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在急性皮肤挫擦伤中的应用研究

2018-04-09王雪宁李成叶叶芳李元元彭建英许甜宁菁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6期
关键词:硅酮换药泡沫

王雪宁 李成叶 叶芳 李元元 彭建英 许甜 宁菁芳

急性皮肤挫擦伤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 往往由外界复合力引起, 患者出现急性皮肤损伤, 不属于重症[1]。是挫伤和擦伤的合并症, 损伤部位以患者机体着力点或者暴露部位为主, 如手掌、膝关节、面颊等, 患者创面存在有较少渗出液, 污染较为严重, 多数患者烧灼痛感强烈。皮肤受损后形成的创面如治疗不当易导致感染化脓, 一旦感染, 创面很难愈合, 给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随着湿性愈合理论的确立, 各种新型敷料产生, 以往的传统换药方式已开始得到改变。新型敷料在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溃疡等伤口的治疗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将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应用于受伤6 h内的急性皮肤挫擦伤患者中, 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12月门急诊的成人急性皮肤挫擦伤患者83例, 所有患者均无其他疾病, 且无药物过敏史, 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皮肤擦伤与挫伤诊断标准;②患者受伤后6 h内及时接受治疗;③患者年龄≤65岁;④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所有患者创面均属于Ⅱ度皮肤挫擦伤。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尿毒症、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神经精神疾患者;②沟通有障碍、不合作者;③创伤时间>6 h,且有严重伤口感染的患者;④合并有多处骨折和颅脑外伤以及休克等患者;⑤出现有外用药物过敏的患者;⑥不同意此次的临床研究, 或者中途停止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男31例, 女12例, 年龄最大58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36.0±7.3)岁;对照组患者男30例, 女10例, 年龄最大47岁,最小16岁, 平均年龄(30.0±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伤口护理前创面均予清创处理, 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彻底清创, 清除创面污物、异物。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伤口换药方法, 采用碘消毒创面, 再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创面残余碘附后, 用无菌纱布拭尽创面及周围皮肤水渍。凡士林油纱覆盖创面, 无菌纱布或棉垫包扎。遇伤口渗血多时需及时换药, 若正常渗出量(外包层纱布上的渗出痕迹不大于伤口面积大小)或较少渗出, 则应换药1次/d。换药时, 揭开内层敷料必须将内层敷料尽量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开敷料, 操作时动作轻柔。研究组患者应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换药, 清创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无菌纱布拭尽创面及周围皮肤水渍。选择使用相应的软聚硅酮泡沫敷料覆盖创面。可根据创面部位、大小选择弹力网套、绷带等二级固定。根据伤口渗出情况(渗出痕迹大于敷料的2/3时)换药并更换敷料, 换药间隔时间≤7 d;潮湿或污染情况时应随时更换,直到伤口愈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疼痛评分 在进行疼痛评估时, 采用数字化疼痛评分量表以及面部表情方式进行, 为0~10分, 患者不存在疼痛情况为0分, 10分为最疼痛。面部表情使用面谱图描述, 为1~10分, 10分最疼痛。第2次换药后, 两组患者自行挑选面谱图评价疼痛情况。

1.3.2愈合时间 新生上皮组织完全覆盖整个创面, 伤口无渗液。

1.3.3医疗费用 患者用于治疗急性皮肤挫擦伤口换药治疗的总费用。包括用于伤口护理的耗材、换药费、清创费,不包括各项X线、CT等检查费、检验费、注射伤风抗毒素(TAT)、抗感染等费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第2次换药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3.42、6.78、3.69,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伤口疼痛评分、愈合时间及医疗费用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伤口疼痛评分、愈合时间及医疗费用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分) 愈合时间(d) 医疗费用(元)研究组 43 1.86±1.39a 9.26±3.33a 192.23±195.24a对照组 40 5.13±0.69 14.83±4.14 348.10±188.76 t 13.42 6.78 3.69 P<0.05 <0.05 <0.05

