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约谈监管有效吗?
——基于真实盈余管理的视角

2018-04-09翟华云

财政监督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注协审计师管理层

●赵 颖 翟华云

一、引言

审计监管是提高资本市场中财务呈报质量的必要保证,是维持资本市场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2011年,中注协启动了年报审计约谈监管制度,按照不同风险主题开展约谈工作,就事务所承接的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警告,这样就有可能防患于未然,促使被约谈的事务所对承接的上市公司实施更加严格的审计(吴溪,2014);另一方面,审计约谈监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诸多媒体多次报道了审计约谈监管的相关信息,审计约谈监管制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是审计约谈监管方式在实践中的效果如何呢?即审计约谈监管方式有效吗?

中注协在开展约谈工作时会着重强调:当企业业绩波动很大的时候,应当保持审计师的职业怀疑,密切关注管理层有无调节利润的动机。盈余管理的过度会导致公司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严重干扰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监管动机是管理层操控利润的动机之一,因此已有学者从盈余管理的视角来检验监管方式的有效性,如王兵(2011)从宏观视角(事务所)和微观视角(CPA个人),检验证监会对事务所的行政处罚监管对上市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陈宋生(2013)从审计前后,审计与否的视角来验证政府审计监管对公司盈余管理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能有效限制公司操控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这些都说明监管方式能够抑制应计盈余管理,但是审计约谈监管方式与这些文献提到的事后或事中监管方式都不同,审计约谈监管方式是事前监管,并且这些结论都是从应计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的,而随着上市公司的财务丑闻的曝光和塞班斯法案的出台,使得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越来越普遍。真实盈余管理与上述盈余管理的方式不同,它不需要变更会计估计政策,比如减少研发投入,广告费用等以实现某一特定利润目标。但是操控真实盈余的活动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危害,从而扰乱资本市场的运行。那么对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否能像应计盈余管理一样限制操控空间呢?因此,本文从真实盈余管理的视角,基于中注协2012—2015的年报风险约谈数据,检验审计约谈监管的有效性,判断审计约谈监管能否有效抑制真实盈余管理。

本文的研究贡献如下:一方面,本文拓宽了监管和盈余管理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本文从独特的视角(真实盈余管理)研究审计约谈监管实施的效果,证明了审计约谈监管的意义和应当加强审计约谈监管的重要性。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监管问题在学术界早已展开热烈的讨论,同时研究监管活动的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审计监管活动非常重要,作为一种外部性监督活动,可以缓解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使资本市场得到有效运行。管理层追求真实盈余的目的主要有三:避免财务报告利润偏低;吸引投资者;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 (Roychowdhury,2006;Trueman and Titman,1988)。但是在国内,大部分操控真实盈余的活动是为了能有效应对监管政策。根据前人审计监管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领域的研究,目前存在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审计监管方式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操控真实经营活动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三个视角,从政府管制视角来看,阮滢(2017)研究认为政府审计监管能够有效抑制央视控股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从社会管制视角来看,何威风和熊回(2013)研究认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有效地抑制了公司操控真实经营活动的行为。从内部管制视角来看,向锐(2016)研究认为上市公司董事会下成立的审计委员会,能减少上市公司管理层操控真实经营活动的行为。另一种观点是审计监管方式对企业操控真实经营活动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因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管理者的经营决策可随时根据企业的真实经营活动进行调整。因此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审计风险,并且真实盈余管理很难被监管部门发现,因为真实盈余管理构造的真实交易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难以区分。因此它的隐蔽性很高,如Ibrahim(2011)以在美国被起诉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方式证明,相比应计盈余管理,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企业较少被起诉。进一步分析,由于管理层与股东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即使上市公司真的存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他们也会隐瞒公司相关的信息而不被发现。因此审计监管很难对真实盈余管理发挥抑制作用,如王良成(2015)研究认为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者不能辨认操控的真实盈余,从而中国证监会不能使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程度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审计监管方式能不能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这主要是因为每种审计监管实施的方式不一样,实施的强度和力度也不一样,因此审计监管的效果存在差异,政府管制视角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对事务所的审计行为形成约束;社会管制视角主要是对向社会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进行有效监督;内部管制视角主要是对公司运作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治理;而审计约谈监管作为审计监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方式,它是一种自律的预防性事前监管,它不是在审计现场中执行,而是在审计之前进行的保密性的谈话,会对事务所承接的上市公司的风险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交谈,参加的人员都是比较专业的人员。自2011年启动审计约谈监管以来,国内已有学者开始着手研究审计约谈监管活动的效果,例如吴溪(2014)研究结果表明事务所被约谈后,其承接的公司的会计利润程度显著低于管理层对市场的盈余预测;黄益雄(2016)从审计收费的视角,研究说明审计约谈监管的专业性,研究结果表明事务所被约谈后,审计收费显著降低;他还研究说明小规模事务所被约谈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中注协越来越重视审计约谈监管方式的实施,从2016年开始,中注协的约谈对象为所有的40家证券事务所。中注协的约谈方式主要有三种:书面约谈,当面约谈,同时进行书面约谈和当面约谈,因此在开展约谈工作的时候,中注协会根据不同情况而采取灵活的约谈方式。另外每次在约谈结束以后,中注协都会归纳总结出相关的信息并发函给会计师事务所,将系统风险防范真正的落实。并且当审计约谈监管方式启动时,在谈话过程中会强调盈余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种谈话过程会给审计师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使得审计师在审计上市公司时会格外谨慎。当公司的财务报告中的数字会发生大幅度变化时,审计人员会产生高度职业怀疑,从而更加细致的去观察公司的日常活动,使得公司的真实盈余不能够被管理层轻易操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审计约谈监管方式能有效抑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由于2011年中注协没有对外公开约谈2010年事务所的数据,同时2016年中注协约谈的证券事务所全部覆盖,所以为了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以2012—2015年对外公开约谈的2011—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基础,又因为真实盈余管理的计算需要前两期的数据,所以本文的研究数据为2009—2014年,并进行了以下剔除:(1)金融行业,因为该行业特殊;(2)财务数据不健全的企业。最后我们得到每年1537个样本企业,本文被约谈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来自中注协官网上的手工收集,其他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经济金融数据库。

