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8-04-10苗嘉瑞
摘 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也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对于教学有效性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使学生有效学习,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
一 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最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堂氛围是积极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应在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二)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模式多种多样,如权威模式、放任模式、群体过程模式,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
(三) 师生教学的互动性
师生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基本的互动方式。过去我们的课堂的互动基本上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单向互动,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教师思维方式的简单的移植。师生互动的单一性助长了教师对自己权威的认同,限制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局限于固定书本知识的讲授,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种单一互动也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个性。根据互动主义理论,教学的互动对于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建立双向的、多层次的教学互动是教师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怎样看待教学,决定他如何实施教学。如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反复练习和强化,强调对学生的控制;也有的教师认识到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学生的人格个性,比较注重教学的情意性。目前,建构主义心里学为人们认识教学提供了新的基础,它认为教学过程中,要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提倡教师和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世界,尤其要注重情意性。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五)学习方式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学生本身的学习自主性,我们不能笼统地说接受式学习是无效,或合作学习就是有效地,要结合着用。
二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1)多使用积极性的评价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
(2)对学生多一些激情,讓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
(3)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教师不要总以权威自居
(4)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看法
(5)处理问题应灵活,避免死板、僵化
(6)少一些约束,多一些自由
(二)转变教学观念
多数教师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遵循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教学中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实际上,教学不是向学生传输固定知识、信息,而是一个活动变化的过程,师生在此过程中共同建构自己的世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教材、预定的教学设计为主。要注重教学的情意性,使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三)加强教学的互动性
(1)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与学生的交往
(2)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
(3)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保证
(四)加强课堂管理
(1)空间上管理上,学生的座位不宜安排得过于死板,应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2)在时间管理上,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
(3)问题行为管理上,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
总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化教材,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和有效性,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回答,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适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学可借助实物、媒体增强学生的体验,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教学组织形式应趋于多元化,保障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教师应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林.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7):40-41.
[2]刘金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104-105.
[3]王明义.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7):252.
作者简介:苗嘉瑞(1973.2-),男,黑龙江双城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