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盆栽培养料配方筛选试验*
2018-04-10楚晓真崔杏春葛桂民王宝瑞
楚晓真,龚 攀,崔杏春,葛桂民,王宝瑞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15)
盆栽食用菌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栽培模式,可作为常规的食用菌栽培方式,也可作为观赏兼食用的家庭栽培方式之一。在阳台上种植盆栽食用菌常出现出菇茬次少,有些甚至只出1茬,产量不高,且出菇部位多在边缘的现象。如何简化栽培过程,提高生物学效率,增加出菇茬次,是目前盆栽食用菌存在的主要问题。盆栽食用菌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盆栽为多,平菇营养丰富,每100克干品含蛋白质20 g~23 g,而且氨基酸成分齐全,矿物质含量也十分丰富[1]。
本试验通过以常见的玉米芯、棉籽壳、木屑3种不同碳源为主料[2]进行配方筛选、栽培方式研究,初步筛选出1种适合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盆栽的培养料配方。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3月。
1.2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平菇650。
原料:玉米芯、棉籽壳、木屑、麸皮、木屑、生石灰、全营养素等。
1.3 试验方法
1.3.1培养基配方
母种培养基:PDA培养基;原种培养基:麦粒98%、石膏1%、蔗糖1%;栽培种培养基:棉籽壳89%、麸皮10%、石膏1%。
1.3.2试验方法
共设4种处理,每种方法处理30盆,处理条件如下:
T1:玉米芯77%、麸皮20%、生石灰3%、全营养素0.1%、多菌灵0.1%,料∶水=1∶1.5。
T2:棉籽壳77%、麸皮20%、生石灰3%、全营养素0.1%、多菌灵0.1%,料∶水=1∶1.5。
T3:玉米芯50%、棉籽壳27%,麸皮20%、生石灰3%、全营养素0.1%、多菌灵0.1%,料∶水=1∶1.5。
T4:木屑77%、麸皮20%、生石灰3%、全营养素0.1%、多菌灵0.1%,料∶水=1∶1.5。
栽培方法:本试验主要采用生料栽培法,未进行常规的高温灭菌等一系列复杂消毒过程,简化了培养料制作过程,节约了成本。为了降低生料栽培污染率,所以时间定在11月中下旬,此时温度低,杂菌生长受到抑制,感染率低,把4种不同配方分别进行培养料预湿、拌料,拌匀后放置一昼夜,然后开始装盆,按一层料一层菌种的方式边装盆边接种,最后在料面覆盖一层薄膜进行发菌。每盆干料重约1.15 kg。接种后开始观察记录菌丝长势、满盆时间、出菇时间、产量和生物学效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情况
不同处理方法所统计的满盆时间、出菇时间、菌丝生长情况和污染率见表1。
表1 各处理菌丝生长情况和污染率
从表1可以看出,在同一天接种的情况下,T3满盆时间最短,出菇最快,菌丝颜色洁白,长势强,无污染;其次是T1和T2;T4满盆时间最长,出菇最慢,菌丝长势较弱,菌丝稀疏,污染率为3%。
2.2 不同处理方法的产量比较
不同处理方法所统计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见表2。
表2 各处理产量及生物学效率
从表2可以看出,T3的第1茬菇产量最高,平均单盆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116%,其次是T2,T4的单盆产量最低,生物学效率为71%。
3 结论
试验表明,T3以玉米芯和麸皮混配为主要碳源的培养料配方综合表现最好,发菌快,菌丝长势强,污染率低,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而且出菇茬次达3茬~4茬,最适合平菇盆栽。
参考文献:
[1]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178-181.
[2]盛春鸽,王延锋,潘春雷,等.不同栽培基质对平菇产量和性状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8):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