四、回归模型与变量定义

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本文构建如下模型(1)来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

其中EMPROXY为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度量,YTS为审计约谈的度量,SIZE到SUSPECT等为控制变量,模型中有关变量的定义如下。

(一)审计约谈

本文在中注协官网上手工收集的基础上总结出:2012年有立信、华寅等18家会计师事务所被中注协约谈,2013年有大华、中磊等11家会计师事务所,2014年有瑞华、天健等17家会计师事务所,2015年有大华、致同等19家会计师事务所。因此2012-2015年被约谈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定义为1;未被约谈的会计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定义为0。

(二)真实盈余管理

本文借鉴Roychowdhury(2006)对操控真实盈余的度量,即通过销售操控形成的异常现金流(EMCFO)、生产操控形成的异常生产成本(EMPROD)、费用操控形成的异常费用(EMDISEXP)来衡量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计算方法如下:

销售操控:为提高企业报告的盈余质量程度,管理层会使用打折促销或降低赊销条件来增加销售量,但是这一行为会导致企业的现金净流入减少,使得企业的实际现金净流入会低于预期的正常的净流入。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差就是企业的异常现金流,我们使用模型(2)来估计异常现金流(EMCFO):

在模型(2)中,i为企业,t为时间,CFOit为当期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SALESit为当期营业收入,△SALESit为当期营业收入与上期营业收入的差,Ait-1为上期资产总额,所有变量用Ait-1平减是为了弱化异方差的影响,所求出来的μit为残差,即为计算的异常现金流(EMCFO)。

生产操控:当管理层通过过度价格折扣和过度生产操控真实经营活动时,会使得公司呈现出较高的异常生产成本,过度价格折扣和过度生产都会对销售成本产生影响,但是过度生产会对存货成本产生影响,最后会使得企业的实际生产成本显著高于预期的生产成本,实际值与预测值得差就是企业的异常生产成本,我们使用模型(3)来估计异常生产成本(EMPROD):

在模型(3)中,PRODit为当期销售成本与存货成本变化之和,△SALESit-1为上期营业收入与上上期营业收入的差,所求出来的μit为残差,即为计算的异常生产成本(EMPROD)。

费用操控:管理层为了增加当期企业利润,通过降低企业的相关生产费用,如研发费用,管理费用和培训费用等,我们使用模型 (4)来估计异常费用(EMDISEXP)。

在模型(4)中,DISEXPit为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所求出来的μit为残差,即为计算的异常费用(EMDISEXP)。

综上所述,管理层会通过上述描写的三种方式操控公司的真实盈余活动,但三种方式对综合指标真实盈余管理影响方向不同,我们参照前人的做法,最后得出综合指标真实盈余管理程度(EMPROXY):

