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复原力量表在神经症患者中的适用性及其复原力特征分析*
2018-04-12
神经症(Neurosis),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压力随之增加,神经症已成为很常见的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各国的调查资料推算,人口中罹患神经症者约为重性精神病的5倍,神经症各亚型占所有精神疾病花费的1/3[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据资料显示,我国神经症患者有两千多万人[2]。目前,多采用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3]。但镇静催眠药物的不良反应大,易产生依赖性,长期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复发率高,因此,非药物疗法成为神经症的主要治疗方法[4]。神经症患者往往具有特定的个性特征,复原力作为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人格品质,将为神经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复原力(Resilience)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展精神病理学[5],其他学者有译作“心理弹性”、“韧性”、“抗逆力”等。美国心理学会(APA)将复原力定义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6]。目前,对精神病学和精神病理学领域的复原力研究缺乏关注[7]。已有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是有复原力的[7]。复原力不是指不受伤害的神奇状态,当一个人被诊断为严重精神障碍时,复原力并没有终止,而且,当精神疾病患者努力从精神障碍中恢复健康后仍然被视为有复原力[8]。如日本的森田正马先生正是因为有过治愈神经症的经历才总结出了森田疗法。因此,很有必要研究神经症患者的复原力特征,以为后期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挖掘个体自身的优势和潜能,而不是只关注压力、缺陷和疾病,对于帮助个体成功应对压力、改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山东省某医院和广东省某医院神经症患者共141例,剔除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53例[使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得分低于85分者],占37.6%,剩余88例[平均年龄(29.38±11.83)岁],作为研究组。其中,门诊患者41例,住院患者47例;男41例,女47例;已婚31例,未婚45例,离异11例,再婚1例;来自城市31例,城镇22例,农村35例;文化程度:初中14例,高中(含中专)32例,本专科39例,研究生3例;职业:学生29例,教师10例,职员15例,公务员5例,农民9例,工人5例,个体5例,待业9例,退休1例;恐怖性焦虑障碍5例,其他焦虑障碍39例,强迫性障碍12例,分离(转换)性障碍16例,躯体形式障碍9例,其他神经症性障碍7例。由精神科医师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入组标准进行筛选,排除各种严重躯体疾病、各类重型精神疾病、过敏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筛选标准:(1)年龄≥16岁;(2)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或有一定的中文阅读理解能力;(3)无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史;(4)被试者自愿参与研究并能够配合完成测试。其中30名患者在4周后进行重测。本研究已经单位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另外,整群抽取山东省某社区居民155名,回收138名,删除无效数据17名,有效数据121名,有效率87.68%。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筛选出心理健康者93名(筛选标准:SCL-90总分<160分,阳性项目数不超过 43 个)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8.25±10.23)岁],有心理问题的社区居民占23.14%。其中,男23名,女59名,不详11名;已婚29名,未婚42名,离异2名,不详20名;来自城市28名,城镇13名,农村27名,不详25名;文化程度:高中(含中专)35名,本专科34名,研究生3名,不详21名;职业:学生33名,教师11名,医护人员13名,公务员10名,职员3名,不详23名。神经症患者与正常社区居民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5,P=0.507),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测评工具
1.2.1.1 亚洲复原力量表[9]共19个条目,包括自我可塑性、情绪管制和灵活应对3个维度,自我可塑性由5个条目组成,主要反映个体在遇到挫折时,认为自己是自强不息的;情绪管制由8个条目组成,主要反映个体把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和挫折看作是挑战、学习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灵活应对由6个条目组成,主要反映个体在面对压力时,调节使用不同的应对策略。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个体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复原力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936,Guttman分半系数为0.913。
1.2.1.2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10]由解亚宁编制,共20个条目,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主要考查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意识、有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每个条目从0(不采用)~3(经常采用)4级评分。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692。
1.2.1.3 焦虑自评量表(SAS)[11]由Zung于1971年编制,包含有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多用于评估焦虑个体的主观感受,分数越高,焦虑水平越高。该量表有较高的效度,近年来,已经作为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常用自评工具。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66。
1.2.1.4 抑郁自评量表(SDS)[11]由Zung于1965年编制的自评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按1~4级评分。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该量表能有效地反映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918。
1.2.1.5 症状自评量表(SCL-90)[12]采用王征宇翻译的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采用1~5五级评分,通常是评定被试一周以来的心理症状情况。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915。
1.2.1.6 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13]由Randolph C于1998年编制,具有测查时间短、被试合作性好、学习效应小、可重复测量、测查工具方便携带等优点。该测验包括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延迟记忆5个因子共12个分测验,依据美国常模将原始分转换成量表分,得分越低,说明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受损越重。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的认知功能评定。
