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播类型对微信谣言传播行为的分析

2018-04-08祝丽君

魅力中国 2018年50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

摘要:在传播学基础理论中,根据传播类型的不同,传播可以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在微信谣言的传播过程中这些传播方式亦有所体现,此文从微信使用者的视角,讨论微信谣言是如何在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 众传播中这些传播方式中实现的,以及如何在传播过程中遏制微信谣言的传播。

关键词:微信谣言;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

一、微信谣言的概念

随着微信的普遍使用,微信谣言也愈发普遍,谣言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中,谣言不仅迷惑我们的双眼,也给我们的名誉和财产造成伤害。那么,谣言的定义是什么。一般认为,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故意捏造的、口耳相传的消息”。[1]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络信息传播功能的日益强大,网络谣言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谣言是以网络为土壤,以网络为传播方式,对网民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一种未经相关主体证实而在网络上得到广泛传播的有特定指向的信息。[4]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微信谣言是借助微信这一社交媒体发布、传播的,对微信用户感兴趣的某一事件未经官方证实而广泛传播的消息。

微信谣言作为网络谣言的一种特殊类别,既拥有未知性、非官方性、传播性、时效性等谣言的特征[5],又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等一般网络传播的特点。由于微信独特的传播模式,微信谣言也具有了与其他网络谣言不同的传播特点:如“点”与“点”传播:增加私密性,“点”与“线”传播:意见领袖发挥作用,助推可信度,“点”与“面”传播:议程设置,增加关注度。

二、基于人际传播的微信谣言

人际传播,即个体与个体之间之间互相沟通形成的传播,亦是点与点之间的传播,是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生活的最主要传播方式。虽然当今社会人们的传播方式越来越智能化网络化,但人际传播为主导的传播方式并没有改变。微信传播中,微信聊天和微信朋友圈都是人际传播的鲜明体现。由于微信好友的来源大多来源于手机通讯录、QQ、扫一扫、摇一摇,所以,相对于其他社交媒体,微信的人际传播与现实生活中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际传播中的非制度化特点同样也会在微信谣言中有所体现。例如,微信谣言在朋友圈中传播,好友或许本身对这条微信谣言半信半疑,正因为“你”的转发,好友对此微信谣言就深信不疑,这就是人际传播助推了微信谣言的传播。

三、基于群体传播的微信谣言

几乎每个微信用户或多或少的拥有1个以上微信群,微信群和QQ群一样,是由某一个群主基于某个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空间建立起来的交流群,在群内,每个人都可以聊天、视频。同样, 微信谣言也会在群体传播中蔓延。

诺依曼曾在她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描述了这样一种传播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受到广泛赞同欢迎,便会积极参与,而发现观点无人赞同,便会保持沉默,如此一来,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这个现象表现在微信谣言在微信群的传播中尤为明显,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扮演着“沉默的螺旋”的一部分。

在微信群中,每个人都是微信谣言的参与者和旁听者,如果某一条微信谣言被大多数人赞同,那么,这条微信谣言便会被更加积极的传播扩散,相反,如果无人赞同这条微信谣言,它也会变成“沉默”方,从而周而复始,形成“沉默的螺旋”。

四、基于大众传播的微信谣言

大众传播是当今社会人类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形式,微信作为当下最重要的社交媒体之一,它也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如今,由于个人和企业因为利益的驱动,我们每天都能在微信公众号中看到各式各样的广告,例如,当“转发某某婚纱摄影优惠活动至朋友圈,截图可免费领取拍摄艺术照一套”,而此类微信有不少就是为了宣传广告的谣言。又如以“求助”或“利他”为形式,利用的是人们的同情心。如:“今天上午一个四岁多小女孩在某某小区附近被人拐走了,有知情者请告知,万分感谢!看到信息请与××电话号码联系……”,谣言中所给电话号码为“吸费电话”,这类微信谣言利用用户的同情心借助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使得微信谣言扩散。

查询这类微信谣言的起源,它们原本的影响力并不大,在借助许多关注较高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扩散后,关注度持续飙升,影响力翻倍,越来越多的微信用户看到以后,或是出于“捡便宜”心理,或是“同情”心理,或是“寻求健康”心理。微信用户基于这些心理因素传播转发这类微信谣言。

五、如何遏制微信谣言的产生、传播

1.不要等到谣言跑遍世界了,真相才刚刚穿鞋。谣言传播的起源在于缺乏正规了解信息的渠道,如果有官方正规的传播渠道,那么谣言便会不攻自破。因此破解网络谣言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发生社会公共事件后,官方媒体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消息,将事情原委解释清楚,就算是对事情真相对官方形象有不利之处,但谦虚、真诚的态度也比遮掩、推诿的态度更让人们容易解释,这样一方面能够显示官方对谣言涉及事件的重视程度,以及解决事件的决心,从而赢得公众的认可和信任;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地制止谣言的传播,有力地打击谣言的传播。

2.增加用户媒介素养。微信谣言的传播往往是给人看上去似乎有道理,它迎合一般微信用户的心理,许多微信用户往往来不及分辨真假,就被微信谣言煽动性的言语所感染而内心产生倾向性,所以,提高用户的媒介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公众需要在平时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媒介素养,自己做自己的“把关人”,不轻信谣言,不传播谣言,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力和辨别力,防止微信谣言的扩散。就算碰到一些不确定的消息,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核实后进行分享传播,在谣言发生后对于辟谣的消息也要进行及时传播纠正。

3.加强对微信谣言的管理。对于微信谣言的管理,近几年相关法律陆续出台,如对违法、违规、不实信息转发造成不良影响的就涉嫌违法,一般被转发500次以上就认定为造成了不良传播。笔者认为应把微信公众平台管理作为重点,对微信的公众账号进行规范治理。首先要严格把关认证环节,规范认证审核程序,提高认证门槛,及时地发现、清理违法、违规的微信公众账号;其次,要把微信纳入日常监管体系,建设专用监测平台,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主流媒体网站积极开放运营微信公众账号,壮大主流舆论场。

参考文献:

[1]冯佳妮:《微博谣言的传播与媒体的角色担当》[J],《现代交际》,2014 年第 2期,第128-129页。

[2]时荣华:《社会心理学词典》[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43页。

[3]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5页。

[4]周裕琼:《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年第14页。

[5]孙丽、余建华:《网络谣言的特征、成因与治理》[J],《电子政务》,2014 年第 4期,第70页。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美]卡斯 R 桑斯坦著,张楠迪扬译:《谣言》,中信出版社2010 年版,序一(第 XI 页———XII 页),第 48 页,第 56 页。

作者简介:祝丽君,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持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江西儿童媒介接触及媒介素养研究”,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一篇。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
微信公众号发展困境与前景展望
究传播学角度下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内涵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文化传媒化场域中的意识形态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网络媒体中信息的由下至上传播类型初探
中国独立电影的跨文化调和与妥协
大众传播视域下的中国城市形象修辞范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