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辅助药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2018-04-09赵艳华刘凤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6期
关键词:延续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赵艳华 刘凤英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4年1月~2017年2月收取的200例脑出血患者, 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会会议制定的有关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与实验组(102例)。其中对照组男52例, 女46例;年龄52~76岁, 平均年龄(64.36±6.69)岁;病程6~21 h, 平均病程(13.36±4.69)h。实验组男54例, 女48例;年龄53~77岁, 平均年龄(65.47±6.98)岁;病程7~22 h,平均病程(14.36±4.69)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 即予以常规控制血压、脱水、控制感染、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等药物治疗及相关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常规检测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睡眠状况、饮食情况等指标, 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肢体运动障碍以及感觉障碍, 并给与对应的皮肤护理。并根据患者病情情况以及血压情况制定出院后延续护理方案,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转移患者注意力, 培养宁静安神的兴趣爱好, 例如打太极、看书、绘画等, 缓解与消除抑郁紧张等情绪。③饮食护理。限制钠盐摄入, 最多摄入量≤6 g, 保持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 戒烟限酒, 可适度饮用葡萄酒≤100 ml/d。④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握拳、热敷、坐立、按摩、下蹲、站立、穿衣、上下楼梯、洗漱等基本生活能力的训练, 并展开适度且和缓的运动训练, 例如打太极、散步、慢跑等, 时间控制30 min左右, 以适度为原则。⑤延续性护理。干预时间安排, 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出院后每周进行一次10 min左右的电话随访。第4周后派2名延续性护理人员上门随访, 监督与指导患者用药情况、血压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提升情况, 随后每月上门随访1次, 时间持续40~60 min/次左右, 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整后续延续性护理计划。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与比较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以及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NIHSS评分越高, 代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越高, 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NIHSS评分(8.44±1.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36±2.96)分(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98 12.15±3.48 10.36±2.96实验组 102 12.27±2.55 8.44±1.37a t 0.2789 5.9242 P>0.05 <0.05

表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躯体疼痛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对照组 98 65.63±5.62 68.70±6.86 65.37±6.85 67.77±5.78 65.36±5.96实验组 102 71.54±4.38a 72.45±4.34a 71.67±5.45a 72.25±6.47a 71.44±6.37a t 8.3134 4.6388 7.2120 5.1569 6.9637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报道, 将近1/2的脑出血患者出院后需要长达6个月的照护,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对出院后患者的病情控制与生活质量提高有显著的帮助作用[2]。

在本文研究中, 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NIHSS评分(8.44±1.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36±2.96)分(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脑出血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发展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训练以及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对出院后的患者需要实行延续性护理,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促进病情的好转[3]。延续性护理指的是通过行动设计, 保障患者能够在不论同一或不同健康照护场所都能够得到连续性与协作性照护, 通常指出院后的延续家庭护理[4]。通过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开展, 使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产生有目的性的互动, 给予患者延续性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以及康复训练, 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10]。

综上所述, 联合应用药物与延续性护理对治疗脑出血患者疗效确切,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颇具临床应用的价值, 值得广泛推广。

[1]皮英, 唐丽君, 周素珍, 等.延续性护理辅助药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13(1):66-68.

[2] 李春兰.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实施及对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6):37-40.

[3] 王楠.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策略及成果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28):131-132.

[4] 张京闻.延续性护理对空巢脑出血康复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医药前沿, 2017, 7(12):279.

[5]张建荣, 李燕, 张金秀, 等.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实施及对生活能力的影响.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2015, 42(1):37-40.

[6] 矫健.延续性护理辅助药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32):142-144.

[7] 朱桂萍, 余喜红.延续性护理辅助药物治疗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泰山医学院学报 , 2017, 38(12):1411-1413.

[8] 何海燕.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大家健康旬刊 , 2015, 9(10):178.

[9] 陆俊.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慢性病学杂志 , 2017(7):825-827.

[10] 孙金星, 陈德监.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当代护士旬刊, 2017(10):51-53.

猜你喜欢

延续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