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自己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以李商隐的无题诗为例

2018-04-08徐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锦瑟李商隐古诗文

◎徐瑞

笔者在参加了多次公开课以及在一线课堂的听课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老师在古诗文授课的过程中过早地把一些观念性的东西移植给学生,从而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很难真正地去走进作品,走进作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我们不妨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

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有首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谁写的吗?

生:李商隐

师:对,非常好。当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人纷纷告别文坛,唐诗的辉煌国度也不得不走进了它绚烂的落日余晖,于是李商隐来了,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的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从这短短的二十个字,我们又能体会到诗人的几多感慨?今天,让我们一同走向灵心善感的李商隐,学习他的一首经典的爱情诗《无题·相见时难》。

在这个片段中老师很随意地就给李商隐的这首诗定义为爱情诗这里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把学生的思维牢牢禁锢。那么,诗歌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让学生把握其中的思想感情呢?我们不妨以李商隐的无题诗为例,来看一下我们应怎样去理解古诗文,把握古诗文的思想内容。

李商隐的无题诗,可以说多与爱情相关,但我认为又不当惟爱情解,这样难免显得狭隘。李商隐的无题诗“略去了爱情的线索,隐去了主人公的身分,将非情的成分脱略殆尽李商隐的无题诗底色往往是萧瑟、寂寥的,我们读到的不是感时伤怀,就是壮志难酬,或是是相思不得,很少见有意气风发之作。而这也正是他感叹身世飘零,自己高远的志向不见容于世的缘故!孤苦伶仃的李商隐独自在仕途上打拼,既没有父辈奠定的政治基础,亦没有雄厚财力作经济后盾,更没有终南捷径可资凭借,而自身又过于清高孤直,在晚唐污浊的大环境下,少有真心朋友,无人理解,无人倾诉,无人帮扶,所有的情绪也许只能在诗中流泄,但就连这种发泄,都不能肆无忌惮。从以下两首诗中可见一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篇《无题》中,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便以“相见时难别亦难”开题,让人颇感突然又觉回味无穷。诗中的抒情主人公面对百花凋零暮春时景,自然难遣悲怀。人力面对美好春光即将逝去的无可奈何,不正是作者面对自身不幸境遇与心灵创痛的写照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亦广为传诵,作者借用比喻和双关的表现手法,以烛泪将自己执着与决心表达的淋漓尽至,乃至升华到一种彻底地牺牲精神。然而,作者似乎是在以希望写绝望,使人读后只感一种浓郁的悲剧气息。

颈联中自己因为痛苦以至于容颜憔悴,内心中又为复杂的情感所交织,以至连此时的月光都显得冷清。一个“改”字将对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自己又壮志难酬、不被理解的苦闷悉数传达。最终,尾联以可望而不可即的蓬山、青鸟落笔,虚无缥缈,仿佛怀有无限的希望又只是一种希望罢了。

此诗可以视为咏叹爱情之作,但似乎在爱情之外,我们又何尝不能感受到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慨叹呢。

同样的情感也体现在李商隐的一首类似无题诗的《锦瑟》中: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人短暂的一生可谓不幸,怀有凌云壮志,但身处晚唐衰世,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一生沉于下僚,受尽坎坷。在他的《锦瑟》中,虽然各种意象扑朔迷离,但依然可以读出作者夹杂其间的深深的悲愤之情。作者面对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有过的花样年华,然而,一切皆成往事,诗中的“思”字又何尝不是自己对人生过往的思考呢?接着,作者借庄周与望帝的典故,用“晓”和“春”两个字略给全诗增加了一点亮色,在怨恨惆怅之余似乎也有对世界的一种追问和对自己高洁理想的坚持。颈联中,作者继续用典,蓝田美玉升烟和鲛人滴泪化珠的典故,再次使哀伤的情绪跃起,诗人孤独哀怨的形象也被定格。最终,自己以赤诚之心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后,发现时光已随风而去,现实中的自己却是盛年不再,功业未建,专志难酬,恋人生离,爱妻死别,一切已物是人非了。

对于李商隐而言,贫困的早年生活已属不幸。同时,他的爱情生活也是充满了坎坷与失意。从有关资料来看,后人对于李商隐的爱情,有实际证据的是少数的,而猜测的部分则占了多数。但李商隐丰富的亦非空穴来风,并且他的确将自己的感情经历隐晦的表露于诗歌创作中。

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中,飘忽不定的意象似乎是在寄情所爱之人,又仿佛是在象征隐喻其坎坷的仕途。对此,我们不需要将其诗作固定解,而是在把握其情感的大方向的基础上,可以多重理解。

通过对李商隐无题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其他古诗文的解读可以有很多种,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想自己去解读和分析。一篇古诗文除了主要的思想内容之外会不会有其他的思想情感呢?相信每个人的看法和感悟又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注意的话,会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使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去走,很难体会到古诗文丰富的文化内涵。

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好好地把握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教学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策动学生而不是推着学生走,让学生开动脑筋而不是直接给学生一些观念性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品位,我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意外的惊喜,更能够嗅到学生心灵深处的芬芳。

[1]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6.

猜你喜欢

锦瑟李商隐古诗文
嘲桃
石榴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