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经络5种分型CT与MRI的影像学特点研究
2018-04-10吴扬州
吴扬州
中医所指“中风”即为急性脑梗死,由于社会环境以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临床上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不断增多[1]。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中风中经络可分为阴虚风动证、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等5种分型。在现代医学诊断此类患者时,常用CT扫描、MRI扫描等,具有直观性、无创性等特点,且可对患者脑内病灶分布和大小进行准确显示[2]。因此本文即对中风中经络5种分型CT与MRI影响学特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风中经络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37~69岁,平均67.5岁。根据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标准[3]:阴虚风动证5例、肝阳暴亢证10例、痰热腑实证15例、气虚血瘀证30例、风痰阻络证40例。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并实施MRI与CT扫描。即采用四诊法进行中风病中经络辨证分型,根据患者入院后的临床表现和分型,于24 h内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HI-SPEED螺旋CT机行颅内CT扫描;入院1~7 d时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profile/o 0.2T MRI设备行颅内MRI扫描,扫描期间注意对患者病灶分布区域、病灶大小进行仔细观察,并对陈旧性梗死病灶和新近梗死病灶进行辨别。
1.3观察指标 对5种中风中经络分型CT与MRI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即观察病灶分布区域以及病灶大小。判定标准[4]:病灶≤2 cm×2 cm为小片状;病灶>2 cm×2 cm为大片状。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2.0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CT、MRI检查结果 100例患者中,CT扫描检出95个大小病灶,其中5例阴虚风动证全部检出病灶,10例痰热腑实证全部检出病灶,15例肝阳暴亢证全部检出病灶,30例气虚血瘀证检出病灶28例,40例风痰阻络证检出病灶37例。经MRI扫描检出病灶98个,其中5例阴虚风动证全部检出病灶,10例痰热腑实证全部检出病灶,15例肝阳暴亢证全部检出病灶,30例气虚血瘀证检出病灶29例,40例风痰阻络证检出病灶39例。MRI未检出病灶者2例,CT未检出病灶者5例,均为腔隙性脑梗死。
2.25种分型与CT、MRI病灶分布的关系 在CT与MRI表现上,中风中经络5种分型的病灶分布部位较为接近,其中气虚血瘀证病灶在放射冠状区域较为集中,风痰阻络证病灶在基底节区较为集中;两者CT病灶分布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5种分型与CT、MRI病灶分布的关系 [例(%)]
2.35种分型与CT、MRI病灶大小的关系 痰热腑实证CT与MRI病灶大小主要为大片状,其余4种主要为小片状,而在病灶大小上,痰热腑实证与其余4种分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5种分型与CT、MRI病灶大小的关系 [例(%)]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认为,中风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其中外因为劳倦、寒邪等,而内因则包括心肝肾三脏失调、气血亏虚、积损正衰等,由于上述原因导致阴亏加剧、筋脉失养、气血不畅,从而引起蒙蔽清窍、痰火上扰、血气逆行,因此属于本虚标实[5-6]。采用CT、MTI等影像学手段检测该病症时,MRI对于1~5cm直径大小的病灶检出率较高,而CT对于<5cm直径病灶检出率较低。所以CT、MRI两者检测区别主要针对微小病灶[7]。本研究中,在CT与MRI表现上,中风中经络5种分型的病灶分布部位较为接近,其中气虚血瘀证病灶在放射冠状区域较为集中,风痰阻络证病灶在基底节区较为其中;两者CT病灶分布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痰热腑实证CT与MRI病灶大小主要为大片状,其余4种主要为小片状,而在病灶大小上,痰热腑实证与其余4种分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以看出,痰热腑实证在各分型中最为严重,且其病灶多为大面积梗死灶,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为痰、热、瘀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综上所述,在CT与MRI影像学上,中风中经络5种分型中部分分型具有一定特点,其中痰热腑实证病灶主要为大片状,其余则为小片状;气虚血瘀证病灶以放射冠状区域较为多见,而风痰阻络证病灶以基底节区较为多见。
[1]陈永芊.中风中经络辨证类型与CT、MRI影像诊断的关系[J].中医药导报,2014,20(9):66-68.
[2]李宝然.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9):1010-1012.
[3]刘宇慧,陈阳,陶弘武.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MRI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6):190-193.
[4]詹乐昌,陈红霞,潘锐焕.现代中医辨证体系在中风病中的运用[J].新中医,2014,46(12):4-5.
[5]程文君.脑中风常见临床证型与脑CT影像结果关系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6):1473-1476.
[6]王志刚,叶子,刘文华.中风病患者中医分型辨证的头颅CT影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1):192-193.
[7]李雅军,赵泽华,李家琳.缺血性中风中医分型与影像学表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6):7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