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18-04-11王东亮
王东亮
二十世纪末,针对“谁是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语言学家”这个问题,学者们有一些分歧。有人认为是提出了“双重分节”(double articulation)理论的安德烈·马蒂内,因为他的著作在语言学界被引用最多;也有人认为是埃米尔·本维尼斯特,因为除了语言学领域,他的著述在其他学科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譬如他的“历史/话语”(histoire/discours)概念区分对文学研究影响甚巨,并且构成了叙事学的奠基性概念“故事/话语”的直接思想来源。这种争议于2012年一锤定音:在本维尼斯特的遗作——1968—1969年在法兰西学院所讲授的《最后的课程》被整理发表之际,著名文学批评家茨维坦·托多洛夫在为该书所作的跋语《为学一生》中不仅确认本维尼斯特为“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语言学家”,更是把他杰出的学术贡献领域从此前公认的波斯—伊朗学研究、印欧语研究和普通语言学重新明确为:比较语法和印欧语研究、思想史和观念史研究以及普通语言学和符号学研究。
虽然为学一生,硕果累累,但这位伟大学者的晚年却十分不幸。1969年底,他突患中风,并导致偏瘫和失语症,几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而这一年正是他学术极为活跃和学术成果高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完成了两篇陈述语言学的扛鼎之作:《陈述的形式配置》和《语言符号学》;他的历史语言学巨著《印欧语体制机构词汇》亦相继问世;他担任了新成立的国际符号学协会的第一任主席;从当年二月起,他已经开始在法兰西学院讲授其对文字问题的思考……面对多项学术“在建工程”以及构思中的研究计划,无法想象这位思维活跃、创造力旺盛的学者怎样经历着疾病带来的痛苦和被迫放弃一项项计划的无奈,也无法想象一位可能了解上百种语言与文字的语言学大师,在拒绝了失语症治疗方案后是怎样在沉默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七年。
为纪念本维尼斯特逝世40周年暨《普通语言学问题》第一卷出版50周年,2016年秋季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召开了国际学术研讨会(参见高冀“《普通语言学问题》五十年:2016年本维尼斯特纪念研讨会综述”,《外国美学》第26辑,2016年第2期);众多知名学者和本维尼斯特弟子学生撰写的《围绕本维尼斯特》纪念文集也同时出版。
在诸多纪念文字与学术论述中,法国著名符号学家、语言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此篇演讲稿最负盛名。克里斯蒂娃结合自己与本维尼斯特的亲近交往以及对本氏两部新发表遗著的阅读体验,深度发掘了本氏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贡献,探讨了本氏的语言学遗产为后世开辟的学术前景,同时也提供了有关晚年本维尼斯特生活与精神状态的重要信息。这是一篇兼具见证性和学术性的非常值得介绍的好文,同时亦为国外本维尼斯特研究发展方向的直接反映以及克里斯蒂娃本人的最新学术思考。
作为埃米尔·本维尼斯特及让-克洛德·高概一脉法国语言学符号学的中国传人,我们希望借助《当代修辞学》这个学术平台,通过克里斯蒂娃演讲稿的译介以及龚兆华即将在北京大学答辩的、中国首部专门研究本维尼斯特学术思想的博士论文《埃米尔·本维尼斯特陈述理论研究》,虔诚地表达对前辈大师的深切缅怀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