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18-04-08温贵强
◎温贵强
高中化学与初中相比,难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时就会被各种难题所阻碍。同时,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使他们不过于依赖教师对知识予以掌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独立探究的机会。但就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学生并非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也不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合作学习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所以就无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一、保证分组公平,提高学习热情
合作学习模式指的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对知识予以探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对小组予以科学的分配,让每位学生均可以在小组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因此分组的合理性是确保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条件[1]。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分组的过程中,需确保小组之间的整体实力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这样就不会出现优生霸占课堂的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在小组当中通过和他人的合作来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分组时要避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对小组予以划分,而是要让一个小组内有化学水平较高的学生,也要有水平较低的同学,同时还应结合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化学能力倾向等相关因素。部分学生在化学实验方面的能看较为突出,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可以顺利的将实验完成,并且还可以在实验时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开展创新实验以及验证化学想法等,因此他们在合作学习模式当中通常会发挥出带头作用。部分学生则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强,在对化学问题予以解答的过程中可以迅速的发现突破口,该类学生可以为小组带来强有力的理论后盾。通过将上述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当中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他们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并让学生能够共同提高。
二、创建合作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产生质疑
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之外,还需培养学生对问题予以自主探究的相关能力,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对教材内容予以有效性分析,并对教材中的内容予以假设性设计,这样就能够提出不同观点的质疑,以此来对教材内容予以创新运用。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教师需要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在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之间就能够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与互动。
例如,在讲解和钠有关的化合物时,学生通常在区别NaCo3和与Ca(OH)2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或对相关理论的掌握程度不深等相关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两者间在属性方面存在的异同点予以探讨与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质疑,比如NaCo33和Ca(OH)2同Na2HCO3产生化学反应之后,能够通过澄清石灰水来予以区分吗?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小组当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对NaCo3和Ca(OH)2同Na2HCO3产生化学反应之后,均会生成化学沉淀物的知识点予以深刻的记忆与掌握,所以运用澄清石灰水无法对 NaCo3和Ca(OH)2予以区分。
三、对问题进行科学设计,注重化学实践
高中化学教师在对问题予以设计时,应全面分析问题所具备的讨论与探究价值,其能否让合作学习发挥出应有的作用[2]。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充分发挥主体性。
例如,在讲解“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乙醇的氧化反应”实验来对教学内容予以深入的探讨,并向学生提出拥有探究性与开发性的问题。如在空气当中将乙醇点燃会出现何种现象和在乙醇氧化反应的过程中铜线具有哪些作用等。通过各类问题,来调动学生进行试验的主动性,同时让学生在合作试验的过程中增强合作能力。又或者是在开展“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基础理论知识予以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对试验方案予以设计,并在试验的过程中记录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以此来让学生自主对试验环节以及目标予以设定,教师则在学生遇到难题是予以适当的启发。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试验的参与度。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除了能够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之外,还可以对其团队合作能力予以培养,让学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实现学生的整体提升。同时,小组之间的竞争还能够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予以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1]熊益伟.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93-94.
[2]郑宏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