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8-04-08李满
◎李满
问题导学是教师根据特定的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通过教师提问,能主动地探知问题答案的过程。学生在问题导学教学环境下,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能运用各类方法,将问题看成载体,以“导”为主,以“学”为标准,使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得到更好的激发,进而让学生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导学法的概念
在开展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需要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之后再通过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延伸和拓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当中的实质内容。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能够有效地锻炼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形成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的良好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高效开展学习活动。问题导学法的实质便是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问题为核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问题导学法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如何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及如何通过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问题导学法的使用需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生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其中要以学为主,以导为辅。教师进行导的目的便是要更好地让学生开展学。因此教师的导需要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展开,教师开展导的目标便是要让学生的学能够更加有效和高效。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体系结构为基础设置导学的问题;利用问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情境当中通过布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去思考并解答;学生以自身学习经验为基础,随着教师问题的引导,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等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问题的答案并锻炼自身的能力[1]。
二、高中地理问题导学当中的优质问题设计方法
1.问题导学法所使用的教学内容范围 问题导学法能够非常高效地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系统化的地理知识体系,形成有效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并掌握相应的问题解决技巧。但问题导学法的使用并非对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都能够适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工作当中,非常重视地理知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习,非常重视学习的过程以及相互学习的关系的建立。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相关内容时,其中大气受热的过程便属于基本原理;气压带以及风带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以及其随着季节进行移动的规律都属于基本规律;大气由于冷热不均匀而引起的运动便是基本过程;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当中所存在的差异,以及冬季和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分布便属于相互关系。这些知识点都非常的抽象,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深入地思考,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认真推理。针对这些教学内容,使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工作将会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很多需要进行记忆的地理知识,例如我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点便不适合使用问题导入法开展教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筛选。
2.高质量问题的设计原则 高中地理利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时,如何进行问题的设置,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提出良好问题进行引导,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思考和认真筛选,好问题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导学任务,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进行问题设置时应当遵守几点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在进行问题设置时,需要以教学目标当中的要求为基础,针对教学当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设计。问题的提出要围绕着教学工作的主线,要精心设计问题,从而实现高效导学目标。例如,进行水循环相关内容教学工作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开展预习工作,并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什么是水循环?水的循环都有什么样的方式和类型?水在循环的过程中都有哪些环节?”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对水循环的核心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2]。
第二,启发性原则。教师在进行问题提出时,要重视问题所具有的启发性,要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有效地掌握教学目标当中的精髓。例如,在学习工业区位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如果要建工厂的话,都需要考虑哪些地理问题。
第三,渐进性原则。高质量的问题应当形成阶梯性,应当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加强知识点的学习深度,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要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一层一层地了解知识点的本质。
三、浅谈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社会媒体引出问题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发展,学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化获取信息,不但方便而且快捷,而且能获取到最新的时讯,所以现在书本的部分知识很难适应信息的快速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持续追求。教学中如何能将社会媒体的信息更有效的引入到课堂中来,为学生创设问题,使学生能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的当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比较关注的热门综艺类活动,开展地理知识内容的讲授。例如,现在比较热门的综艺活动《爸爸去哪儿》中,部分观众能发现,节目中每一站都有不同的地域环境,且居住房子的建筑结构也不同,爸爸去哪住过的房子有榆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楼和福建的南靖土楼。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出每一站的片段,并结合视频讲授聚落形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容,给学生分别列举出三种房屋形式,以更好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以供学生回答。教师给学生提出,这三种建筑物分别在我国的哪些区域?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与我们学习到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关联?同学们在电视上或者旅游过程中还见过哪些独具特色的房屋建筑,它们受到何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电视节目与自然地理内容进行结合,能较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使得学生愿意主动探究知识,主动寻找问题答案[3]。
2.利用诗歌渗透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是一个诗歌文化内容丰富的国家,从古至今很多文人雅士留下了对抒发景色之美的诗歌,能让读者通过诗歌阅读,感受到祖国大好的河山。所以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将诗歌应用到其中,就如同在烹制菜肴之时,加入了调料,使人回味无穷。其实部分古代诗歌中的词句中就有地理知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的加入诗歌内容,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深化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意识得到提高,进而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且生动的诗歌内容,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求知欲,使课堂氛围更为浓烈,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给学生讲授“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课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引入诗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歌反应的是何种地理现象。教师引入诗歌教学法,主要是能让学生在诗歌阅读中,更好的体会其中的地理知识,进而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注意,用心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3.以学生切身经历为起点分析问题 引发学生共鸣 教育学中曾提出过“教育既生活,教育即生长”。既要求选择的教学方式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特别是要与学生的兴趣、需要等相契合,学校开展的生活则要与学生实际的生活进行契合,并能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进行知识的“生长”。学生只有有切实感受后,才能真实的进行理解,继而才能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设之际,要以切身的经历为教学起点,用以吸引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能在学习期间留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讲授“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比较”等内容,教师先要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平时出行多乘坐哪种交通工具?在出门旅行的时候哪种交通工具最为快捷,与常规交通工具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有外国朋友想要来中国旅游,并要领略中国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鼓励学生为其设计一份旅游交通线路,使外国友人在旅游中能了解到风土民情,通过设计学生能对基本的交通工具和铁路、公路路线有大概的认知,并能了解到沿线的风景特色。教师给学生引入常见的生活情境,用以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能对知识学习留有深刻印象,并能观察生活,了解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4.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验式教学法中主张让学习者能在真实或者模拟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与感受并开展交流,进而能在分享后真正的对其进行体验和总结,然后将经验运用到实践中来,并将其完全的投入到角色扮演中,使得学生的分析、想象、判断能力均有所提高,然后学生能在角色扮演中将知识进行转换,使学生了解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效果。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授“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可以是煤老板、化工企业老板、服装企业老板、工厂老板、电子高新产业老板等角色。并让学生从老板的角度对工业的资源、能源、劳动力分布等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将分析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进而能重新认识区位影响因素中的技术、市场、交通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度。当学生从“老板”的角度分析问题,就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也会逐步增强。
结束语:“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无论是思路、理念和方法上均有极大的不同之处,它将原本教学中侧重“教”的方面转为重视学生“学”的方面。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需要紧扣课堂内容和要求,并能在摒弃传统灌输性教学方式的前提下,让课堂教学围绕着“学”来开展。
[1]夏圣安.试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2(12):136-137.
[2]陈世耀.试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1(3):28-28.
[3]叶先流.浅谈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时代教育,2012(1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