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产业链的中职专业链体系构建研究
2018-04-12李小卓
◎ 李小卓
(广西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广西 来宾 546199)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科学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做到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结构相对接,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合适、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中职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构建专业链式发展模式能较好地对接区域产业链,在满足产业链发展的同时,又能做到专业协同发展,从而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1 问题的提出
2010年12月2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43家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提出职业教育“专业要与产业对接”的建设目标。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围绕地方产业链来进行专业设置与建设,尝试找到行之有效的建设与发展模式,提高专业和产业的吻合度。
2 概念的厘清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形态。从狭义上来理解,产业链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所形成的完整链条;从广义上来理解,产业链是在面向生产的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上游延伸进入基础产业和技术研发环节,下游拓展则进入市场拓展环节。专业链,是中等职业学校为服务区域经济,振兴地方特色产业,以学校优势专业为核心,将一些具有共同特性和关联课程的专业组合成链,通过专业链群的建设模式培养产业链所需的人才,达到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和专业协同发展的目的。
3 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关系
专业链将学校办学与地方区域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学校做大、做强、做特的发展需要,也是学校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产业的突破口。专业链与产业链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一方面,依托产业链的组成进行专业链建设,可以使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紧扣产业的人才需求变化,彰显职业教育服务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另一方面,专业源于产业,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往往催生新的专业[1]。
4 专业链建设的重要性
4.1 有利于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直接为劳动者提供不同的服务岗位。以服务地方特色产业链来建设专业,建设方向将会直接聚焦于产业和职业岗位上,专业优势全方位对接和服务产业链,形成“你无我有,你有我特,你特我优”的专业建设特色,助力地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4.2 有利于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最容易形成“两张皮”现象,即教的在实际生产中用不上,用的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教。专业建设过程中将会按照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核心课程设计,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生产过程,在生产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真正实现“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学习过程生产化”。
4.3 有利于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根基在于找到职业工作岗位、岗位群和职业标准。职业标准源于企业,源于产业,依托产业链来重构课程体系和开发课程,有利于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对接。
4.4 有利于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对于产业链下的企业,不同的岗位都会有不同的职业资格要求,证书就相当于准入门槛。从产业和企业中了解职业工作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应关系后,才能根据职业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专业教学,并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2]。
4.5 有利于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每个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产业链下工作的职业人,在岗位需求知识不断更新的大环境下,更愿意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适应岗位的新需求。
5 专业链建设框架体系
5.1 专业设置现状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6所中职学校资源整合后的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016年,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专业设置见表1,覆盖专业大类目录19个大类的9个大类,覆盖率为47.4%。开设18个专业,覆盖专业目录321个中的19个,覆盖率为5.9%。
表1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专业设置表
5.2 区域产业链现状
来宾是全国第二大蔗糖生产基地,蔗糖产业是来宾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甘蔗则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蔗糖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以技术、人才、产品为桥梁,以蔗糖产品加工为中心,不断地向上游市场营销和下游蔗种培育拓展,现已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式产业链,纵向以甘蔗育种、机械化耕作、种植管理、机械化收割与装载、交通运输、蔗糖加工和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横向则聚集在蔗渣环节的造纸、有机肥、食用菌、纸张、板材、饲料的产业链。
5.3 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政策驱动是关键,国家从资金、良种、机械化等多个方面大力扶持地方性特色产业,来宾市的蔗糖产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2016年,来宾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双高”基地建设,落实“两高”糖料蔗基地274.67 km2,糖料蔗单产提高2.0%。2017年,将再新增180 km2“双高”基地,相对于蔗糖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学校的专业建设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专业建设与蔗糖产业的需求匹配度不够。
各种新型甘蔗覆土中耕机、大中型拖拉机、甘蔗联合收割机、甘蔗提升机的生产,将会极大地改善甘蔗种植生产条件,减轻蔗农的生产强度,推动甘蔗综合产出与农民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但是,这些新型设备的应用、保养、维修与当前蔗农的技术能力的矛盾成为制约农机综合效益与效率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进一步实施,电子商务呈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引导产业进入互联网销售模式,农产品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蔗糖产业传统的“层级批发+零散销”模式带来的成本高、物流损失、交流信息不畅等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快速解决。因此,蔗糖产业急需培养大量既懂蔗糖专业知识又能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的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仓储物流也随之发展。智慧仓库的物流模式在智能机器人的辅助下,实现了快速分拣、打包出货,仓库运行效率大为提升。智能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将会在蔗糖产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
5.4 提高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的对策
5.4.1遴选相关专业形成专业链
遴选相关专业形成专业链:①围绕蔗糖产业链的人才需求进行匹配专业的遴选。②在遴选出来的专业中构建以一个重点专业为主干,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5.4.2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课程,蔗糖产业是局域经济特色产业,全国开设蔗糖类专业的职业院校为数不多。教学标准陈旧,教材偏少,教材应用“水土不服”,这些成为专业教学质量无法有效提升的直接因素。根据蔗糖产业的特点和对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校企合作重构了以服务蔗糖产业链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按不同岗位的职业标准开发、以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具有本土特性的系列化教材和教学资源库。
5.4.3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在专业链建设过程中,以服务蔗糖产业链为原则,对核心专业“强链”,缺失专业“补链”,新兴专业“建链”,过时专业“撤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的吻合度。近年来,学校针对生源萎缩、服务产业链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进行“撤链”;根据蔗糖产业链“互联网+”需求,将计算机应用专业加专业链,重点建设蔗糖电商营销平台搭建的课程,对蔗糖产业链上缺失的专业进行“补链”;在“中国制造2025”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在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以其特有的分拣和搬运智能仓储物流服务功能进入学校视角,学校新增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并纳入专业链建设中,及时对新兴专业进行“建链”。
5.5 建立专业链框架体系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根据蔗糖产业链的特点和学校现有专业情况,构建以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制糖方向)为核心,以蔗糖关联课程对接蔗糖产业链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应用等5个专业的协同发展、良性循环的“一核多元”建设模式。学校在专业建设整体上聚焦蔗糖产业链,解决人才和技术服务的链式需求,形成“你无我有,你有我特,你特我优”的专业建设特色,助力来宾市蔗糖产业转型升级。专业链服务蔗糖产业链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链服务蔗糖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中职学校集中优势专业的教学资源聚焦区域特色产业链,从而形成专业链群体优势,有利于动态调整专业,增强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专业的协同发展和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形成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优势。
参考文献:
[1]秦 虹.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探索——以天津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为例[J].教育科学,2013,29(5):76-81.
[2]黄可人.基于产业链整合的广西蔗糖发展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7):57-60.
[3]张学芳.基于区域产业结构对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的调整——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J].沿海经济研究导刊,2014(1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