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2018-04-08范美娟
◎范美娟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担负着千千万万家庭的殷切期盼,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中阶段学生们即将面临人生道路上第一个转折点,学习的压力,课程的难度,为未来的向往充斥着青春的花样年华中,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师要首先对新课程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在思想上重视新课程改革,在理论指导下才可以在行动上扎扎实实不断推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一、新课程彰显新特色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多年,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繁荣的崭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再局限于在某一方面的指标性要求,而是要求教学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统一协调全面发展。时代的步伐滚滚向前,新知识新科技不断涌现,唯有不断的学习才可以不被社会所淘汰,唯有不断的学习,积极向上才可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美丽世界。化学是文化课程更是实践科目,知识理论与实践探究同步推进才可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和谐性、发展性、均衡性和综合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加强课程与现代化科技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而做准备。化学知识的体系虽然复杂,但是不能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式,跳出通过评价来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误区,面向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和全部学生的发展而展开评价,以科学评价带动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积极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受高考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意识,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课上对学生一味的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整个课程下来学生毫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从自身开始转变,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1.教师要树立互动意识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 学习的过程必须要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满堂灌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不知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只会让记忆浮于表层,学生们不仅课堂学习的效果不好,而且形不成有效记忆,教学效果非常不乐观。化学学科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哪些物质溶于水,哪些不溶;哪些物质分别都是什么颜色,是否与酸反应;化学反应吸热还是放热,是否可逆。化学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实验和观察,如果只将实验课作为形式,且在实验课上,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这就极大的阻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试验过程中,不仅动手能力会得到提高,其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也会提高,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起来才是化学学习的最佳模式。
2.教师要树立发展意识指导学生深层学习 化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勇于发言,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深层思考。
(1)创设情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们营造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们在问题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展开深层思考,还可以适当将:物理、生物等知识交叉融合,让学生们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积极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以“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世界”这节课为例,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化学分类方法,从理论层面来教授,这节课其实非常简单,但是学生们在实际分类过程中就容易颠三倒四。慎重考虑之后,我们把这节课放在了实验室,让学生们亲自去观察多种多样的物质,从颜色、气味、形态、组成等多个角度去认识自然界中的多种物质,我还把形态相似的多种物质放在一起,如:醋酸、白酒、冰水、NaOH溶液、氨水等,让学生们自己去看一看,辨一辨。在教师的智慧放手过程中,学生们主动尝试,积极思考,在互动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既理解了:气态、固态和液态;还知道了导体、半导体、绝缘体;更明白了溶解性这一抽象概念。所以在引入分类法时,学生们能够很容易的就把“交叉分类法”掌握,还举出来不同的例子,重难点知识学生们学得有滋有味。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化学是一门非常神奇的学科,同样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前一秒还是碳酸钠,后一刻就已经是碳酸氢钠,化学的神奇变化常常让学生们摸不着头脑,有很多问题,学生们在课堂上未必听得懂,或者是教师一讲就理解,自己思考就有障碍,这样的似懂非懂状态最容易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在课上、课下多提一些问题,把自己不懂、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知识都记录下来,这就是学生们思维的起点。铜不活泼为什么还会产生铜绿,铜绿的成分究竟有哪些?学生若遇到与自己想法有冲突的知识点时就会激发自己的探究精神,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学生通过做实验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会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三、总结
教师不是学生的“敌人”,而是他们的盟友,在向知识高峰攀登的旅途中,要不断给学生们鼓劲,亦师亦友陪伴学生不断进步。以化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化学之变,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以化学之难,督促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
[1]杜婷婷.应用微课创新高中化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5):102-103.
[2]钟秀琴.论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7):133+144.
[3]郑芳梅.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方法[J].学周刊,2016(24):92-93.