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茶对老年2型糖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影响

2018-04-10文素利潘雪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糖化证候显著性

文素利 潘雪君

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渐渐成为我国流行病防治重点,糖尿病是其中重点防治的一类疾病。现阶段,临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老年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的研究,并且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会有异常现象表现出来,采用中西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后,能够促使其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1]。段华等[2]通过前期研究发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会有脾虚气弱的表现,中医认为该疾病的主要病机在于受到气阴两虚的影响后,促使肾虚血瘀,所以在对其进行治疗时,要严格遵循益气生津、滋阴清热、活血化瘀、健脾补肾的原则,本课题旨在采用安全、方便且患者容易接受和易推广等特点的研究项目,在慢性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进一步推广,以此来促使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在基层进行广泛性地推广。

人体血液中的血糖和血红蛋白进行结合之后,便会获得糖化血红蛋白,并且该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和血糖浓度之间主要呈现为正相关的关系,并且时间在120 d左右,能够在该期间对患者的血糖浓度进行有效观察。通过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进行测定,能够促使其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有效反映出现。为此,本研究针对相关血液指标进行了探究,主要包括餐前餐后血糖以及HbA1c。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大团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过程中糖尿病新诊断病例[3],按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方案,以行政村为单位,随机选取2个行政村,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符合试验病例标准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全部纳入,与对照组人数按1∶1配比,考虑到配比要求,符合试验病例标准的人数较少的行政村作为观察组。二者在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空腹血糖值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 (表1~2)。

表1 糖尿病患者入组前2组年龄、性别、血压值比较 (x±s)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指导患者自行按摩穴位,并且和观察组患者进行对比性探究。自行穴位按摩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对天枢穴进行轻揉,采用4个或者3个指头对天枢穴进行2~3 min的逆时针按揉,每天按揉1次;分别对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下脘、中脘以及上脘等穴位进行1 min的点揉,按揉手法为轻手法,每天1次;对患者全腹部采用两掌重叠方式或者全掌进行5 min的轻轻按揉,每天按揉1次;对胰腺投影区进行按摩,在腹部胰腺投影区放置4个手指,对其进行快速按摩,一直到皮肤发热为主,控制时间在2~3 min,每天对其进行1次按揉;对命门采用单手掌擦,一直到出现局部发热感,每天1次,1个疗程为30 d,连续对其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前后将分别记录患者2次相关糖代谢各项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DMQLS)等情况,以便与观察组的数据比较并评价其效果。

1.2.2观察组 除了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外,还要采用自拟药茶方对其进行治疗,具体药方为:桑叶15 g,生山楂15 g,荷叶15 g,绿茶15 g。如果患者血瘀,则于基础方上加夏枯草15 g,玫瑰花15 g;如果患者便秘,则于基础方上加抗白菊15 g,决明子15 g。即将以上各种药物均采用沸水进行冲泡,患者每天服用1剂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30 d,连续3个疗程。由中医科医师根据患者中医证候诊断,开具药茶方,并按患者不同证候进行个体化用药、健康指导。干预前后分别记录2次相关糖代谢各项指标、中医证候积分、DMQLS等情况,评价实施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DMQLS、HbA1c、FPG及餐后2 h血糖 (OTGG2h)。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对于非正态分布资料,对数转换使其符合正态分布后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获得FPG或餐后血糖高于正常值且HbA1c<7.5%的调查对象有效例数100例,调查对象年龄60~79岁。观察组5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为 (67.07±4.58) 岁;平均体重(64.36±9.37)kg。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5.81±6.58) 岁;平均体重 (64.28±9.17) kg。

2.2干预前后体重的对比 由表2可见观察组体重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无显著变化、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对照组体重在干预3个阶段无显著性变化;基线期和干预3月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6个月后2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2 2组体重变化情况比较 (x±s,kg)

2.3干预前后HbA1c的对比 由表3可见观察组HbA1c干预前及干预3月、6月后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对照组HbA1c在干预3个阶段也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基线期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2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3 2组HbA1c变化情况比较 (x±s,%)

2.4干预前后FPG的对比 由表4可见观察组FPG干预前及干预3月、6月后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对照组FPG在干预三个阶段也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0.05);基线期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2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4 2组FPG变化情况比较 (x±s,mmol/L)

2.5干预前后OTGG2h的对比 由表5可见观察组OTGG2h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6个月后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对照组OTGG2h在干预3个阶段也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0.05);基线期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OTGG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2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5 2组OTGG2h变化情况比较 (x±s,mmol/L)

2.6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DMQL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由表6可见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干预前生了显著性变化,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干预前后也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基线期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2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6 2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x±s,分)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显著增加,老年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中西医防治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异常现象存在,采用中医药对其进行治疗之后,能够促使其微循环和高黏度症得到有效改善[4]。段华等[5]学者通过前期研究发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会有脾虚气弱的表现,中医认为该疾病的主要病机在于受到气阴两虚的影响后,促使肾虚血瘀,所以在对其进行治疗时,要严格遵循益气生津、滋阴清热、活血化瘀、健脾补肾的原则[6]。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也被称为成人型糖尿病,其发病率在所有糖尿病中占有90%以上的比例。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症的范畴,脾虚气弱为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本文主要采用拟药茶方对患者进行治疗,药方中包括绿茶、桑叶、生山楂、荷叶等药物,采用沸水对其进行冲泡之后,便能够直接饮用。绿茶中分的茶多酚以及茶多糖均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对茶多酚的胰岛素样作用以及茶多糖的抗糖尿病活性作用进行应用之后,能够发挥出显著的降糖、清热解毒效果[7]。除此之外,它还能够促使微血管韧性增强[8-9]。西医则认为该疾病属于代谢性疾病的一种,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高血糖的出现是因为胰岛素的生物作用受到损伤或者存在有分泌缺陷。糖尿病患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高血糖状态,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损伤其神经、血管、心脏、肾部以及眼部。本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茶对患者进行6个月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大,这也充分证明了绿茶具有良好降糖作用。其次,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其中医症候积分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有明显变化出现,这充分说明了中药茶能够促使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并且保健作用显著。这与刘红[10]、谭玲等[11]的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讨论了中医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人糖代谢、中医证候的影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中医保健对老年2型糖尿病人的影响。通过探索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的联合加载试验,基层社区防治慢性病的实践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能够为改善老年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提供又一有效途径。

[1]赵志新.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优势[J].光明中医,2012,27(7):1471-1472.

[2]段华,马永军.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治疗与辩证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01,9(2):54-55.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S]2010.

[4]王一东,王庆梅.中医糖尿病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4(7):261-262.

[5]段华,马永军.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治疗与辩证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01,9(2):54-55.

[6]刘红.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状态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5,11(8):147-149.

[7]田佳星,赵林华,连凤梅,等.中西医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述评[J].中医杂志,2015,56(24):2093-2097.

[8]杨新河,吕帮玉,毛清黎,等.茶色素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02-205.

[9]卢素芳,王胜鹏.茶色素及其生物活性功能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24):6117-6119.

[10]刘红.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状态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5,11(8):147-149.

[11]谭玲.中医家庭医生对45例血瘀型糖尿病慢病管理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3,2(8):219-220.

猜你喜欢

糖化证候显著性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图像序列的显著性目标区域检测方法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