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导入

2018-04-08马艳慧

魅力中国 2018年51期
关键词:导入有效性小学数学

马艳慧

摘要:作为抽象思维的代表性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数学是一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基本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如何有效引导的问题。它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打开思想的大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导入

一、导言

在新课改标准的相关理念指导作用下,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性地位逐渐加强,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此背景下的“课堂巡视”显得更为重要,将知识进行传授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在生活当中。然而有些教师由于仍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单一讲解,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信息,但教师却忽略了教学的本质,这种教学手段与新课改的理念是相冲突的。

二、课堂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教师在基础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互动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利于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因材施教。有效的课堂互动还能使学生讨论重要而困难的问题,形成团结、相互支持、良性的竞争氛围。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主动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有效的教学课堂也应是“以生为本”的教学形式,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由学生层面来讲: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需要课堂巡视的监督,完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的不足,也能及时鼓励学生,维护课堂纪律,还能实现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引导他们消化知识,带领他们跟紧课堂。由教师层面来说:课堂巡视解决了教师对于课堂的总体性掌控问题,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获得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还能利用巡视建立与学生间的良好关系。

(一)巡视区域的不平衡性

即我们通常说的“走马观花”。教师在巡视时,对巡视路线没有明确的方向和计划性,导致巡视到的学生往往局限于教室的某一部分,易使其他学生产生不被教师重视的错觉,也造成了教师对课堂的把控不准确,获得的教学反馈不全面的问题。

(二)巡视内容的浅表性

即我们通常说的“形式化”。教师热衷于“身”入课堂,而并非“深”入学生,只浅显地起到了“监督课堂”、“维护纪律”的作用,实则是舍本逐末,没有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本,借助课堂巡视这个教育媒介,根据学生的“受”调节教师的“授”的内容,忽略了课堂巡视应起的真正作用。

(三)巡视方式的单一性

也包括许多教师在研究课堂巡视的有效性时提到过的“巡而不视”或“视而不巡”的现象。教师习惯于通过“看———指导”的模式来实现课堂巡视,形式单一,模式刻板,易使学生产生疲态。

四、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导入

(一)构建生活化课堂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获取其知识信息,其实,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思维能力仍处在发展阶段,对于较为直观的内容更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应将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融入到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其知识内容,而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用品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具象的去了解其知识内容,教师在对“射线”进行讲解时,射线就是: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且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此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具象的去了解所学知识,可以将手电筒打开,并讲解手电筒所射出的光线就可以看作射线。并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射线的物体有哪些,并让学生进行分享。这种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自主思考的思维得到培养,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二)旧知识导入,引入新知识

数学作为一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安排一些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新知识的引入铺平道路,形成正迁移。例如,在六年级时,当教应用题“计算多少百分比”时,我们可以首先回答一个复习问题:“朝阳小学五年级有140名学生,其中11/20是男孩,有多少男孩?”回答问题后,学生将在“11/20”上覆盖“55%”,并在教科书中得到一个例子。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例题和复习题。变“11/20”到“55%”的意义是否改变了?然后让学生计算。本设计抓住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能将复杂转化为熟悉、简化,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课堂互动讨论,促进生生互动

教师还可以把情境互动和课堂的生生互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全面、自主、和谐地进行同学间的人际交往。教师转换教学形式,让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相互讨论、互相切磋,为学生提供表達个体观点、展示个性的舞台。只有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的自主探索和自我分析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互动。不断探索。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四年级《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课时,可以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条形统计图以及如何使用它。而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简单地使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条形统计图反映出各小组学生的出生月份,让学生展开交流谈论,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动手绘制,再通过观察、比较便可以透彻的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统计特点。经过课堂互动,学生们可以自主摸索出条形统计图的数据构成情况和绘制标准,进而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主探索和自我分析的能力。

(四)设置悬念,扣人心弦

心理学表明,儿童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遇到矛盾时,对问题产生悬念,大脑便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会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此,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的听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可以这样导入: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用量角器量出其中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老师马上能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再量角验证,果真都对,这时,学生都会心生疑惑:老师真的有神法吗?老师便抓住学生这种迫切想知道其中奥秘的心理,说“学了今天的内容后,你们自己也能像老师一样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出示课题)。这样导入学生必然兴趣盎然,专心致志,收到良好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介绍可以抓住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打开思考的大门,可以引起怀疑、兴趣、迷人,反映整个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数学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型的不同,精心设计各课的导入环节,选择适当的导入方法,以便有条不紊、合理、得体的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朱静琪.小学数学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对策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65

[2]王正明.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J].好家长,2018(73):187

[3]赵瑞红清徐县文源小学校.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导入[N].科学导报,2018-09-14(B02)

猜你喜欢

导入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