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2018-04-08包正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高质行政部门策略

◎包正玲

一、现状与问题

“轻负高质”是教育工作追求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推进“轻负高质”教育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既有思想层面的,也有行动层面的,主要表现为: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学校办学、教师执教往往被传统观念所左右,意识深处所拥有的还是带有浓重应试教育味道的价值观、人才观、教学观。社会评价初中学校主要还是看升入重点高中的比例,部分业内人士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内心也持同样观点。有的学校和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校际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工作不平衡。有的家长对实施“轻负高质”教育表示担忧,怕影响孩子高中升学,无形之中给学校施加了压力。虽然学校企图在社会压力和教育规律之间寻求平衡,但最终迫于无奈不得不只顾学生的眼前利益以屈从社会的“质量要求”。

2.招生制度改革滞后 普通高中招生还是以中考分数为主,综合素质只是作为一种前置条件,因此,升学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考试分数的竞争。这样,从学校领导到学科教师再到学生,从内心深处把考试分数当成命根子的状况未能彻底改变。受这种功利化取向的影响,教师对“轻负高质”显得小心谨慎,生怕承担耽误学生升学的责任,最终中小学苦学苦教的局面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改观。

3.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当今激烈的升学竞争,某种程度上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外在表现。地处山区的边远初中,师资、设备等资源配置水平较低,条件相对艰苦。这些学校为了名声,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升入重点高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势必增加了负担和压力。

从中可以看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原因,也有家庭原因,还有社会原因,当然政府的统筹调控不到位也是原因之一。所以,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行动策略 要实现区域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任务,必须实施相应的行动策略。从任务相关者来讲,行动策略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策略、学校主体策略、家庭配合策略、社会协同策略。

(1)政府主导策略。政府主导,就是要把发展教育置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宏观背景下来统筹谋划,运用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威和协调能力,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环节上发挥主导作用。就推进实施“轻负高质”教育来说,县一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坚持依法治教,加强督政督学,培育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环境。

政府之所以要在推进“轻负高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学生过重的负担主要发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而且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问题。因此,县一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推进“轻负高质”教育问题上体现自己的执政能力,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所指出的,政治当局“应在尊重共同价值观的情况下,引导与教育有关的所有方面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2)学校主体策略。学校主体策略,就是学校是“轻负高质”教育的实施主体。学校要提高实施“轻负高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精心规划,科学实施。要把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职能机构、各教研组、各位教师,并对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表彰。要切实加强教育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改革的实效。

(3)家庭配合策略。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另一种势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消除家长对“轻负高质”的疑虑,避免“学校减负,家长加负,表面减负,实际照旧,校内损失校外补”的现象,避免“减负”的反弹和回潮。要指导学生在“减负”后学会时间、活动、休息的合理安排,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社会协同策略。任何重大的教育改革,离开了社会的支持,必定是难以为继的。教育部门要主动出击,加强教育理念的宣传和引导,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学生“减负”,各类新闻媒体、出版部门、用人单位、社区等都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协同教育系统实施“减负”行动。

2.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的运作机制 区域性推进“轻负高质”教育本身是一个工作系统,该系统的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就构成了工作的机制。为了保证工作系统的正常运作,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运作机制。

(1)资源配置机制。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对教育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资源配置机制包括资源配置的方向、结构、方式及对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利用等。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加教育资源的总量,盘活教育资源的存量,建立现代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均衡发展是实施“轻负高质”教育的前提条件,要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把面向每一所学校,把每一所中小学都办成合格为准绳来配置教育资源,同时利用资源配置机制引导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

(2)教育评价机制。教育评价有级次之分,主要有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综合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育评价引导着教育工作、学校工作的前进方向。为了使“轻负高质”教育得以顺利推进,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考核评价,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都要突出“轻负高质”的方向,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同时,建立在对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基础上的高中招生制度也要进行配套改革,引导学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3)监督激励机制。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作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开展经常性的“减负”专项督查,执行好的予以肯定,违规的责令整改,情况严重的甚至可以不惜手段来点“矫枉过正”。积极发现、挖掘“轻负高质”的先进典型,推广其经验,创建有利于推进实施“轻负高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4)政策保障机制。区域性推进实施“轻负高质”教育,必须构建合理规范、相对稳定的政策保障机制。在素质教育的大框架下,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有效的“轻负高质”教育系列指导性政策。政策不仅要执行,而且要进行评估,使之具有适应性。经过若干年的努力,“轻负高质”教育必定深入人心,硕果累累。

3.推进“轻负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重点环节 区域性推进实施“轻负高质”教育,必须抓住重点工作环节。从靖远县的实践看,主要应抓好五个环节。

(1)增加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学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规范办学行为,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自由活动的时间、正常交往的时间。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下,多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努力积累知识,锻炼技能,拓展视野,提高素质。增加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就是让“笼中小鸟”飞回蓝天,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要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训练方案,精选习题,避免题海战术,节省学生的时间资源,实现“轻负高质”的目标。

(3)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要重视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引领,加强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的指导,完善教学工作制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成为“轻负高质”的主阵地。

(4)推进课堂教学革命。“轻负高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突破口也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是一把打开“轻负高质”之门的“金钥匙”。要把推进课堂教学革命作为实施“轻负高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集体备课组建设,加强课堂优质教学模式研究,建立“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范式,努力把每一堂课打磨成精品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改进学校工作考核办法。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工作,不能过于看重升学率,要注重考核的过程性,全面性。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着力推进的“轻负高质”行动,学校工作考核中应予重点体现,以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调动学校的积极性,自觉做教育改革的倡导者、促进者和实践者。

猜你喜欢

高质行政部门策略
小我融入大我 跑出高质发展加速度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推进项目高质发展
教你孕晚期拥有高质睡眠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行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及实现研究
江苏:对虚假鉴定“零容忍”
试论企业行政部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