1.2.2 施测程序 根据ICD-10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入组标准,选取神经症患者进行一对一施测,所有患者在问卷施测前均进行RBANS测验,剔除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得分≥85分的患者即进行问卷测验。另外,整群抽取山东省某社区居民,施测SCL-90以筛选出心理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集体施测同样的问卷,测验完成后,当场回收。
1.2.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和Amos 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信度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症患者亚洲复原力量表的信度分析 对复原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进行信度分析,复原力各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重测信度均较高。见表1。
表1神经症患者亚洲复原力量表的信度分析(n=88)
注:*P<0.01
2.2 神经症患者亚洲复原力量表的效标效度分析 对复原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SCSQ、SAS、SD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复原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SCSQ积极应对均呈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均呈负相关,但相关系数均较低(r≤0.232);与SAS、SDS均呈负相关(P<0.01)。见表2。
表2 神经症患者亚洲复原力量表的效标效度分析(r)
注:*P<0.05,**P<0.01
2.3 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Amos20通过最大似然法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获得模型的估计参数和拟合指数,结果为:χ2/df=1.373,RMSEA=0.065,CFI=0.932,IFI=0.934,NNFI(TLI)=0.922,由此可见,χ2/df<5,RMSEA<0.08, CFI、IFI、NNFI(TLI)均大于0.90,表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较好,支持原有理论模型。
2.4 两组复原力特征分析 研究组复原力量表总分及自我可塑性、灵活应对、情绪管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复原力比较
2.5 神经症患者复原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复原力总分为因变量,SCSQ、SAS、SDS评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对复原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抑郁对复原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adjR2=0.610 ,P=0.000 )。见表4。
表4 神经症患者复原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神经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神经症患者常具有某种个性特征,这决定着他们患神经症的易感程度[14]。他们自知力良好,无精神病性,但心理极其脆弱,情绪极不稳定,患者敏感、多疑,家庭、社会适应能力极差[15]。该病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特别需要临床工作者的及时干预。
本研究在筛选神经症患者时加入了RBANS测验,因为在临床工作中以及查阅文献发现,部分患者有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认知功能障碍[16],这影响了他们在问卷调查中的理解。故剔除部分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症患者,以提高调查问卷的质量。在本研究中,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症患者占37.6%,即神经症患者中约有3/8的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但是,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统计资料。另外,本研究使用SCL-90筛选出心理健康的正常社区居民,剔除有心理问题的社区居民,总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14%,处于唐秋萍等[17]报告的3.79 %~29.1 %之间。
对亚洲复原力量表应用于神经症患者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效标效度及结构效度的分析表明,该量表的信效度较高,是稳定的、可靠的,可用于神经症患者复原力的分析和研究。
研究组复原力量表总分及自我可塑性、灵活应对、情绪管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神经症患者的复原力各维度水平及整体水平均低于正常人群,这与费龙才等[18]研究的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的复原力特点相一致。他们很少有积极乐观的信念,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差,在面对压力或挫折时,不能灵活地改变应对策略,这导致神经症患者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较难从疾病中康复。这提示心理健康工作者要从认知、情绪、行为等各个层面入手,逐渐提高神经症患者的复原力水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症患者的SCSQ积极应对和抑郁影响其复原力水平。这表明,神经症患者积极应对问题的能力、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可以预测其复原力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其从疾病中康复的程度。已有研究表明,复原力能够帮助个体有效应对压力,缓解负性情绪,增加保护性因素[19]。在临床工作中,应关注神经症患者的复原力水平,增加复原力的保护性因素,积极干预复原力,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缓解压力,提升他们积极应对问题的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这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预防复发。有研究证据指出复原力提升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效的[20,21],复原力是可以习得和发展的[7]。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挖掘患者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引导他们多看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增加幸福快乐等正性情绪体验,减少抑郁等负性情绪体验,灵活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提升复原力对抗未来的逆境,有助于神经症患者尽快从疾病中康复,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虽然不是所有的患者能够完全恢复健康,但是帮助他们加强复原力,使他们带着症状更好地生活、恢复社会功能,这是值得努力的。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样本量较少,对于结果的推广需要扩大样本量。另外,横断面研究存在时间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需要采用纵向研究进一步验证。
致谢:感谢深圳市康宁医院毕建强医师为本课题实施提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