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配制酒中9种合成着色剂
2018-04-12刘子雄刘映铄郑鸿涛
◎ 刘子雄,刘映铄,郑鸿涛
(中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广东 中山 528437)
配制酒是指以蒸馏酒、发酵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以食用动植物、食品添加剂作为呈香、呈味、呈色物质,按一定工艺加工而成,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其生产工艺允许添加一定量的着色剂改善其色泽,而合成着色剂因性质稳定,染色效果好,成本低廉易得,用量少等特点受到不少食品企业的青睐。但是,过量摄入合成着色剂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对允许添加的合成着色剂使用量作了相关规定。
目前,合成着色剂主流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GB 500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2]涉及7种着色剂的检测,SN/T 1743-2006《食品中的诱惑红、酸性红、亮蓝、日落黄的含量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3]涉及4种着色剂的检测,共包含9种合成着色剂,分别为柠檬黄、新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亮蓝、酸性红(偶氮玉红)和赤藓红。GB 500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中赤藓红的前处理方法与其他着色剂的前处理方法又不同,并不是利用聚酰胺粉吸附原理而是利用液液萃取进行处理,在日常检测工作中,特别是大批量多项目合成着色剂检测工作中,往往造成一个样品多次前处理,分别检测,给日常检测工作带来不便,不仅检测时间大大延长,对检测资源也造成一定的浪费。以下根据GB 500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SN/T 1743-2006《食品中的诱惑红、酸性红、亮蓝、日落黄的含量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4]的要求,参考有关文献[5-7],再结合日常检测工作的经验,利用聚酰胺粉吸附原理,对配制酒中合成着色剂进行提取和净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进行9种合成着色剂的检测。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仪器:安捷伦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G1315D 1260DAD检测器;Milli-Q Integral 3 System纯水系统;SSW-600-2S型电热恒温水槽;SHB-ⅢA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试剂:标准物质柠檬黄(纯度95.5%)、新红(纯度89.0%)、苋菜红(纯度92.8%)、胭脂红(纯度98.2%)、日落黄(纯度90.5%)、诱惑红(纯度86.3%)、亮蓝(纯度92.3%)、酸性红(纯度93.5%)、赤藓红(纯度91.0%),均由德国Dr.Ehrenstorfer公司提供;色谱级甲醇(默克)和乙酸铵(阿拉丁);分析纯甲醇,甲酸,无水乙醇,氨水,柠檬酸;层析用聚酰胺粉100~200目;一级水;配制酒试样,购自超市。
1.2 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按GB 5009.35-2016方法要求配制,固体纯品型标准品需根据纯度折算浓度。pH=5的甲醇-水(V∶V=6∶4):量取分析纯甲醇60 mL,纯水40 mL,混匀,然后用甲酸调节pH到5。乙醇-氨水-水(V∶V∶V=7∶2∶1):量取乙醇70 mL,氨水20 mL,纯水10 mL,混匀。柠檬酸溶液:称取20 g柠檬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pH=5的水:水中加柠檬酸溶液调pH到5。乙酸铵溶液(0.02 mol/L):称取1.54 g乙酸铵,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
1.3 样品前处理
称取样品10 g(精确至0.001 g)至200 mL烧杯中,加水约40 mL混匀,用pH=5的水调节pH至酸性,置于60 ℃电子恒温水浴锅中,加入约1 g聚酰胺粉,搅拌。静置至上层水溶液呈无色透明时,趁热将样品溶液倒入G3垂融漏斗中抽滤,用pH=5的水洗涤3次,每次10 mL,然后用pH=5的甲醇-水洗涤3次,每次10 mL,弃洗涤液。换干净的抽滤瓶,用乙醇-氨水-水解吸3~5次,每次10 mL,直至色素完全解吸,收集解吸液至200 mL烧杯中,置于80 ℃电热恒温水槽中浓缩至约2~3 mL,加水定容至10 mL,经0.45μm PTFE微孔滤膜过滤,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
1.4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ae Plus C18(4.6×250mm 5-Micron)。流动相:色谱甲醇(A)和0.02 mol/L乙酸铵溶液(B),梯度洗脱,见表1。流速:1.000 mL/min。柱温箱温度:35 ℃。进样量:10 μL。DAD检测波长:亮蓝检测波长为575 nm,其他为480 nm(波长变动时间设置为0~8.20 min,480 nm;8.21~8.57 min,575 nm;8.58~10.05 min,480 nm)。
表1 梯度洗脱条件表
2 结果
2.1 方法的线性和检出限
在设定的色谱条件下,9种合成着色剂色谱分离情况如图1所示,线性方程及相关系数见表2。在本实验条件下,按照信噪比S/N=3计算检出限,结果见表2。
图1 混合标准溶液色谱图
表2 9种合成着色剂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和检出限表
2.2 方法的准确度
方法准确度用样品加标回收率表示,对试样进行3个浓度水平加标,每个水平进行3次重复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9种合成着色剂加标回收率表
2.3 方法的精密度
方法精密度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自制含有9种着色剂的配制酒试样,进行7次重复测定,计算精密度,结果见表4。
表4 9种合成着色剂的方法精密度表(n=7)
3 讨论
3.1 波长的选择
GB 5009.35-2016和SN/T 1743-2006方法均采用254 nm作为检测波长,但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特别是基质较复杂的样品,容易造成干扰,出现假阳性,而且亮蓝在254 nm处响应也较低。亮蓝波长选择为575 nm,响应明显提高,其他着色剂波长选择为480 nm,基质干扰明显降低。
3.2 淋洗液的选择
GB 5009.35-2016和SN/T 1743-2006方法均选择甲醇-甲酸(V∶V=6∶4)作为其中一种淋洗液。实验发现,由于酸性过强,当以甲醇-甲酸淋洗吸附有赤藓红的聚酰胺粉后,赤藓红被一并洗脱下来,回收率基本为零。故本方法对淋洗液进行了优化,把甲醇-甲酸更换成pH=5的甲醇-水,赤藓红的回收率显著提高,满足定量要求。
4 结语
通过线性、检出限、准确度及精密度等方法确认,本方法符合检验要求,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并且节省了检测时间和资源,可用于配制酒中合成着色剂的定量检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 500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SN/T 1743-2006食品中的诱惑红、酸性红、亮蓝、日落黄的含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27404-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戚荣平,梦 琪,桑 娴,等.聚酰胺粉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蜜饯中合成着色剂[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10):1525-1527.
[6]吴晓红,蒋彩云,胡文彦,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制酒中6种人工合成色素[J].酿酒科技,2014(5):102-104.
[7]王 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味料中新红、酸性红、赤藓红的含量[J].上海计量测试,2013(2):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