(三)控制变量

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还选择了一些控制变量,所有变量的定义如下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呈现出所有公司的变量的情况,共6148个样本,其中可看出,异常现金流(EMCFO)、异常生产成本(EMPROD)、异常费用(EMDISEXP)的最大值分别为0.4555、0.6811、0.4903; 最小值分别为-0.5113、-0.4934、-0.3961;说明我国各上市公司之间的综合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及三种操控方式存在差异;其均值分别为-0.0061、0.0032、0.0052,说明大部分公司可能存在多种操控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行为;真实盈余管理 (EMPROXY)的最大值为0.8414,最小值为-0.7897,均值为0.0041,说明上市公司存在正向和负向两种操控真实盈余的方式;SIZE的均值为22.1274,说明资产规模比较大;LEV的均值为0.5198,说明偿债能力普遍较好;ROA的均值为0.0569,说明大部分是盈利的;SUSPECT的均值为0.07,说明有保盈动机的不多。TOP10的均值为0.49,说明有几乎一半的上市公司主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国内前十大。

表2 描述性统计

表3是对事务所被约谈(YTS=1)和事务所未被约谈(YTS=0)的两组的比较分析,我们可知,被约谈的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有3474家,占全样本总公司的56%;未被约谈的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有2674家,占全样本总公司的44%。从约谈的分组来看,被约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均值为-0.0011,标准差为0.13266;未被约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均值为0.0015,标准差为0.13309。未被约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略高于被约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这说明事务所被约谈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层操控真实经营活动的能力。被约谈的事务所和未被约谈的事务所在异常生产成本 (EMPROD)上存在10%的显著性差异,另外,从显著性检验还可看出,被约谈的事务所和未被约谈的事务所在企业规模,审计师类别,前三大高管薪酬都存在1%的显著性差异,其他变量均不显著。

表3 显著性检验

(二)回归结果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看出,事务所被约谈(YTS)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 (EMPROXY)的系数为-0.4921,且在10%程度上显著,说明审计约谈监管方式启动后,审计师更加勤勉和独立,对承接的上市公司实施更加严格的审计,从而抑制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这证实了本文的假设1;事务所被约谈(YTS)对企业异常生产成本(EMPROD)的系数为-0.4491,且在5%程度上显著,其程度大于综合指标真实盈余管理,说明事务所被约谈后,审计师更能有效识别管理层的生产操控(EMPROD)行为,对管理层通过过度折扣等行为导致异常生产成本(EMPROD)的一行为更能产生敏锐的职业怀疑;事务所被约谈(YTS)对企业异常现金流(EMCFO)和异常费用(EMDISEXP)都不显著。说明审计师并不能有效识别管理层的销售操控(EMCFO)和费用操控(EMDISEXP)行为,这可能是因为管理层通过销售打折促销和降低研发支出,培训等费用的行为更具有隐蔽性,从而不被审计师察觉。根据上述分析,为了更能有效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为了能让审计师更能识别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审计约谈监管应当对企业的销售操控(EMCFO)和费用操控(EMDISEXP)行为更加重点关注。

六、进一步分析

(一)企业的性质

根据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看出,不同性质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从国有企业组来看,事务所被约谈对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总额(EMPROXY),异常生产成本(EMPROD),异常现金流(EMCFO)和异常费用(EMDISEXP)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水平;从非国有企业组来看,事务所被约谈与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总额(EMPROXY)的系数为-0.9210,在 10%程度上显著,与异常生产成本(EMPROD)的系数为-0.5739,也在10%程度上显著,与异常现金流(EMCFO)的系数为0.3409,也在10%程度上显著,与异常费用(EMDISEXP)没有表现出显著性水平。上述结果说明,在非国有企业中,审计约谈监管还是取得了成效,它能降低非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EMPROXY)行为。当企业采取高盈余行为时,会呈现出较低的现金净流量,较高的生产成本,较低的费用,因此事务所被约谈后,非国有企业的生产操控(EMPROD),销售操控(EMCFO)行为均得到有效抑制,却没能抑制费用操控(EMDISEXP)行为;但是审计约谈监管在国有企业中受到限制,即使在事务所被约谈的情况下,审计师仍不能识别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所有者的缺位,导致真实经营活动的监督更为薄弱,因此实际上国有企业相比于非国有企业有更多的使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进行操控,但是,审计约谈监管方式能有效限制非国有企业操控真实活动盈余的空间,却没能限制国有企业操控真实活动盈余的空间。因此,中注协在约谈会计师事务所时,应当对事务所承接的国有企业存在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重点关注。

