺少通过对比挖掘原因的意识。

譬如,为什么《战狼2》能打破军旅片长期以来不受关注的局面?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第一,在人物塑造上,过去的军旅片塑造的大多是高大全的军人形象,而冷锋的性格更加立体。他既是为战友的安危脚踢恶霸的热血硬汉,也是在非洲冒死解救同胞的优秀军人,还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儿女情长。第二,在题材选择上,过去军旅片取材较为单一。如果以历史事件为基础,则必须遵照历史事件已有的情节;如果以当代为背景,则面临着“和谁打”的难题,大多只能以一场轰轰烈烈的演习结束。相比之下,《战狼2》找到了对手,矛盾冲突就比较激烈,而个人英雄主义的设定又使情节有更多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如果说之前学生找的原因如 “形象感人”“制作精良”等是电影成功的一般原因,那么通过对比则可以在细部发现问题,找到《战狼2》成功的特殊原因。选取与研究对象相似的参照物,找出“同中之异”,可以使对比结果更接近本质。

四、余论:高中语文应适度引入逻辑知识

因果分析是逻辑思维训练的一个示例,逻辑思维训练应当系统化,以系统的逻辑知识做支撑。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学科分类目录,逻辑学在七大基础科学中仅次于数学,说明逻辑学与数学一样具有基础工具性。反观现实,不讲逻辑似乎是中国社会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在写作中,大家习惯用打比方来“讲道理”,用富于情感的呼吁、激动人心的语言来“论证”。对高中生进行适度的逻辑学教育实属必要。

目前,逻辑学在整个高中课程体系中处于“三不管”状态,无论是数学、政治还是语文,都只有点滴的“渗透”,力度不够,效果不佳。有一些教材重新引入了逻辑知识,如上海S版教材编排了十九项逻辑知识要点,人教版教材在必修4安排了一课“逻辑和语文学习”。这些教材的做法值得推广,选取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概念、判断、推理、逻辑规律等知识,从课文、寓言等通俗之处出发,配以密切联系生活的训练,向学生普及逻辑知识。

猜你喜欢

战狼议论文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议论文阅读专练
逻辑
创新的逻辑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战狼2》主旋律叙事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表现
吕建民 《战狼》背后的电影人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战狼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