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月乐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分析
2018-04-11段萍
段萍
在临床治疗上,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类较为常见的无排卵性功血,也被称为围绝经期功血,一般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一般情况下,围绝经期功血涉及的治疗方路径繁杂,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借助性激素止血与调整月经周期。现如今,应用曼月乐、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已经获得了一定疗效[1]。本文主要选取本院74例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的治疗过程,总结并阐述曼月乐和米非司酮的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37例,实验组患者年龄41~68岁,平均(53.7±2.2)岁,体质量51.2~74.1 kg,平均(57.3±2.3)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2~69岁,平均(54.1±2.1)岁,体质量52.3~74.7 kg,平均(57.5±2.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米非司酮治疗,在刮宫术结束后,让患者第5天口服米非司酮,每天服用10 mg,连续服用3个月。
1.2.2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展开曼月乐治疗,患者在刮宫术术后第5天,于子宫内放入曼月乐。于3个月后,常规检查患者的尿、血状况与肝脏、肾脏功能,在6个月后,复查患者的血、尿情况以及肾脏、肝脏功能。
1.3疗效评价标准无效:在治疗时或者停药后,患者依旧月经不规律,或者发生经量提高的情况;有效:在治疗时,患者经期规律,同时月经量少或者发生闭经现象。疗效评定指标包括: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数量以及月经量等。
1.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恶心、腹痛、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1.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变薄、血红蛋白数量均显著增加、月经量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后3个月时,在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有所提高、血红蛋白数量以及月经量略微增加。在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进一步变薄、血红蛋白数量以及月经量略微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变薄、血红蛋白数量增加以及月经量减少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比较(x±s)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发生乳房胀痛1例、恶心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对照组发生下腹痛3例、乳房胀痛5例、恶心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4%。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最大的原因就是卵泡对促性腺激素敏感性下降,同时也可能是下丘脑-垂体对性激素正反馈调节的反应性下降,进而发生身体功能缺陷。对该病的治疗原则就是调整月经、止血、下降经量。一般情况下,围绝经期功血疾病和女性围绝经期卵巢功能的衰退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治疗的失败[2]。也正是因为围绝经期功血疾病的特点,很容易造成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俱疲。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上,曼月乐、米非司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曼月乐作为一类52 mg的宫内节孕环,应用的是局部高浓度孕激素,对患者子宫内膜的生长起到克制作用,降低了子宫内膜的增厚[3]。同时,曼月乐还能够对雌激素在患者子宫内膜中的合成造成抑制,降低内膜对雌二醇的敏感,帮助内膜萎缩慢慢退化[4]。另一方面,因为米非司酮作为一类高效的拮抗孕激素,能够使子宫内膜逐渐的萎缩,同时米非司酮也具有非竞争性拮抗雌性激素的作用[5]。在起着有效抑制雌性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之余,也可以降低患者内膜组织中的雌激素、孕激素的受体。由此可知,米非司酮在让内膜发生萎缩的同时,还可以对子宫内膜的增生起到克制的作用[6]。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1.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2.44%;与治疗前比较,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变薄、血红蛋白数量均显著增加、月经量均显著减少。较治疗后3个月时,在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有所提高、血红蛋白数量以及月经量略微增加。在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进一步变薄、血红蛋白数量以及月经量略微增加。治疗后,实验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变薄、血红蛋白数量增加以及月经量减少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7-8]。说明在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的治疗中,曼月乐治疗路径明显优于米非司酮治疗路径。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功血患者的治疗中,曼月乐的治疗价值显著,显著优于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值得进一步应用。
[1]申秀荣.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311-312.
[2]王臻.立愈散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10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3):92.
[3]黄莉.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12):888-890.
[4]熊毓娟,刘瑜.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5(30):4218-4220.
[5]吴佩蔚.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加米非司酮联合归脾丸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1):139-140.
[6]孟燕,孙爱辉,赵芳.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30):63-64.
[7]欧阳小娟.曼月乐联合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20):119-120.
[8]金龙,刘兰花.米非司酮五日三周期疗法在围绝经期功血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