(二)行业的风险

根据高风险行业与低风险行业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看出,近年来,农业类行业现金业务往来较多、存货盘点相比以往较为困难,导致审计风险较高。与农业类有关的资产类别等项目的审计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并且农业类行业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较多,使得审计失败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因此对事务所的声誉造成一定的伤害;房地产类行业市场供大于求,导致公司利润下滑严重,债务负担加重,出现了大规模的亏损。因此,中注协为增强约谈时效,加强约谈力度,在约谈事务所时会针对农业类,房地产类的高风险行业进行特别风险提示,本文比较了农业,房地产类高风险行业与其他低风险类行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情况,通过比较可发现农业,房地产类高风险行业的事务所被约谈与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总额(EMPROXY)在10%程度上显著负相关,与异常生产成本 (EMPROD)表现出10%程度上显著负相关,与异常现金流(EMCFO)和异常费用(EMDISEXP)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水平;其他低风险行业的事务所被约谈对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总额(EMPROXY),异常生产成本(EMPROD),异常现金流(EMCFO)和异常费用(EMDISEXP)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水平。说明中注协开展的这种针对特定行业的风险提示的活动后,审计师在审计这些行业时,会比以前更为谨慎和独立,因此这些高风险行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会显著减少,说明中注协开展的这种对特定风险行业进行提示的活动取得了效果。

(三)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知,事务所被约谈后与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审计约谈监管实施的效果随着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不同而发生着变化,不同方向真实盈余管理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正向真实盈余管理是以融资需求,虚增利润为目标,对企业有不利的发展,因此正向真实盈余管理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从正向真实盈余管理样本组来看,事务所被约谈与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总额(EMPROXY)表现出10%程度上显著负相关,与异常生产成本(EMPROD)表现出5%程度上显著负相关,与异常现金流(EMCFO)和异常费用(EMDISEXP)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水平,说明审计约谈监管方式实施后,相比负向真实活动盈余,审计师对正向真实活动盈余更能敏锐的察觉,从而进一步能有效抑制管理层的提高当期盈余的行为,特别是管理层通过过度生产或过度折扣操控的高盈余行为;从负向真实盈余管理样本组来看,事务所被约谈对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总额 (EMPROXY),异常生产成本(EMPROD), 异常现金流 (EMCFO) 和异常费用(EMDISEXP)均不显著。说明审计约谈监管对管理层降低当期盈余的行为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说明,事务所被约谈对承接的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程度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

七、研究结论

本文从真实盈余管理的视角,基于中注协2012—2015年的年报风险约谈数据,检验审计约谈监管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事务所被约谈与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事务所被约谈后,审计师会受到这方面的压力,从而会更加勤勉和独立,对承接的上市公司实施更加稳健的审计,从而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事务所被约谈后,能抑制事务所承接的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是不能抑制非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我们还发现,事务所被约谈后,能抑制农业类,房地产类高风险行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是不能抑制其他低风险行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审计约谈监管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正向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对上市公司负向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并不十分显著。由此可见,审计约谈监管对抑制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监管机制;然而,从回归结果看,审计约谈监管与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只是在10%程度上显著负相关,没有达到1%的显著性程度,因此说明审计约谈监管在真实盈余管理这方面起到的作用不是很明显,说明应当更加完善审计约谈监管制度,加强审计约谈监管强度,中注协在约谈时应当进一步强调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真实活动的监督,让审计师在这方面更加密切关注,从而提高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质量,为资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事实上,审计约谈监管只会对审计师造成一种压力或者对事务所造成威慑力,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一直不能够真正的消除,另外,确定真实盈余管理的度量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必须首先确定公司在没被操控时的盈余是多少,因此如何具体制定有效的审计监管方式去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这是应当进一步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1]陈宋生,董旌瑞,潘爽.审计监管抑制盈余管理了吗?[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3).

[2]陈权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7,(09).

[3]何威风,熊回.审计监督与盈余管理方式研究[J].财政监督,2013,(08).

[4]黄益雄,李长爱.行业自律监管能改进审计质量吗?——基于中注协约谈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6,(11).

[5]阮滢,赵旭.政府审计监督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J].会计之友,2017,(01).

[6]向锐,杨雅婷.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与公司盈余管理——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03).

[7]王兵,李晶,苏文兵,唐逸凡.行政处罚能改进审计质量吗?——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1,(12).

[8]王良成,宋娟,曹强.监管者识别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2).

[9]吴溪,杨育龙,张俊生.预防性监管伴随着更严格的审计结果吗?——来自中注协年报审计风险约谈的证据[J].审计研究,2014,(04).

[10]Ibrahim S,Xu L,Rogers G.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ts Legal Consequences:Evidence from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J].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2011,24(1).

[11]Roychowdhury,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

猜你喜欢

中注协审计师管理层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中注协举办2021年全国注协注册管理干部培训班
中注协工作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主席访问中注协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中注协举办行业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及行业职业化建设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