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8-04-08刘连江

魅力中国 2018年51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健康

刘连江

青少年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人的身与心、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然而,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

(一)学习焦虑、挤压型

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再加上频繁的考试竞赛,学生稍感不适,就可能造成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实际上,许多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已经产生焦虑。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名的期望下,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挤压,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挫伤.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就使他们有了在生活的夹层中活着的感觉.

思想封闭、情感自卑型

现代生活观念的变革引发了人生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然而,许多农村家长的世界观却停留在曾经的人生经验里,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外出打工,剥夺了他们与子女交流的时间。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思想倾向消极,以致郁久成疾。花季的烦恼,家境的贫寒,学习的成绩的低下,阅历的浅薄等等,总要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于是许多事往往不尽人意,结果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许多家长忙于赚钱,对子女的关注不够,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材无力辅导,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例如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关爱不够,孩子撒野,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农村中学心理教育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农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于形成合力,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较差,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外出打工无父母亲自自监管,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于正确对待,特别是初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

1.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自我认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2.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交往,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3.注重心理引導,让心理教育进课堂。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老师给予心理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引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促进自身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学生“尊其师”方能“信其道”。利用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学习的动机,也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树立远大理想,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展示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美的东西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忘记.。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苏轼曾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之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

4.建立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

要摈弃蔑视学生人格尊严,置学生于依附地位的做法,确保心理疏导能够被学生接受。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常常是多方面的,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不再顾忌,愿意向老师倾诉真情,其心灵深处敞开的同时,心理疏导就获得了教育的契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他的心理过程中去,学生不再是心理疾患的受治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民主性自主性的勇于改变自己心理问题的主人.心理素质教育即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培养,而且更应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向上;同时要防止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善于解决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心理疾病,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农村中学生因生活经历、心理压力等因素的不同,各自的心理素质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在面对全体学生实行公正、公平的集体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素质差异,实施差别教育,对不同的心理素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谈心,个别辅导。对极个别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尤其应该高度重视,要及时找出问题根源,疏通教育,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微笑地面对前进路上的风风雨雨。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相信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等都会重视农村教育、也会更加重视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相信我们农村中学生会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安全健康成长,早日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健康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