3 讨论

皮肤挫擦伤是创伤外科的常见病, 以往皮肤挫擦伤的治疗用碘消毒创面, 再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创面残余碘附后,用无菌纱布拭尽创面及周围皮肤水渍。凡士林油纱覆盖创面,无菌纱布或棉垫包扎。部分患者伤口直接暴露, 局部多次消毒。传统的暴露干燥疗法, 损伤后创面皮肤暴露在空气中,直接与外界接触, 创面细菌感染率较高从而影响上皮再生,造成色素沉着加重或瘢痕灶形成。皮肤挫擦伤早期表现为创面渗血渗液, 传统敷料容易湿透, 且敷料容易与创面粘连,需经常更换。经常换药创面易出血, 这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使愈合时问延长, 同时又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对伤口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伤口的疼痛、愈合时间及医疗花费等有更多的关注。临床治疗中不仅要减少患者伤口疼痛感, 还需要最大限度缩短治疗时间, 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花费, 医疗服务质量需要不断提高, 整个医疗服务向着人性化方向发展。

标准的伤口处理方法需要保持创面湿润性, 新型敷料不仅能够满足这方面要求, 同时还能加速患者伤口愈合, 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帮助患者更快速的康复[3]。随着湿性愈合理论的确立, 各种新型敷料产生, 以往的传统换药方式已开始得到改变。新型敷料在糖尿病足、压疮、下肢静脉溃疡[4]、机械性静脉炎[5]等伤口的治疗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治疗效果显著。应用新型敷料治疗皮肤挫擦伤的报道也不断出现。在实际应用中先对患者清创, 之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无菌纱布拭尽创面及周围皮肤水渍。选择使用相应的软聚硅酮泡沫敷料覆盖创面。可根据创面部位、大小选择弹力网套、绷带等二级固定。根据伤口渗出情况(渗出痕迹大于敷料的2/3时)换药并更换敷料, 换药间隔最长不超过7 d;潮湿或污染随时更换, 直到伤口愈合。

新型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包含三种不同组成结构, 分别为接触层、吸收层以及外覆薄膜, 其中接触层材料为软聚硅酮,直接与伤口接触, 硅酮属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在临床上已经有了较长的应用时间, 可以有效吸收渗液, 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伤口愈合环境, 避免有浸渍情况出现, 更好的完成清创;吸收层材料为聚氨酯泡沫, 有着一定的弹性, 伤口敷料有着通透性, 为患者伤口的愈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加速伤口愈合, 还能有效治疗伤口表面脱屑;外覆薄膜不仅防水, 同时还有着非常好的透气性, 温和黏着于患者伤口周围皮肤, 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新生肉芽组织, 避免患者过度疼痛和出血, 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在拆除过程中不会有表皮脱落以及疼痛情况出现, 泡沫在吸收渗液之后发生一定的膨胀,提供更长的换药时间, 避免有频繁换药情况出现, 便于操作[6-10]。在经济方面, 软聚硅酮泡沫敷料虽属于医疗耗材,单次换药有一定的经济成本, 但可减少总换药次数, 总医疗费用低于传统换药, 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第2次换药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应用于急性皮肤挫擦伤不仅可减轻患者第2次换药时伤口的疼痛, 还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

[1] 张琛, 董伟.MEBO治疗严重擦挫伤创面的临床观察.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 2010, 22(3):188-189.

[2]杜克, 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52.

[3] 李莉.新型医用敷料的临床选择及湿性愈合原理.健康导报(医学版 ), 2014(8):119-120.

[4] 陈景侠, 孙友芳, 焦旸.新型敷料用于下肢静脉性溃疡护理效果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6):829-830.

[5] 刘建华, 冯社军.水胶体敷料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西部医学, 2014, 26(12):1714-1716.

[6]黄少娟, 潘燕青, 李淑芳, 等.急性皮肤组织挫擦伤的护理方法研究进展//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 2011:404-406.

[7]刘丽霞, 银华, 刘召琼, 等.浅谈急性皮肤擦挫伤的处理方法.当代医药论丛月刊, 2013, 11(8):31.

[8] 凃桂红, 许春娇, 朱贝贝.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在放射性湿性皮炎中的临床应用.护理研究, 2011, 25(27):2510-2511.

[9]周琴, 焦晓春, 徐婧, 等.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在中厚皮片供区创面应用的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6):713-715.

[10] 秦莹, 马琳, 方方.软聚硅酮泡沫敷料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医药论坛杂志, 2010(19):153-154.

猜你喜欢

硅酮换药泡沫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毒泡沫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废弃的泡沫盒
一种硅酮胶下垂度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
“搞死”国家的泡沫
建筑用硅酮密封胶及其市场观察
金属支架及硅酮支架治疗中央气道狭窄的进展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